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以前是國都嗎?有哪些歷史依據?

手機用戶100067664131


是的。

琅琊臺位於山東青島膠南琅琊鎮,東臨龍灣,西靠琅琊鎮,北依輪山,南有千古名勝琅琊臺,與青島隔海相望。

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踐滅吳後,為稱霸中原,將國都由會稽(浙江紹興)遷至琅琊。勾踐發士8000人、船300艘,由海路抵達琅琊。琅琊城東南5千米,即為琅琊臺。該臺位於今琅琊臺旅遊度假區內,距南市城區26千米,系人工增築而成,海拔183.4米,頂平敞,周長150餘米。三面臨海,西接陸地,臺前有齋堂島,臺後有龍灣,臺東遙對靈山島,臺西山阻起伏,與大珠山隔海相望。琅琊臺始建於越遷都琅之後,初由越王勾踐築臺以會盟。據《水經注》載“臺基三層,層高三丈,三級平敞方二百餘步,高五里臺·······臺下有路三,闊三四丈,皆人力為之。”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曾三登琅琊臺,在臺上鐫立石刻,頌秦功德。秦二世、漢武帝以及蘇軾、高風翰等許多文人墨客都曾遊歷至此,留有大量墨跡。琅琊臺曾出土琅琊臺瓦當。琅琊石刻現存中國歷史博物館。

春秋時期的齊國有琅琊邑,在今膠南琅琊臺西北(據東漢趙岐注《孟子》、朱熹《孟子集註)記我),有越王勾踐遷都至此之說(據《越絕書)、《吳越春秋》記載)。秦朝統一六國後,地方實行部縣制,全國分為三十六郡,琅琊郡是三十六郡之一,並附置琅那縣,治所均在琅琊(今膠南琅琊鎮夏河城)。

西漢時期,轄境擴大至江蘇北部。東漢時期,琅琊郡改為琅琊國。秦代至兩漢期間,琅琊郡、縣地域廣大,人口眾多,披山銜海,地處要衝,是這個歷史期間最為繁華富庶的郡之一。


半島都市報


關於琅邪為國都問題,兩位網友作答,我係統補充一下。歷史上,西海岸的琅邪,兩次為國都。

一、公元前473年勾踐滅吳,琅邪遂為越屬。前468年勾踐遷都琅邪,越國都此90年。

越都琅邪90年間逐漸向西擴張,先後滅四國:滕國(今山東滕州)、郯國(今山郯城縣)、曾國(今山東臨沂)、邾國(今山東鄒縣),並吞併莒國(今山東莒縣)東部領土,想稱霸中原。後因為內相互殺奪,國力大衰,前379年遷都回蘇州。後來楚敗越於琅邪,盡收越佔山東地,效法秦國設立楚國琅邪郡,東起青島,西至滕州。前334年齊楚交戰中奪回。

二、秦和漢初皆為郡。呂后六年封劉邦族弟劉澤為琅邪王,轄13縣,都琅邪三年後呂后死,鏟呂黨後琅邪王劉澤力排眾議,擁戴文帝有功而升遷燕王,13縣恢復琅邪郡。

三、東漢建武十五年,封皇子劉京為琅邪公,十七年晉升為王,國都遷至開陽(今臨沂)。

東漢後多個朝代設置琅邪國,分佈江蘇、安徽、廣西等,領地都不在西海岸,琅邪山在全國也有3處。多因東晉衣冠南渡時琅邪氏族南遷導致僑置。東晉琅邪郡、琅邪國、琅邪縣都在南京一帶,南京至今有琅邪路。


左說春秋


作為樓上的補充,秦始皇建立琅琊郡。

琅琊國,西漢時建立,劉邦死後呂后專政時改琅琊郡為國。

東漢時漢光武帝封其子劉京為琅琊王,建立琅琊國。六代。治開陽,今山東臨沂。至漢獻帝國廢。150餘年。

西晉時司馬炎復設琅琊國,封司馬倫琅琊王,東晉滅後,琅琊國亡。

也就是說琅琊郡和琅琊國就是現在的山東半島範圍,齊越迭代之地。

多為王侯封地,政權更迭中,多為過渡中立小王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