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周游列国,观孔子传奇一生

吴王阖闾在名将伍子胥、孙武等人的辅佐下,国力日益强盛,因此欲向中原各国争霸。首当其冲是他的北方近邻齐国,齐国当时是齐景公执政,他任用治国之才晏婴为相国,鼎新革故,发愤图强,齐国又开始兴盛起来。

公元前500年,齐景公和晏想和近邻鲁国等中原诸侯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吴国的威胁,恢复齐桓公的霸业,于是写信给鲁定公,约他在齐鲁交界的夹谷会盟。

孔子周游列国,观孔子传奇一生

那时诸侯会盟,得有个得力的大臣当助手称作“相礼”,鲁定公决定让鲁国的司寇孔子担当此任。

孔子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因其曾祖父与华氏家族发生冲突,而被迫逃难鲁,其父在鲁国立过战功被封为邑大夫,在孔子3岁那年就去世了。其母颜氏受尽孔氏家族的欺凌,就带着孔子迁到曲阜过着清贫的日子。

鲁国是周初周公且的封地,保着许多婚丧条祖等繁项的礼节,受这些古老文化的影响孔子从小就对这些礼节感兴趣,无事时就学着大人的样子参加一些这样礼节仪式对于每一项礼节和祭物他都不耻下问由于他虚心好学,对周礼达到了精通的地步,名气也就越来越大,很多人来登门求教,于是孔子就办起私垫,诲人不倦地教起学生来。

孔子周游列国,观孔子传奇一生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周王室名存实亡,周礼也被束之高阁,无人理会。孔子则主张:君王应多施“仁政”,通过”克已复礼”来恢复周王室的统治地位,才能维护社会稳定。孔子35岁那年,鲁昭公被掌权的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三家大夫轰走了,孔子就齐国,向齐景公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齐景公想任用他,实施他的政治主张,但相国晏婴则认为孔子的这套主张不切实际,齐景公也就未任用孔子。

孔子只好又回到鲁国继续教书,直到鲁定公即位孔子才被任用。先做中都宰隔年升为司空,又调为司寇,并代理宰相。他利用手中的权力通过“”堕三都”削了季孙氏等3家大夫的势力,取得了鲁定公的信任。鲁定公将齐景公约他去夹谷会盟的事告诉了孔子,并征询他的意见。孔子说:“齐国屡犯我境,这次约我们会盟,我们不可不防,希望你把左右司马都带去。”鲁定公接纳了孔子的建议,委派左右两司马率兵与他一起去会盟:在夹谷的盟会上,由于孔子的智慧,使鲁国在外交上取得了胜利,会后又促使齐景公归还了以前从鲁国侵占的汉阳等3处士地。

齐国大夫认为孔子留在鲁国做官对齐国很不利,必须让鲁定公疏远孔子,便利用鲁定公好色的嗜好,让齐景公选派了80名美女,组成一班女乐,送给了鲁定公。鲁定公自从接受了这班女乐,便天天吃喝玩乐,不理朝政,孔子想进宫劝谏,鲁定公却躲着不见,使得孔子很失望。学生们见鲁定公如此荒唐,便劝孔子辞了官,孔子觉得他在鲁国是无所作为了,不如正好到别国去宣传推行他的以礼治国的政治主张,于是就领着一批学生,开始踏上周游列国的征途。

孔子一行首先到了卫国,卫国国君对他们不太友好,把他们当奸细看待,监视着他们,孔子只好离开。因走得仓促,一些学生失散了。失散的弟子子贡很着急,逢人便问其师的下落。有个人嘲讽地说:“我在东门看见有个人很狼狈,像只丧家犬,可能是你的老师吧!”子贡一听,此人所嘲讽的就是自己的老师,于是立即赶到东门,寻着了老师:孔子一行又风尘仆仆地到了宋国。在宋都郊外,看到一棵参天大树,挺拔秀美,孔子十分喜悦,便在树下的草地上和学生们演习起周礼来。有个目击者进城报告给了宋国桓大司马,他很讨厌孔子的学说,得报后便勃然大怒道:“孔老二真不识趣,让他过境,就够宽大了,居然还敢在我眼皮底下演习那些破旧玩意,真是可恶!”立即带兵追了出来,等赶到树下,孔子一行早就逃走了。他们又游历到陈蔡一带,楚昭王打发人请他,陈蔡的大夫们怕孔子到了楚国对他们不利,于是就联合发兵在半路上围困了孔子一行,他们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整整断粮两天没吃上饭,学生们饿得伏在地上,直不起腰来,多亏楚国派兵来,才使孔子一行脱离了困境。

孔子周游列国,观孔子传奇一生

到了楚国,楚昭王听信谗吉,也没有重用孔子。孔子在外周游了14年,由于当时整个社会正在发生变革,根本无人接受孔子那一套“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的“克已复礼”的政治主张,年龄已近70的孔子彻底断绝了在政治上建功立业的念头,回到了鲁国,继续他的教有事业。他乐于教人,又善于启发,因材施教,培养了一批出色的人才,传说孔子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他还编纂删订了好多古代文化典籍,如《诗经》、《易经》、《尚书》、《春秋》等公元前479年,73岁的孔子去世了,他的弟子将他生平言行记录整理出来,编成《论语》等书,成了儒家思想,一直影响着中国以及世界上许多国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