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老師不要「向後轉」

談到科研,很多老師都忘而卻步。有的沒開始做就被“科研”這兩個字擋住了,這倒也不見怪,從字面上講,這兩個字就很容易讓人想到高深、學術、專業等類似的字眼,但其實,教育科研並不是像它看起來似的那麼難,我個人覺得,做好教育科研,以下幾點比較重要:

一、理論積累

這裡的理論積累,包括教育理論的積累和專業知識的積累。教育理論有很多,包括科研的,課程的,課堂的,教學法的等等,做科研首先知道科研的步驟是什麼,需要做哪些事情,你像什麼是核心概念界定,什麼是理論意義,什麼是實際意義等名詞要明確。另外專業知識的積累,我們說理論指導實踐,沒有專業理論的支撐,開展研究就顯得立不住腳。要開展語文方面的研究,那麼就要通曉語文方面的專業知識,不要讓人感覺你的研究很外行。當然,理論的積累需要拿出時間來學習,耐下心來學,讓自己的理論水平達到一定的高度。這樣從事科研就有了理論基礎。

教育科研,老師不要“向後轉”

老師需要根據教育現象不斷思考

二、勤于思考

科研脫離不了發現和思考。教育教學活動沒有十全十美,這是肯定的。既然不存在完美,那麼就有問題。這些問題中有很多就是值得研究的課題。以問題為導向的研究對於老師來說最適合。有問題,勤于思考,思考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問題,這樣的問題該怎樣解決,在思考的同時也就有了研究的方向。

三、勇於實踐

科研的開始不一定是發現問題就立即開始,你要看看所抓住的問題適不適合研究,是不是確實能改進教育教學實踐,這就需要去實踐的論證,在論證的過程中能夠判斷出研究是否有實效,如果沒有,再從其他的角度,如果有,實踐便是過程性材料的積累。

四、敢於落筆

寫是個很簡單的動作,但可以說大部分老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慢慢與這個動作越來越遠,有的老師教學經驗豐厚,甚至形成了自己的教學方法,課堂上是一把好手,但只停留在了課堂。如果他們把自己的方法變成科研,他們可以走得更遠。老師和專家的差距,有的時候不是經驗,而是一個不敢於動筆,而一個通過動筆來表達。

教育科研,老師不要“向後轉”

我是個年輕教師,當然也分管教育科研工作,我覺得科研並不那麼難,我們的難就是未曾邁開步去嘗試,沒有經過嘗試的東西就不要過早地下結論。所以,教育科研,請老師不要向後轉,路在前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