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以“以孝治天下”,有人做事自以为孝感动天地,结果很悲催

朱元璋以“以孝治天下”,有人做事自以为孝感动天地,结果很悲催

平民皇帝朱元璋以布衣之身取得了天下,对于治国,他很有信心。

他的治国理念并不复杂:以民为本,大力打击贪官污吏,严惩官僚腐败,从民众的角度出发,安定社会,巩固统治。

一句话,民安则天下安。

为此,他将“以孝治天下”作为基本国策,以之为纲来施行教化。

朱元璋说了:“使一家之间,长幼内外各尽其分,事事循理,则一一家治矣。家既治, 达之国,以至天下,亦举而措之耳。”(《明太祖实录)卷一七五)

朱元璋所说,其实也是儒家“家齐而后国治”的主导思想。

朱元璋认为,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单位,只要每个家庭治理好了,社会安定,国家就能稳固。

因此,围绕着“孝”字,朱元璋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不孝”被列为“十恶”大罪,要处以最重的刑罚,不在常赦之列。

《大明律》明确规定,凡子孙违反祖父母、父母教令及奉养有缺者,杖一百。凡祖父母、父母在,子孙别立户籍、分异财产者,也要受到杖一百的刑罚。子孙对祖父母、父母,妻妾对丈夫、弟妹对兄姊进行骂詈或殴打,要处以凌迟、斩、绞或其他刑罚。百官不得擅离职守,但闻父母丧,不待报许即可离职奔丧。至于遇到父母丧,匿不举哀,冒哀出仕,居丧嫁娶,或弃亲之任等违背孝道的行为,都在禁止之列。

朱元璋以“以孝治天下”,有人做事自以为孝感动天地,结果很悲催

补一笔,万历年间的牛人张居正“夺情”之举之所以为时人所深诟,就是“冒哀出仕”,与《大明律》条文相违。

除对违背孝道的行为严加惩处外,朱元璋还大力旌表践行孝道的行为,甚至将孝悌力田者提拔上来做官。

易州涞水县农民李德成幼年丧父,元末跟随母亲逃难,到了黄河边上,在元兵的追逼之下,上天无门,入地无路,母亲悲愤投河而死。

二十多年后,即洪武十九年(1386年)冬天,李德成思念母亲,冒着严寒,与妻子跣足步行三百里,来到当年母亲投河的地方,卧冰七日,求神灵交还母尸。

不用说,李德成的跪求是不可能实现的,但他却因此出了名,成为时人所称道的孝子。

朱元璋知道后,将他擢为光禄寺丞,后迁尚宝司丞。洪武二十七年,又旌表其为孝子。永乐初年更擢升其任陕西布政使。

浙江浦江郑氏家族,自宋代以来,“代以一人主家政”,累世聚族同居。龙凤四年(1358 年),李文忠下浦江,特旌之为“义门”,严禁军士不得侵犯。

明初,郑家族长郑濂入京受到朱元璋的接见,问以治家长久之道,曾想给他官做,他以老辞。

后来,发生胡惟庸谋反案,有人告发郑家“勾结”胡惟庸,官吏到郑家逮人,郑家兄弟六人争着承担罪责。

郑濂弟郑湜径自前往京师,准备入狱受审。

正在京师的郑濂迎接他,说:“吾居长,当任罪。”

郑湜说:“兄年老,吾自往辩。”两人争着入狱。

此情此景,和东汉末年孔融一家争死的情形相当。

朱元璋知道了此事,慨然叹道:“有人如此,肯从人为逆耶?”下令召见他们,不仅免于问罪,还提拔郑湜为左参议。

朱元璋以“以孝治天下”,有人做事自以为孝感动天地,结果很悲催

洪武二十六年,又擢郑濂弟郑济为左春坊左庶子。

后来,又征召郑濂弟郑沂为礼部尚书。

郑氏一家,不用参加科举,直接进入仕途当官者多人。

浦江人王澄认为家中子弟读书难有功名,以郑家为榜样,处处向郑家学习,令子孙聚族同居。

这一学习,效果马上出来了,他的孙子王应被朱元璋擢为参议,另一个孙子王勤被擢为左春坊左庶子。

因为孝顺,有人有官当;因为孝顺,有人犯了法也得到了从轻发落。

比如说,洪武八年,淮安府山阳县有人犯法当受杖刑,此人的儿子不忍老父受刑,主动代刑。朱元璋对刑部大臣说:“父子之亲,天性也。然不亲不逊之徒,亲遭患难,有坐视而不顾者。今此人以身代父,出于至情。朕为孝子屈法,以劝励天下。”《《明太祖实录》卷九六)下令释放了父子两人。

浙江新昌人胡刚的父亲因罪罚至泗上做苦役,逃亡后被捕,依律当死。朱元璋敕命驸马都尉梅殷监斩。胡刚从新昌到泗上探视父亲,到了河边,这才知道父亲将要被斩,不由分说,马上脱下衣服,泅水过河,赶往刑场,哀号泣代。梅殷被他的赤子之情所动,飞速禀报皇上。朱元璋当即“诏宥其父,并宥同罪八十二人”(《明史》卷二九六)

朱元璋以“以孝治天下”,有人做事自以为孝感动天地,结果很悲催

可以说,胡刚的孝心不仅救了父亲,还救下了同罪的八十二人。

既然孝心这么管用,明初民众家家遵“孝”、崇“孝”,民心向善,社会风气淳朴。

江宁人周琬年方十六岁,他的父亲担任滁州牧,因为依法腐败,坐罪论死。

周琬很懂事,哭着喊着,口口声声要代父受死。

朱元璋疑心他是受人指使、想玩投机取巧,成全他,同意他代父受死。

哪料,周琬身赴刑场,面对屠刀面不改色。

“孝子,这是真孝子!”朱元璋大喜,下令赦免了周琬父子,并在在屏风上写下“孝子周琬”四个字,不久授予兵科给事中之职。

胶水人侯庸的父亲于明洪武初年犯法被充军福建,侯庸家境清苦,发愤苦读,洪武十八年中第二十二名进士,被选授为吏科给事中。侯庸给朱元璋上了道折子:请求以自己的官职为父亲赎罪。

朱元璋以“以孝治天下”,有人做事自以为孝感动天地,结果很悲催

朱元璋对侯庸的孝举大为赞叹,立即赦侯庸之父,命侯庸亲往福建迎父。皇太子朱标又特命侯庸乘坐沿途驿站供应车马的前往。

此事轰动一时,有名望的人纷纷写诗赞颂“皇帝圣明,孝子可敬”,当时的吏部郎中郑礼辑成一部《迎养诗集》。

以上的种种孝举都是满满的正能量。

但是,有人却把“孝经”念歪了。

洪武二十七年九月,青州日照县平民江伯儿,他的母亲久病不起,他听说古代孝感天地的故事里有“割股疗亲”、“郭巨埋儿”之类“至孝”的行为,便决心学习,一方面可以救母亲,一方面可以扬名立万。于是,他忍住巨痛,从自己胁下割下了一块肉,煮熟了喂给母亲。但母亲吃了仍未康复。他又到泰山的岱狱祠求神,许愿如果神灵能保佑母亲病愈,他将杀子以祀神。

江伯儿母亲所患,并非不治之症,久病自愈。

母亲病愈了,江伯儿高声狞笑,捉到自己三岁的儿子,犹如杀鸡一样,割颈放血,隆重祭神。

地方官又惊又喜,当作地方民治的突出政绩,飞报朝廷,满以为自己和江伯儿都会得到嘉奖和旌表。

朱元璋以“以孝治天下”,有人做事自以为孝感动天地,结果很悲催

哪料,朱元璋并没有象地方官那样昏了头,他读了奏章,气塞于胸,血管爆裂,勃然大怒,一拍龙案,怒斥道:“父子, 天伦至重。礼,父为长子三年服。今百姓无知,贼杀其子,绝灭伦理,宜亟捕治之,勿使伤坏风化!”下令遭捕江伯儿,杖一百,適戍海南。并命礼部定议旌表事例,规定今后凡割股卧冰者,“不在旌表之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