01.13 李商隱:我的一生就是一首撲朔迷離的《無題》

李商隱:我的一生就是一首撲朔迷離的《無題》

他是唐代著名詩人。在當時,“詩魔”白居易是他的粉絲,在後世,王安石、元好問、鄭板橋等文壇大伽是他的擁躉。因傑出的詩歌成就,後人將其與杜牧合稱為“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

他,就是李商隱。

在晚唐,詩歌像沒落的唐王朝一樣,日漸萎靡。是李商隱等人將唐詩推上了又一個高峰。李商隱的詩構思新奇,風格穠麗,藝術特色鮮明。而最為後人津津樂道的是他的無題詩。

這些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讀罷讓人陶醉,而在陶醉之餘又會心生疑惑:他寫得究竟是什麼?

後世的文化名流對李商隱的無題詩也多有研究,但研究結果卻令人瞠目:明明是同一首詩,卻有眾多的解讀,比如愛情說、詠物說、愛國說、自傷身世說等,莫衷一是。惹得金代大才子元好問大發感概: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

那究竟是什麼促成了他的無題詩,是什麼讓他的無題詩讓人難以捉摸?今天讓我們循著李商隱的生活足跡,來探索他的心路歷程,或許能窺見一斑。

一、幸與不幸的童年

9歲的孩子是什麼?答案是福國的花朵、家庭的希望。他們本應唱著兒歌、揹著書包上學堂,閒暇時還可以看看動畫片、做做遊戲、玩玩手機。

然而不幸的是,在李商隱9歲那年,家裡的頂樑柱,在江南為官的父親拋下他們母子,撒手人寰。

“年方就傅,家難旋臻”,“四海無可歸之地,九族無可倚之親”,這對小小年紀的李商隱來說,可謂是巨大的打擊。然而長兄如父,作為家中的長子,他毅然以孱弱的身軀挑起了重擔。“身俸板輿”,“以引丹旐”,他幫助母親把父親的靈柩運回故鄉。浙江至河南,數千裡之遙,讓我們都為小小的他而心疼!

安葬好父親後是三年守孝。父親生前是一個小官,略有積蓄,但是三年下來,花銷怠盡,

“及衣裳外除,旨甘是急”,一家人的生計擺在李商隱面前,於時12歲的他“擁書販舂”,當上了一名童工。如果按這個境況發展,他可能一輩子就是一名打工仔了!

幸運的是,他的一位族叔相中了他,做了他的伯樂。這位族叔可不是一介村夫,而是上過太學,滿腹經綸,只是不願為官,隱居鄉野。族叔殷勤地傳授小李商隱文化知識和古文寫作技巧,使李商隱在文學素養上有了很深的提升,尤其是古文寫作,最得心應手,他自言“能為古文,不喜偶對”。

羽毛漸漸豐滿的他,為了家族的振興,開始推銷自己,來謀求更好的發展機會。他把自己的文章投遞給達官貴人、學界名流,史稱“行卷”,卻履遭冷落。

就在他心灰意冷之際,一位更硬的伯樂出現了,他就是令狐楚,官方職務天平軍節度使,業途職務,駢文寫作翹楚。

令狐楚對李商隱頗為喜歡,將科舉應試必備的駢文寫作技巧傳授給他,並把其帶回家中,

“歲給資裝,令隨計上都”,不但供給吃穿,還鼓勵兒子令狐綯與之交往。大有把李商隱收為義子的陣勢。

令狐楚如父般的慈愛讓李商隱深感溫暖,時年17歲的他藉助詩篇表達了他的感恩之情。

微意何曾有一毫,空攜筆硯奉龍韜。

自蒙半夜傳衣後,不羨王祥得佩刀。

——《謝書》

李商隱:我的一生就是一首撲朔迷離的《無題》

二、艱難的科舉

在應試文寫作技巧日漸嫻熟的情況下,829年,李商隱開始了他考取功名的艱辛歷程。

志在必得的他以為憑自己的才能,進士及第是易如反掌的事。然而事實證明他太天真了,晚唐的黑暗是暗無天日的黑暗,科舉取士看似在公平的光鮮面具下,隱藏著羞於見人的家庭、門第、師徒關係等醜惡斑點。導致了李商隱的科舉之路是這樣的:“凡為進士者五年,始為賈相國所憎,明年病不試,又明年,復為崔宣州所不取。”前三次考試,名落孫山。

而此時,親如兄長的令狐綯卻早已及第。雖然除了家庭出身之外其它方面皆不如他,但令狐綯在仕途上確確實實走在了他的前面。在寫給令狐綯的信中表達了他著急的情緒,“爾來足下仕益達,僕固不動”。是呀,除了羨慕忌妒,他科舉的希望只能寄託於令狐家族了。

837年,李商隱四度參加科舉。此時的令狐綯已在官場混得風生水起,恰巧這次考試的主考官高鍇又是他的哥們兒。考前,令狐綯約出高鍇飲酒嗨皮。酒酣間,高鍇問令狐綯:“你的朋友中,哪一個跟你最好?”令狐答:“李義山!”高鍇再問:“你的朋友中,你跟哪一個交往最好?”令狐答:“李義山。”如此反覆,在得到令狐綯四次肯定的回答後,那夢寐以求的進士頭銜終於來到了李商隱的面前。

此時的他,躊躇滿志,眼前的世界是那麼的美好,友情是那麼的甜蜜,前途一片光明,大顯身手的日子馬上就來了。在遊歷沛豐邑後,他寫下了《題漢祖廟》,表達了他欲建功立業的壯志雄心。

乘運應須宅八荒,男兒安在戀池隍。

君王自起新豐後,項羽何曾在故鄉。

——《題漢祖廟》

李商隱:我的一生就是一首撲朔迷離的《無題》

三、坎坷仕途

在李商隱進士及第後不久,大恩人令狐楚去世了。在為其撰寫《遺表》後,懷著感激之情離開了令狐家,又過上了無所依靠的生活。

就在苦苦瞑思下一步該怎麼辦時,涇原節度使王茂元向他拋出了橄欖枝,由此李商隱進入王茂元幕府,生活總算又安定下來。更令他想不到的是,此時天上落下一塊大大的餡餅正在砸向他:王茂元因愛其才,將妾生的女兒許配給了他,史書稱王氏。

李商隱做了節度使的乘龍快婿。王氏端莊賢惠,夫妻恩愛,加上有老丈人的資金支援,小兩口不時泡泡吧、跳跳舞、逛逛街、買個包啥的,日子倒也快活。

但不能總做啃老族吧!吃人嘴短,自謀生路才是王道。

828年,李商隱參加了博學鴻詞科考試,俗稱授官考試。他自己想不到的是,往日在令狐綯心中親如弟弟的他,現在卻是“忘家恩,放利偷合”的小人。

李商隱生活的時代,朝政混亂,牛李黨爭頻繁。王茂元與李德裕交好,而李德裕是李黨的老大,而令狐家歷來是牛黨的核心。由此,做為王家姑爺的李商隱,自然也就成了令狐家的背叛者。

但單純的李商隱不是這樣想的:我跟妻子的結合是郎才女貌,天作之合。我不是想抱王茂元的大腿,更不是為投機於李黨,我只想求個一官半職,為社會做點兒事兒,過好自己的生活罷了。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就在這次考試中,令狐綯暗示考官“此人不堪”,於是李商隱的第一次授官考試失敗了。

李商隱失意地回到涇原,一天,他登上了安定城樓,縱目遠眺遠方的風景,壓抑在胸中的不快一吐而出。

迢遞高城百尺樓,綠楊枝外盡汀洲。

賈生年少虛垂淚,王粲春來更遠遊。

永憶江湖歸白髮,欲迴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鵷雛竟未休。

——《安定城樓》

此後孫簡處處刁難。幾經較量,李商隱力不從心,倍感疲勞,最終選擇了辭職。

842年,老丈人的朋友李德裕進入了權力核心,深得皇帝信任,紅得發紫。李商隱的政治春天似乎來了。而命運卻跟他開了一個大大的玩笑,他的母親去世了。沒辦法,打道回府,閉門守孝吧。

守孝的三年,正是李德裕最風光的三年。等到845年李商隱從家裡歸隊時,李德裕已經靠邊站了。這個光是沾不上了,李商隱只得重回秘書省,做了秘書省正字,這是一個比校書郎還小的職務。

李商隱十分憋屈,每當傷感來臨,傍晚他就驅車到長安城南的樂遊原,俯看長安,眺望落日,以排遣心中的煩悶。而恰恰是他的煩悶,卻成就了一首偉大的絕句《樂遊原》。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樂遊原》

848年,在桂林發展不順的李商隱返回長安,此時令狐綯任職於朝中,雖然知道令狐對自己有成見,但為求一個謀生的職位,他還是硬著頭皮來到令狐府上。面對曾經的弟弟到來,令狐綯嫻熟地施展了隱身術,任你怎樣好奇,我就是不現身。

等久了的李商隱情知依靠令狐綯提攜的路走不通了,怨也不是,恨也不是,於是提筆在客廳寫下了一首《九日》,委婉地提醒令狐綯不要忘記舊日的情份。

曾共山翁把酒時,霜天白菊繞階墀。

十年泉下無人問, 九日樽前有所思。

不學漢臣栽苜蓿,空教楚客詠江蘺。

郎君官貴施行馬,東閣無因再得窺。

——《九日》

令狐綯看到後,雖然羞愧,但更多的是惱怒,他讓下人把客廳鎖起來,永不打開。這把鎖,也徹底鎖死了李商隱的殘存的丁點兒希望。

無奈的李商隱只好再次步入考場,他又考中了,職務是盩厔縣尉,而10年前,他擔任的是弘農縣尉。折騰了10年,李商隱的仕途之路繞了一個大大的圈,又回到了原點。

李商隱:我的一生就是一首撲朔迷離的《無題》

四、蹉跎幕府

在希望微渺的求仕之路上,李商隱並沒有在一棵樹上死拽著不放,他也多次另闢蹊徑,遊歷於幕府間,尋找雄起的機會。

847年,掌握政權的牛黨對李黨勢力展開了大清洗,李黨人士鄭亞被貶桂林,邀請李商隱做他的幕僚,李商隱想都沒多想就一口答應了。因為他在秘書省做正字,實在是太鬱悶了,他要到千里之外放放風、透透氣,也落得一個逍遙自在,不用在朝中受夾板氣。

在桂林,李商隱的確在精神上得到了放鬆,一首《晚睛》寫出了他的閒適之情。

深居俯夾城,春去夏猶清。

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

並添高閣迥,微注小窗明。

越鳥巢幹後,歸飛體更輕。

——《晚睛》

然而好景不長,來桂林不到一年,鄭亞再遭貶謫,自身不保,李商隱隨之失去了工作機會。

849年,在京無所事事的李商隱又接到邀請,跟隨武寧軍節度使盧弘止前往徐州。當時情況是,盧弘止很有能力,他想引李商隱做自己的幕僚,助自己更好的發展。

在徐州任職的一個雨夜,李商隱思念著家中的妻兒,他將深深的思念、迷濛的心情、依稀的夢境融入到詩篇中。

悵臥新春白袷衣,白門寥落意多違。

紅樓隔雨相望冷,珠箔飄燈獨自歸。

遠路應悲春晼晚,殘宵猶得夢依稀。

玉璫緘札何由達,萬里雲羅一雁飛。

——《春雨》

然而詭異的是,在徐州僅一年多,盧弘止便去世了。想必當時的李商隱一定會搖頭哭笑:我這頭皮可真硬呀,世上不順的事兒都讓我趕上了!

李商隱再次返回長安。此時,人生又一大不幸降臨到他身上,與之同甘共苦的王氏離開了人間。中年喪妻、仕途的坎坷、幕府的不順,滿眼都是淚呀。

李商隱安葬好妻子,略作調整之後,於851年秋天南下巴蜀,成了四川節度使柳仲郢的幕府參軍。與之前兩次幕府生涯不同的是,在梓州,他一呆就是6年。這6年可以說是他一生中最平淡穩定的時光,遠離了是非,沒有了白眼,了卻了牽掛,他恬淡地生活著。

春天來了,萬物伊始,百花爭妍,獨有院中的那棵紅梅,早已失去了冬日的爛漫,寂寞的矗立在春光裡。此情此景,他突然想到自己的身世,如同這梅花一般,在春色大好的日子裡,卻過早的凋零了,他用一首《憶梅》傾吐出他心中的不快。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華。

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憶梅》

李商隱:我的一生就是一首撲朔迷離的《無題》

五、悽清晚景

857年,李商隱辭去鹽鐵推官的職務,算是體面的回到長安。此時的他45歲。

45歲的年齡能做些什麼?李白45歲時,正遊歷於吳越,在山水間尋找快樂;杜甫45歲時正避開安史之亂叛軍的視線,直奔鳳翔尋求政治理想;與李商隱几乎同時代的杜牧45歲時正春風得意,在朝中擔任員外郎。

而45歲的李商隱卻已風燭殘年,無情的生活將他折磨成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人。

孤苦零丁的他常常一個人來到曲江邊,半是遛彎兒,半是消遣。時值暮秋,他又來到江畔,瑟瑟的秋風掠過霜鬢,滿眼的枯荷飄零水中。夏日那青翠的綠荷去哪裡了?那出淤泥而不染的嬌美紅菡萏去哪裡了?

荷花,是他心中的最美,荷花,是他眼裡的最愛。那是他妻子的模樣,是他一生最愛的人的模樣。他無比的惆悵,並將惆悵賦予給了詩章。

荷葉生時春恨生,荷葉枯時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長在,悵望江頭江水聲。

——《暮秋獨遊曲江》

858年,詩人的生命定格在46個年頭。他去了,帶著對這個世界的愛去了;他走了,懷揣著對這個世界的無奈走了……

也許只有了這樣的經歷,才有了詩人那一首首的《無題》。

這是詩人留給我們後人最好的禮物,他們令人陶醉而又讓人那麼難以捉摸,不管是愛情說也好,詠物說也罷,還是諸如愛國說、自傷身世說……

也許他的一生,是留給後人一首最大的《無題》,最難解的《無題》。

重幃深下莫愁堂,臥後清宵細細長。

神女生涯原是夢,小姑居處本無郎。

風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誰教桂葉香。

直道相思了無益,未妨惆悵是清狂。

——《無題》

作者:杜朝輝,山東濰坊人,中學教師,古詩詞愛好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