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歷史上有哪些名人?如何評價他們?

勇於思考


前面幾位介紹過的就不重複了。做點評論和補充。

評論幾句:

名人與否,不能看其職位高低,還要看其影響大小。麒麟區的楊本昌,富起來以後還能扶貧濟困;師宗縣的竇垿,撰寫了岳陽樓長聯和其它著作;師宗縣的何桂珍,成為咸豐皇帝的老師;會澤縣的唐繼堯,狂到要做東大陸主人,“治滇無善政,護國有奇功”。他們在歷史上都有重大影響,算得名人。但是如果把一些現任的正廳,副省級幹部羅列進去,就顯得太濫,太缺乏歷史厚重感了。

補充幾位:

陸良縣的爨龍顏,生卒年不詳。爨氏家族曾統治南中地區400多年。其中以南北朝時期的爨龍顏名氣最大,爨寶子次之。

師宗縣的師宗,生卒年不詳。南詔大理時期三十七蠻部首領之一。唐代以他的名字命名部落,後來成為師宗縣。

羅平縣的羅雄,生卒年不詳。南詔大理時期三十七蠻部首領之一。唐代以他的名字命名部落,明代改為羅平縣。

陸良縣的殷承瓛(1877——1945)民國陸軍上將,蔡鍔的同學、好友和助手,朱德的老師,曾參加重九起義,護國戰爭。擔任過援藏軍司令,護國軍第一軍參謀長,川邊鎮守使。

宣威市的周建屏(1892——1938)紅軍高級將領,朱德的部下,方誌敏的搭檔,曾參加重九起義,護國戰爭,南昌起義,萬里長征。擔任過紅十軍軍長。新中國公佈的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

羅平縣的胡若愚(1896——1949)民國陸軍上將,參加過重九起義,曾經參與驅逐沈鴻英,擊敗顧品珍,推翻唐繼堯,囚禁龍雲。擔任過蒙自鎮守使,國民黨第11兵團司令。

麒麟區的張汝驥(1895——1930)滇軍高級將領,曾經參與推翻唐繼堯,囚禁龍雲,在曲靖寥廓山等地與龍雲交戰,後兵敗被殺。

陸良縣的孫渡(1895——1967)滇軍高級將領,民國陸軍中將,曾任滇軍參謀長,菸草公賣局局長,憲兵司令,五十八軍軍長,熱河省主席,第一集團軍總司令。在抗日戰爭中功勳卓著。

富源縣的王甲本(1901——1944)民國陸軍中將,古今中外唯一一個在抗日戰場上與敵寇拼刺刀陣亡的軍長。英勇參加了與日寇的九次激烈會戰,因為功勳卓著而被追晉陸軍上將。被譽為“硬仗將軍”,獲得民國政府的雲麾勳章,新中國公佈的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

沾益區的桂濤聲(1906——1982)原上海市音樂家協會副主席,《在太行山上》、《歌八百壯士》、《送棉衣》等著名歌曲的詞作者。

宣威市的徐文烈(1909——1976)中國人民解放軍50軍政委,早期從事學運,農運,兵運工作,參與組織陸良暴動,後率領徐文禮學生參加紅軍。參加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

馬龍縣的史光柱(1963——)唱著小草出現在全國人民面前的一級戰鬥英雄。全國自強模範,感動中國人物,十佳卓越人物,殘聯作家聯誼會副會長,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十一老爹


曲靖,雲南的滇東重鎮,也是入滇的重要通道,昆明的屏障,是雲南早期的政治、文化中心,在古時候曲靖開發的很早,漢朝時在此地設置了郡縣,稱味縣,元朝時在曲靖設曲靖路總管府,明朝時設曲靖軍民府,民國時設立雲南第二行政公署,駐曲靖,1950年設曲靖縣,1983年撤縣建市。曲靖文化悠久,歷史名人輩出,下面在各行業、各時期列舉幾位。

圖為民國時期曲靖西門街。

楊本昌(1755-1832年)嘉慶時期進士,曾任三品兩淮鹽運使,這個職位太肥了沒幾年楊本昌積累了大量財富,辭官回曲靖置辦田宅,因為買下了曲靖城內200多間房屋,送外號“楊半城”,時下老一輩曲靖人仍熱議。

圖為唐繼堯。

唐繼堯(1883-1927年)北洋滇系軍閥首領,早年留學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加入同盟會,北洋時期任雲南都督,發起護國戰爭,創辦雲南大學,1927年病逝昆明,墓誌銘上寫著:治滇無善政,護國有奇功。

圖為浦在廷故居。

卓琳(1916-2009年)咱小平爺爺的夫人,畢業於北京大學,1937年加入我黨,1939年與小平成婚,此後一直伴隨左右,患難與共。卓琳的父親浦在廷也是位革命志士,擁護護國運動,護法運動,創辦宣威火腿,被孫中山封為滇軍軍需少將局長。


圖文繪歷史


竇垿(1804~1865),字於坫,又字子州,號蘭泉,清嘉慶九年(1804年)生,祖籍江南泰川,明代遷居雲南。原羅平州西區淑基村(現雲南省曲靖市師宗縣淑基村)人。淑基竇氏,為清代滇東望族。同治四年(1865年)逝於貴州任上,享年六十二歲。

  人生履歷

  山西知縣

  祖父竇晟,為乾隆癸酉科(1753年)雲南選拔,戊子科(1768年)解元,曾任洪洞縣知縣,“清廉自矢”;父竇欲峻為乾隆己酉科(1789年)雲南選拔,歷任湖北興山縣、襄陽縣、黃崗縣、羅田縣和安徽黃梅縣知縣,時有“青天”之稱。竇出身書香門第,受祖、父輩影響,少懷壯志,發奮讀書,主攻經濟治世之學,成為國家棟梁之材。於道光五年(1825年)22歲時中解元,其家享有“祖孫解元”之殊榮。

  江西御史

  道光九年(1829年)26歲時,又考中己丑科進士。此後,歷任吏部主事、考功司行走、文選主事、員外郎郎中、學驗封司、記名道府,以後又耀升江西道御史,欽差辦理雲南團課。竇垿與當時的社會名流多有交往,《曾國藩家書》中記載的“渠言有竇蘭泉者,雲南人,見道極精當平實”即為竇垿。

  任上病逝

  後朝廷派四川總督吳振械任雲南總督,吳為了保全自己的身家性命和財產,答應起義軍駐兵省城正街市舍,竇垿對這一讓步堅決反對,二人發生意見分歧,吳振械大怒,上疏奏劾竇垿:“專虐種民,賊殺不辜,座起鬥鬨,奉職無狀”。朝廷聽信吳振械的奉劾,下詔罷了竇垿的官。閒居7年,最後以知府職分發貴州補用,1865年7月18日到貴州上任一月病逝,享年62歲。

  平開富同志生平(1916-2011)

  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老紅軍、原浙江省石化廳離休幹部平開富同志(享受副省長級醫療待遇),因病醫治無效,於2011年1月15日6時5分在杭州逝世,享年95歲。

  平開富同志1916年10月出生於雲南省會澤縣,1933年2月參加革命,1936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紅軍九軍團一營戰士、團司令部特務員、班長、120師718團通訊教員、遊擊大隊排長、遊擊四大隊中隊長、四團三連排長、濱海直屬警衛連副連長、濱海二分區特務營連長、竹庭特務營副營長、渤海特二團營長、濱海三團編十六團營長、華東黨校南下支隊偵通科長、浙江第一軍分區警備一團參謀長、浙江省立嘉興醫院院長、省工業廳辦公室副主任、杭州半山鋼鐵廠辦公室副主任、浙江巨化鋼鐵分廠書記兼廠長、省石化廳綜合處副處長等職。

  早在青少年時期,平開富同志就受進步思想影響,積極投身革命。他立場堅定,英勇鬥爭,經歷了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徵艱苦卓絕的考驗,經歷了抗日戰爭血與火的洗禮,經歷瞭解放戰爭波瀾壯闊的歷程。曾參加平型關大戰、百團大戰、淮海戰役、渡江戰役,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作出了貢獻。

  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他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始終把黨和人民的事業放在第一位,盡心盡力完成各項工作任務,為浙江省石油化學工業的建設發展作出了應有貢獻。1983年10月離休後,他依然努力學習,關心黨和國家大事,關注石化工業的發展。

  平開富同志的一生,是為黨、為人民、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努力奮鬥的一生。他忠於黨的事業,淡泊名利,光明磊落;嚴以律己,寬以待人;生活儉樸,團結同志,嚴格教育子女,保持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體現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優秀品質。

徐剛,1928年12月26日生,雲南宣威人,中國共產黨黨員、曾任中共彌勒縣委副書記、會澤鉛鋅礦副礦長、東川礦務局局長、中國有色金屬工業昆明公司黨委副書記,雲銅集團老年書畫協會會長、雲南省老幹部書畫協會副會長等職務。(正廳級、享受副省級醫療待遇離休幹部)。因病於2013年6月14日去世,享年85歲。

高鵬雲,1922年6月生,雲南省陸良縣人,1945年6月參加革命工作,1947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9年6月離休。雲南省政府辦公廳正廳級離休幹部(享受副省長級醫療待遇),因病於2015年2月28日在昆明逝世,享年92歲。

孔垂柱,男,漢族,1953年6月生,雲南曲靖市宣威人,1974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8年7月正式參加工作,中央黨校研究生學歷。1972.08—1978.06宣威縣海岱公社基場大隊生產隊長、鐵鍋廠副廠長、大隊幹部。1978.07—1982.12宣威縣海岱公社鄉企辦主任、水利輔導員、林業輔導員、黨辦副主任、黨辦主任、黨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1982.12—1983.09宣威縣來賓公社黨委書記。1983.09—1985.08雲南省委黨校中青班學習。1985.08—1986.09宣威縣熱水區區委書記。1986.09—1989.04宣威縣委副書記。1989.04—1993.02宣威縣委書記。1993.02—1993.12曲靖地區行署副專員。1993.12—1995.09雲南省政府副秘書長。1995.09—2000.05保山地委書記(1994.09—1997.01中央黨校在職研究生班黨建專業學習,獲研究生學歷)。2000.05—2003.01雲南省水利廳廳長、黨組書記。2003.01—2013.01雲南副省長,省政府黨組成員,武警雲南森林總隊第一政治委員、黨委第一書記。2013.01—2014.05雲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黨組副書記。2014年5月29日雲南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九次會議表決通過,決定接受孔垂柱同志辭去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職務。因病於2014年7月12日在昆明去世。

董家祿,男,漢族,1966年9月生,雲南師宗人,1989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7年7月參加工作,中央黨校研究生學歷。曾任雲南省曲靖地區師宗縣公安局五龍派出所民警、局秘書科辦事員、副科長、副局長、局長(副處級)、局黨委副書記,雲南省曲靖市麒麟區公安局黨委書記、局長,曲靖市公安局副局長(正處級)、黨委副書記。2004年1月起,先後任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公安局黨委書記、局長(副廳級)、副州長,雲南省公安廳黨委委員、副廳長。2013年3月起,先後任雲南省公安廳黨委副書記(正廳級)、常務副廳長,雲南省公安邊防總隊第一政委(兼),武警雲南省邊防總隊黨委第一書記。2017年7月起,先後任天津市政府黨組成員,市委政法委副書記,市公安局黨委書記、局長、督察長(兼),武警天津市總隊第一政委(兼)。2018年1月當選天津市副市長,市委政法委副書記,市公安局黨委書記、局長、督察長(兼)

包惠,女,漢族,1963年8月生,雲南宣威人,1983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4年7月參加工作,西南交通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畢業,研究生學歷,管理學博士,高級會計師。

  1980.09--1984.07,西南交通大學土木工程系鐵道橋樑專業學習,獲工學學士學位

  1984.07--1984.11,西南交通大學土木系輔導員、助教

  1984.11--1986.03,西南交通大學黨委組織部幹事

  1986.03--1987.09,西南交通大學團委副書記

  1987.09--1990.04,西南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專業研究生學習(獲工學碩士學位),校團委副書記兼團總支書記

  1990.04--1993.12,西南交通大學團委副書記(1993.05副處級)

  1993.12--1994.02,西南交通大學團委書記兼學生工作處(部)副處(部)長

  1994.02--1996.10,西南交通大學計劃財務處副處長(其間:1994.02--1994.04,鐵道部黨校幹部理論班學習;1996.01主持工作;1996年獲中級會計師任職資格)

  1996.10--1998.12,西南交通大學計劃財務處處長

  1998.12--2001.07,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區副區長(其間:1999.09--1999.12,成都市赴美高級管理人員培訓班學習;1999.11評為高級會計師)

  2001.07--2005.07,四川省成都市環境保護局局長、黨組書記

  (2001.05--2001.11,掛職任上海市楊浦區區長助理)

  2005.07--2007.03,四川省成都市委常委、市總工會主席

  (1997.09--2006.06,西南交通大學經濟管理系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在職研究生學習,獲管理學博士學位)

  2007.03--2012.03,四川省成都市委常委、-部部長、市總工會主席

  2012.03--2012.09,四川省成都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2012.09--2012.11,四川省達州市委副書記

  2012.11--2013.01,四川省達州市委副書記、代市長

  2013.01--2016.02,四川省達州市委副書記、市長

  2016.02--2016.03,四川省達州市委書記、市長

  2016.03--2018.01,四川省達州市委書記

  2018.01--,四川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達州市委書記

  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十一屆省委委員,省十二屆、十三屆人大代表,十屆省政協委員

   李培,男,漢族,1961年10月生,雲南馬龍人,1983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1年8月參加工作,中央黨校研究生學歷。

  1979.09—1981.08,雲南省曲靖地區財貿學校商業計劃統計專業學習

  1981.08—1985.12,雲南省曲靖地區工商局幹部(其間:1983.09—1985.07,雲南省曲靖地委黨校大專培訓班學習)

  1985.12—1986.11,雲南省曲靖地區工商局黨組成員、秘書科長

  1986.11—1988.03,雲南省曲靖地區曲靖市工商局局長

  1988.03—1992.09,雲南省曲靖地區工商局副局長

  1992.09—1995.07,雲南省曲靖地區外經委副主任

  1995.07—1996.07,雲南省曲靖地區工商局局長

  1996.07—1999.02,雲南省尋甸縣委書記(其間:1996.08—1998.12,中央黨校函授學院政法專業學習)

  1999.02—2002.12,雲南省曲靖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

  2002.12—2003.03,雲南省曲靖市委副書記、代市長

  2003.03—2006.11,雲南省曲靖市委副書記、市長

  2006.11—2011.11,雲南省文山州委書記(其間:2008.03—2008.07,中央黨校中青年幹部培訓班學習;2009.03—2011.01,中央黨校在職研究生班經濟管理專業學習)

  2011.11—2012.04,雲南省委常委、文山州委書記

  2012.04—2012.08,雲南省委常委,省政府黨組成員

  2012.08—2012.09,雲南省委常委,省政府黨組成員,省委高校工委書記

  2012.09—2013.08,雲南省委常委、省委高校工委書記

  2013.08—2015.12,雲南省委常委、省委高校工委書記,滇中產業新區黨工委書記

  2015.12—2016.12,雲南省委常委、省委高校工委書記

  2016.12—2017.01,雲南省人大常委會黨組成員

  2017.01—,雲南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主任、黨組成員

  2018年1月30日,當選雲南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主任。

李瑪琳,女,漢族,1963年10月生,雲南宣威人。民進會員,1984年7月參加工作,博士研究生學歷。

  1979.09—1984.07,上海第一醫學院醫學系醫學專業學習

  1984.07—1986.09,上海第一醫學院病理生理教研室助教

  1986.09—1987.09,昆明醫學院藥理專業研究生學習

  1987.09—1988.06,上海外語學院出國人員培訓部學習

  1988.06—1988.09,法國地中海農業學校法語培訓中心學習

  1988.09—1993.01,法國巴黎十一大學醫學院細胞生物學專業研究生學習

  1993.01—1994.03,昆明醫學院雲南省天然藥物藥理重點實驗室工作人員

  1994.03—1998.06,昆明醫學院雲南省天然藥物藥理重點實驗室藥理二室副主任

  1998.06—2001.04,昆明醫學院雲南省天然藥物藥理重點實驗室副主任

  2001.04—2001.11,昆明醫學院雲南省天然藥物藥理重點實驗室主任

  2001.11—2010.05,昆明醫學院副院長,民進雲南省副主委(兼)

  2010.05—2016.01,雲南中醫學院院長,民進雲南省副主委(兼)

  2016.01—2017.03,雲南省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主任,民進雲南省副主委(兼)

  2017.03—2017.07,雲南省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主任,民進雲南省副主委(兼)、省婦女聯合會副主席(兼)

  2017.07—2017.12,民進雲南省主委,省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主任,省婦女聯合會副主席(兼)

  2017.12—2018.01,民進中央常委、雲南省主委,省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主任,省婦女聯合會副主席(兼)

  2018.01—,雲南省政府副省長,民進中央常委、雲南省主委,省婦女聯合會副主席(兼)

陳玉侯,男,1963年5月生,漢族,雲南會澤人。1983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1年8月參加工作,中央黨校研究生學歷,現任雲南省政協副主席、黨組成員,西雙版納州委書記,州人大常委會主任。

  1979.09—1981.08 雲南省曲靖農業機械化學校農機化專業學習

  1981.08—1989.08 雲南省曲靖地委辦公室幹部(其間: 1985.07—1987.07雲南省曲靖地委黨校培訓班學習)

  1989.08—1991.02 雲南省曲靖地委辦公室秘書一科副科長

  1991.02—1991.12 雲南省曲靖地委辦公室正科級秘書

  1991.12—1993.03 雲南省曲靖地區紀委辦公室副主任(正科級)

  1993.03—1993.06 雲南省曲靖地區紀委辦公室主任(副處級)

  1993.06—1995.08 雲南省曲靖地委辦公室副主任

  1995.08—1995.12 共青團雲南省曲靖地委書記

  1995.12—1996.12 雲南省委農村工作部幹部

  1996.12—1998.08 雲南省委農村工作部秘書處處長

  1998.08—2000.05 雲南省委辦公廳秘書四處處長

  2000.05—2003.04 雲南省玉溪市副市長(1998.09—2001.07中央黨校函授學院在職研究生班經濟管理專業學習)

  2003.04—2004.11 雲南省玉溪市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其間: 2004.04—2004.09掛職任中辦保密局局長助理)

  2004.11—2006.06 雲南省玉溪市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

  2006.06—2007.12 雲南省玉溪市委副書記

  2007.12—2008.01 雲南省林業廳黨組副書記

  2008.01—2011.01 雲南省林業廳廳長、黨組副書記

  2011.01—2012.12 雲南省林業廳廳長、黨組書記

  2012.12—2017.03 雲南省西雙版納州委書記

  2017.03—2018.01 雲南省西雙版納州委書記,州人大常委會主任

  2018.01— 雲南省政協副主席、黨組成員,西雙版納州委書記,州人大常委會主任

  十九大代表。十屆省委委員

   李正陽,男,1958年2月生,漢族,雲南會澤人。1982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0年8月參加工作,中央黨校研究生學歷,現任雲南省政協副主席、黨組成員。

  1976.09—1978.03 雲南省會澤縣金鐘鄉三家塘小學民辦教師

  1978.03—1980.08 雲南省曲靖農業水利學校農學專業學習

  1980.08—1983.09 雲南省會澤縣金鐘鄉政府辦公室工作人員

  1983.09—1985.08 雲南省曲靖地委黨校黨政幹部大專班學習

  1985.08—1987.04 雲南省會澤縣委辦公室幹部

  1987.04—1990.03 雲南省會澤縣金鐘鄉黨委書記、鄉長

  1990.03—1990.05 雲南省會澤縣委組織部正科級幹部

  1990.05—1990.07 雲南省會澤縣委常委、辦公室主任

  1990.07—1992.12 雲南省會澤縣委副書記

  1992.12—1993.04 雲南省會澤縣委副書記、代縣長

  1993.04—1997.05 雲南省會澤縣委副書記、縣長

  1997.05—1997.10 雲南省曲靖地區行署財政局局長

  1997.10—1998.03 雲南省曲靖市麒麟區委書記,麒麟區籌備領導小組組長

  1998.03—2001.03 雲南省曲靖市麒麟區委書記

  2001.03—2002.02 雲南省曲靖市麒麟區委書記、區人大常委會主任

  2002.02—2006.08 雲南省曲靖市委常委、宣威市委書記(2001.09—2004.07中央黨校研究生院在職研究生班科學社會主義專業學習)

  2006.08—2007.05 雲南省曲靖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

  2007.05—2007.12 雲南省保山市委副書記,副市長、代市長

  2007.12—2009.12 雲南省保山市委副書記、市長

  2009.12—2016.02 雲南省保山市委書記

  2016.02—2018.01 雲南省政府黨組成員

  2018.01— 雲南省政協副主席、黨組成員

沾益縣當代人物專題

杜正雲,男,漢族,1951年4月生,雲南省曲靖市沾益縣花山街道遵化鋪社區興發村村民。

79個春秋的斗轉星移、寒來暑往,杜家人世代接力,守護著小紅軍烈士的英靈。杜正雲作為杜家第三代紅軍守墓人,堅守著這個世代相傳的承諾。

1936年4月,一支紅軍部隊行軍經過興發村,將一位病重的小戰士託付給了杜正雲的外公、爺爺和大伯等人後,繼續行軍。雖經積極救治,但小紅軍還是病故了。小紅軍去世後,杜家人把小紅軍當作自家人,按當地習俗安葬在離杜家祖塋不遠的石老虎山下。出殯那天,村裡的鄉親們都參加了小紅軍的葬禮。從此,每年清明節、中元節和十月初十,杜家人都要到小紅軍墓前祭拜。後來一直也沒有部隊和小紅軍親屬尋親的消息,但杜家一直將承諾過部隊的事堅持了下來。杜正雲的外公陳大考臨終前,囑託杜正雲的父母要守好小紅軍烈士墓。2002年,杜正雲的母親病逝,杜正雲一直牢記母親的囑託,把紅軍墓看好、守好。

今年年初,杜正雲用自家一畝半的好地跟村民更換了紅軍墓周圍的一畝左右的散地。村裡一些人說他“憨”,他沒有爭辯也沒有放在心裡。他在紅軍墓邊蓋起一兩間小平房,建了一個紅軍革命傳統陳列室,以更好地守護革命先烈的英靈,讓更多的人在這裡受到革命傳統教育。

現在紅軍墓已經成為當地革命傳統教育基地,經常會有學校和單位到這裡開展革命傳統教育活動。在杜正雲的影響下,兒子杜周恩將繼續守護紅軍墓,並把這個傳統傳承下去。

張保和(?—1877)雲南師宗人。初從岑毓英討回寇,積功至守備。同治六年,越境討豬供箐,屢獲勝。寇竄海馬姑,復與蔡標等合擊之。攻大寨,悍酋張項七死拒,保和執予以刺,墮馬,梟其首,寇氣懾,諸軍乘之,大捷,遷遊擊。

明年,西寇圍省城,毓英入自曲靖,遣保和為前鋒,攻克石虎岡,馳救邵甸,破之。移師楊林,迭克要害,皆揮矛衝陣,所向輒靡。寇見保和旗幟即反奔,無敢與抗者。數負重傷,裹創力戰,氣不少沮。先後攻克呈貢、晉寧、富民、嵩明,大小百餘戰,未嘗一挫。省圍解,遷副將,賜號揚勇巴圖魯,署楚雄協。規昆陽,遣都司陳貴等自津徑取河西鄉,而自率師攻仁和街,越牆而入,手刃悍寇數人,一鼓克之,河西亦平,於是城圍合。保和揆形勢,謂宜先克海口,因勒兵以進,村民爭迎附,二十餘寨皆下,遂復州城,署開化鎮總兵。

九年春,攻彌勒竹園,馬世德赴救,保和迎擊之,身先陷陣,彈貫鼻及眼,血盈面,士卒憤懣,卒大破之。連克上下壩,竹園平。赴本官,更勇號曰剛安。進取茂克,戰數捷,阿迷、大莊望風讋憚。奪後山,增築炮臺,俯瞰其寨,日夜轟擊之,汲路絕。寇駭乞降,保和許之,收器械,捕-,徙降回大莊。十一年,以次復田心、日者鄉。時趙發攻㜑兮未下,保和自開化馳剿。直抵馬街,破上下兩寨,徙降回新興,擢提督。十二年,論克騰越功,賞黃馬褂,授鶴麗鎮總兵。

十三年,開化大窩子土夷復叛,毓英收撫之,檄保和再蒞開化鎮任,發兵二千,責千總李瑤等戍其地。瑤等縱兵凌虐,於是土夷大憤。逾歲,光緒改元,回酋馬河圖嗾與漢民閧,保和欲樹功,與署知府姚嘉驥侈張其事,請調兵數千,發餉鉅萬,剋期大舉。毓英廉得實,斥之。保和怒,乃罷戍,以失守聞。毓英遣何秀林進擊,保和詗將至,宵入燔數寨,稱克復。毓英乃罷保和。明年,調湖南永州鎮。

陳世俊1942年12月生,雲南陸良大莫古鎮阿油鋪人,中將。1959年12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64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戰士、文書、營部書記、團作訓股見習參謀,1970年任師作訓科參謀、營長、團參謀長、師副參謀長兼作訓科長、師長。1982年入軍事學院速成班學習。1984年後任師長、第13集團軍軍長。1994年12月任成都軍區副司令員。2005年退役。1988年被授予少將軍銜,1996年晉升中將軍銜。是中共第13屆中央候補委員。

邵博文,1947年2月生,雲南陸良人。1982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0年8月參加工作,華南工學院機械工程系金屬學及熱處理專業畢業,大學學歷,副研究員。1965.08-1970.08華南工學院機械工程系金屬學及熱處理專業學習。1970.08-1971.07廣西賀縣信都公社平龍大隊勞動鍛鍊。1971.07-1983.03廣西賀縣陶瓷機械廠技術員、助理工程師、工程師。1984.06-1985.05廣西賀縣經貿委副主任(副縣級)。1985.05-1985.12廣西賀縣縣委組織部副部長。1985.12-1987.03廣西賀縣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1987.03-1990.02廣西賀縣縣委副書記(其間:1987.06-1987.09在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黨校縣委書記班學習;1988.03-1989.10兼任廣西賀縣紙漿廠前期工作領導小組組長)。1990.02-1992.03廣西壯族自治區人事廳綜合調配處處長(其間:1990.05-1990.08在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黨校學習)。1992.03-1992.06廣西壯族自治區人事廳副廳長、黨組成員。1992.06-1996.02廣西壯族自治區人事廳副廳長、黨組成員,自治區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兼)。1996.02-1996.10廣西壯族自治區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正廳級),廣西壯族自治區人事廳副廳長、黨組成員。1996.10-2002.12廣西壯族自治區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正廳級),廣西壯族自治區人事廳副廳長、黨組成員、兼自治區外國專家局局長。2002.12廣西壯族自治區人大常委會辦公廳黨組副書記(正廳級)。2003.1廣西壯族自治區人大常委會秘書長,辦公廳黨組書記。廣西壯族自治區紀委委員;廣西壯族自治區第十屆人大代表。

鄧泰中(1886年-1927年6月19日)字和卿,雲南會澤人。清末民初軍人。滇軍指揮官之一,後成為孫中山的親信。

鄧泰中早年赴日本留學,入東斌學堂。1905年,加入中國同盟會。歸國後,任新軍第19鎮排長。1911年,參加昆明重九起義。1915年12月,護國戰爭爆發,鄧泰中任護國軍第1軍第1梯團第1支隊長。次年,以軍功晉升旅長。

1920年12月初,鄧泰中、楊蓁、金漢鼎等滇軍指揮官因對滇系領導人唐繼堯不滿而秘密-。鄧是唐的同鄉,原來私交甚厚。但鄧堅決主張倒唐,會議決定迅速發動兵變,並派楊蓁勸靖國軍第1軍軍長顧品珍回師昆明。次年2月,顧、鄧、楊、金等人發動兵變,這出乎正在迎擊葉荃的唐繼堯的意料,唐繼堯急忙逃往香港。

同年,鄧泰中被孫中山任命為援桂總司令。1922年。鄧率部討伐陳炯明,後滇軍將領聯名電請孫中山回粵主政。次年4月至5月,鄧泰中任陸海軍大元帥府高級參謀。不久,任廣州大本營軍政部次長。後任四川宣慰使,晉陸軍上將。

1927年6月19日,鄧泰中任國民政府代表,乘船赴九江。但船在南京江面被日本商船“南洋丸”撞沉,鄧落水遇難。享年41歲。

何桂珍(?—1855)字丹畦,雲南師宗人,清朝將領。道光十八年進士,選庶吉士,年甫冠,乞假歸娶。散館授編修,督貴州學政。入直上 書房,授孚郡王讀。文宗在潛邸,即受知。桂珍鄉試出倭仁門,與唐鑑、曾國藩為師友,學以宋儒為宗。及文宗即位,以所撰《大學衍義芻言》奏進,優詔嘉納。數上疏論時政得失,言琦善、牛鑑僨軍之將,不宜任兵事。

咸豐三年,出為福建興泉永道。巡防大臣賈楨等奏請開缺,留京隨辦城守事宜。四年,畿輔解嚴,授安徽徽寧池太廣道。安慶久陷,巡撫福濟駐廬州之店埠。桂珍所治在江南,阻於賊,遂留江北。檄募勇從徵,餉無所出,久之,得二百人,至霍山,號召鄉團,增為三千人,激以忠義,破捻匪李兆受於霍城,追擊至麻埠,進逼流波疃;檄商城、固始鄉團截其北,金寨練勇拒其東,自率所部遏其西,兆受大懼,與其黨馬超江等同降,解散脅從萬計,民歡呼載道,饋糗糧不絕。福濟令桂珍援廬江,檄至,城已陷,馳救不及,劾罷職。是年,曾國藩破賊田家鎮,進圍九江,桂珍通牒言戰狀,國藩以聞。袁甲三軍臨淮,欲資桂珍兵西與楚師會,至蘄水而九江軍失利,武昌再陷。國藩入江西,文報不相聞。桂珍乃提孤-戰潛、霍間。

五年春,克蘄水、英山,殲賊首田金爵。和春上其功,予六品頂戴,留駐英山。自桂珍受事,至是八閱月,僅支餉銀三百兩。民團相從者踵至,益以李兆受降眾,餓不得食,五月,師遂潰。

兆受之降也,桂珍請福濟羈以官,不聽,不能無觖望。未幾,馬超江被殺,兆受乞拘仇,弗獲,則大恚,議為超江0,設位受吊,捻黨大集。於是安徽、河南皆以兆受復叛入告,兆受詣桂珍自陳,撫慰之,稍定。會福濟密書囑先發絕其患,書由驛遞,為兆受所得,謂桂珍賣己。十月,陽置酒,伏兵英山小南門外,桂珍遂遇害,左右四十餘人皆從死。事聞,依道員陣亡例賜卹,贈光祿寺卿,予雲騎尉世職。同治初,江南平,曾國藩疏言桂珍率鄉團剿賊,飢餓艱難,歷人間未有之苦,機事不密,為叛人所戕,天下冤之。詔晉世職為騎都尉,予諡文貞,建祠英山縣。

金紹清,字秀泉,1910年出生於會澤縣火紅鄉,念過兩年私。其父金玉堂是火紅地區彝族頭人,抗日戰爭時期,曾任國民黨澤縣硝廠鄉鄉長、縣參議員,兼火紅、樂業、雨碌的民防大隊長。裡有槍七八十支,能號召五六百人槍,組織近千人的大刀隊。金堂為人正直,主持正義,愛護鄉民,不擾鄉里,接濟貧苦;對國民黨反動政府歷來採取對抗態度,“服管不服調”。在火紅地區帶頭並持鄉民抗糧、抗稅、抗兵,深受群眾愛戴,享有較高的威望。國民會澤縣政府對金恨之如骨,曾兒次派軍隊前往火紅,妄圖以武力服金玉堂,但每次都以失敗告終。歷史上金玉堂家就與國民黨反動派結下了冤仇,這對金紹清產生很大的影響。1947年1月,金玉去世後,金紹清繼任硝廠鄉鄉長,秉承父業,不欺壓百姓,不畏-,與國民黨反動派勢不兩立,在群眾中影響很大。不久,大地主陸真義勾通官府,奪取了金的鄉長職務。之後,陸常以“積穀手續不清”等為藉口,對金家進行敲榨0。同年,國民黨航空特務旅第七連連長李XX,以金紹清“種大煙”為藉口,將金綁全尖山,金紹清在途中趁混亂脫險。面對現實,金深感國民黨政府腐敗不堪,禍國殃民,而自身勢單力薄,政治上失利,前途渺茫,欲找出路而無門。

正當金紹清處於憂慮徘徊,走投無路的時候,1948年初,中共澤縣黨支部根據上級指示,決定在火紅、尖山地區開展武裝鬥爭,建立根據地,同時決定爭取金紹清投向革命,並派共產黨員趙綬先(彝族)去火紅,利用其與金紹清的親戚關係,去做金的工作。

同年3月,中共會澤特支成立後,根據金的態度,黨組織陸續將費躍、朱集民、陸永邦等共產黨員派到金紹清家,進一步向他灌輸革命思想,講全國解放戰爭的形勢,講中國共產黨的主張及黨的民族政策,指明國民黨反動派壓迫人民,註定失敗,只有跟共產黨走才有光明前途。經過耐心細緻的啟迪教育,終於使金紹清看清了前途,對中國共產黨有了一定的認識。金紹清思想進步很快,行為大轉變。他主動向鄉民們講述會澤早期地下黨領導人蔣開榜英勇獻身的事蹟,啟發和喚醒鄉民,同時幫助他們學習文化。他自己也開始戒吸鴉片煙,主動參加農活勞動。趙綬先等共產黨員按照黨組的佈置,在團結爭取金紹清的同時,又對他進行廠中國共產黨基本知識的教育,使他更加堅信共產黨的主張,積極傾向革命。金紹在黨的影響和教育下,表示願意接受共產黨的領導,願將擁有的裝全部交黨指揮,並提出入黨要求,表達他一心跟黨走的堅定信念。這期間,趙綬先等還通過金紹清爭取尖山地區的開明地主祖萬忠,獲得成功。黨為了進一步發展和壯人火紅、尖山地區的革命力,會澤特支決定在火紅成立由費躍負責,朱集民、陸永邦、顏永清等四人組成的黨小組,加強「武裝起義的組組織和發動上作。黨小組據會澤特支“做好上層,掌握下層”的指示,除繼續做金紹清、祖萬忠的工作外,還先後與火紅橋邊的王德沛、張守開、趙學英,角泥的金元元,魯優的李白清父子,硝廠河一帶的王彩、念成周,樂業的嘉穀,吊腳樓的陶大學,拖羅的顏鳳清等人聯繫,串聯了一大批骨幹積極分子,並以金紹清的武裝為基礎,秘密組成廠一支擁有一定武裝實力的隊伍,為黨在火紅、尖山地區發動武裝起義創造了有利條件。

1948年7月8日,在會澤特支的組織領導下,以金紹清武裝基礎的150餘人,揭竿而起,在火紅橋邊舉行反蔣武裝起義。金清任總指揮,坐鎮火紅指揮;陸永邦任副總指揮,負責前線指揮。義部隊打出了“滇黔邊區民族自救車”的旗號,提出了“打富救貧”、“反對‘三徵”’(即徵兵、徵糧、徵稅)的革命口號,深得人民群的擁護和支持。起義當天,在硝廠河、樂業等地黨領導的遊擊武的配合行動下,先後攻克了者海鎮公所、礦山鎮公所、羅布鄉公所、迤車鎮公所。7月9日,火紅起義部隊與同時起義的幾支游擊隊約2000餘人,集中者海范家村進行整編後,又於7月11日擊潰由會澤縣城前往礦山增授的國民黨會澤縣民眾自衛總隊一部和縣政警隊一部共六七十人。7月18日,費躍等地下黨員在尖山和江邊太平村等地組織250餘人,有槍50餘支,配合火紅行動,在江底阻擊了從昭通趕來增援的國民黨保安團一個連。火紅、尖山起義部隊經幾次戰鬥,繳獲-30餘支,子彈、手榴彈、鈔票各一馱及批物資,俘敵20餘人。起義部隊-皆捷,聲威大震。縣長呂庭相急忙向上司請求委派安純三(曾任國民黨滇軍師長,時卸任閒居會澤)率隊鎮壓。

1948年7月20日,安純三調集國民黨保安六團二營、會(澤)巧(家)威(寧)三縣鄉鎮地霸武裝,加上他自己的衛隊共2000餘人圍火紅樑子。當時金紹清因病未及時撤離,僅率身邊8男4女,在家堅持了一天的頑強抵抗,終因寡不敵眾,致3人犧牲,1人負傷,其餘彈盡被俘。金紹清被俘後,面對敵人的嚴刑拷打,寧死不屈,嚴守黨的機密。敵人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於7月25日撤離火時,將金紹清槍殺於火紅,年僅38歲。

紹清用鮮血和生命在火紅寫下了自己光榮的歷史,被人們譽為“彝族人民的好兒子”。

楊體元,原名楊蔭培,陸良馬街人,1888年出生,1911年到昆明考入雲南工礦學堂讀書,受到軍事救國思想的影響,立志從軍。1912年考入雲南講武堂丙班學習軍事,1914年畢業,先後任炮兵團見習排長、連長、營長、上校副團長等職。

楊體元為人正直,富於正義感,傾向進步,同情人民。1924年他隨滇軍將領唐虞侯參加護國運動,轉戰湖南、四川、廣西等地。舊軍隊沿途拉夫,騷擾人民,行軍路上常見官兵屍體。他深感救國無望,於1926年憤然離開滇軍,回馬街辦學。

1927年招安軍(土匪)管紹英部數十人在馬街一帶搶劫人民,姦汙婦女,人民深受其害。楊體元順應群眾和地方父老的要求,集中地方武裝,將這批土匪抓獲,並將其中為惡最盛的10餘人槍斃,人心大快。自此楊體元得到當地人民的擁護和愛戴。

1929年,中共秘密黨員熊從周出任陸良縣長,得知楊體元開明公正,特委任他為陸良縣南區自治籌備處主任。這期間,中共雲南省委先後派來一批黨員到陸良進行革命活動,有的是通過楊體元以校長、教師身份安插到南區各學校。楊體元對革命採取同情和贊助的態度,並在與地下黨員的交往中,受到進步思想的薰陶,和一些地下黨員建立了友誼。1930年7月,黨領導下的陸良武裝暴-動失敗,他協助熊從周護送地下黨員和進步教師安全出境,並給予旅費。這次暴-動雖然失敗了,但他對這次暴-動的組織領導者仍表示敬佩。革命走向低潮的1932年,他仍聘請共產黨員劉苑梅、何子貞到馬街小學任教。

1935年春,陸良縣長張培金在縣內大肆-,包賭收捐坑害人民,楊體元不畏-,收繳了張培金髮出的10幾項包賭條,制止賭徒擺賭抽頭。張培金懷恨在心,利用手中的權勢派人到馬街逮捕楊,企圖在解城途中將楊殺害。楊洞察其奸,事先潛往昆明告狀,才倖免一死。此時正值紅軍長征到達滇黔邊境,張培金又向龍雲密報,說楊是朱德的同學,與紅軍勾通,有-滇東的企圖。由於沒有證據,張的陰謀沒有得逞。後來楊抓著張培金的包賭證據向上呈報,撤了張的職,取得了鬥爭的勝利。

抗日戰爭前期,楊體元閒居昆明,到晉寧開辦小煤礦。陸良在昆明讀書的進步學生向他宣傳共產黨的抗日主張,楊聽後很激動,促使其子侄4人從軍,其中1人在抗日戰爭中犧牲,長子楊德光於1949年8月脫離滇軍回陸良率領游擊隊參加“邊縱”二支隊。1939年秋,其堂弟楊曉在昆明讀書與他同住,將《新華日報》、《群眾雜誌》及許多進步書刊拿給他看;1941年初又把18集團軍反對內戰一致抗日的通電傳給他看;“皖南事變”後又把中共中央的所有通電傳給他看。他感嘆地說:“要是共產黨能成功,中國人民就得救了。”  孫渡的弟弟孫崑在陸良以“孫公館”的招牌,私設公堂,到處傳案,-吊打,00人民。全縣人民深受其害,敢怒不敢言。楊體元1942年回鄉後,先後扣留了孫崑派到陸良南區傳案的狗腿子10餘起,收繳了他們的傳票,公開宣佈不準再到南區傳案。對此,孫崑雖懷恨在心,但已不敢再到陸良南區橫行。

1943年,應人民群眾的要求,楊體元與朱傑(地下黨員)商量,在原馬街小學的基礎上增設初中班,取名萃山中學。萃山中學創辦後,朱傑擔任校長,請來了一批地下黨員和進步教師,有張民(張為棟)、姜必元、姜之壽、尹耀桃、陳耀春等。他們最注重提高教學質量,以便佔住腳跟開展地下工作。對學生只作個別交友,單線教育幫助,啟發階級覺悟,很快使學風、校風都有很大變化。對此,楊體元極為讚賞。

1945年,國民黨反動派鎮壓昆明“—二·一”-的消息傳到馬街,師生們義憤填膺,立即組織募捐,印發宣傳材料。楊體元對學生反內戰、要和平,爭民主的革命行動深表同情和支持。當聽到鎮壓-的劊子手關司令(關麟徵)曾到聯大視察“四烈士”遺體時,楊體元氣憤地說:“學生為什麼不拿棒子把他敲死!”  萃山中學的創辦,深得人民群眾的擁護,而當時的縣長楊玉生則堅決反對。楊體元撇開縣府直接向省教育廳呈報,定名“陸良萃山中學”,並請求縣府將馬街街捐撥作學校經費用。楊玉生認為,這樣做是破壞財政,不予批准。為使學校辦下去,在地下黨的支持下對馬街街捐進行了截留。楊玉生對此大為惱怒,企圖利用開參議會之機逮捕楊體元。楊早有戒備,每次進城開會,馬不卸鞍,兵不卸槍,楊玉生不敢動手。地下黨員朱傑也發動師生宣傳揭露縣長楊玉生摧殘教育破壞辦學的罪惡,動員人民武裝自衛,做好應付衝突的準備。縣長楊玉生,一計不成,又以拉用縣銀行基金數百萬元(金園券)的罪名向民財兩廳捏詞控告,誣陷楊體元侵吞美金購糧價卷、包庇鴉片市場、徵兵舞弊等。民廳根據一面之詞,下令停止楊體元之縣副議長職務,並勒令他到縣聽候楊玉生依法解決。他忍無可忍,在地下黨的支持下,調集馬街附近鄉鎮武裝奮起自衛,準備還擊敵人。

1947年7月24日,楊玉生調集縣常備隊及團隊武裝600餘人,突然進攻馬街。楊體元在馬街人民的積極支持下率聯防隊300餘人武裝自衛,經一天一夜激戰,打退了縣常備隊及團防隊的進攻。並將武裝拉上龍海山,依靠龍海山區人民的支持,走上了武裝鬥爭的道路,為中國共產黨在陸良開展武裝鬥爭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他上山後,拋下了房屋財產、妻室兒女,改變了生活環境,但他並不後悔,也不感到孤立,他相信共產黨遲早會取得勝利。在地下黨員朱傑、楊曉、皇甫立本的鼓勵和支持下,他更加堅定了革命到底的決心。

國民黨縣長楊玉生,一面用武力撲滅革命火焰,一面利用各種報紙,大造輿論蠱惑人心,通楊體元是“江西0”在陸良搞-。

國民政府省主席盧漢,為了穩定雲南局勢,派督察趙正嶽,拿著盧漢的私信,到陸良南山區撤下龍村勸楊解散武裝到昆明作合理解決。楊表示:“既已上山,不幹也要幹。”趙返昆後,向盧漢報告了陸良的情況。盧覆信要楊體元剋日到昆。楊對政府的調解存在著幻想,驅車抵昆。但他內心矛盾,要堅持鬥爭,以馬街、龍海山區彈丸之地,怕難以持久;想和平解決,又怕誤入圈套。當時盧漢已外出,由國民政府民政廳長楊文清出面與楊交談,要他取一鋪保在昆候案,待盧漢回來時再解決,楊在此時,思想鬥爭很激烈,他想,國民黨的報紙已登出我是“江西0”,誰還敢保。此時朱傑隨抵昆明,向中共雲南省工委作了彙報,省工委很重視這一事態的發展,指示朱傑、楊曉繼續做好楊體元的思想工作,又派其侄子楊守篤配合。經過耐心說服,分析全國形勢,指出他在昆明的危險處境、和乎解決無望。楊深明大義,在我地下黨的鼓勵幫助下,堅定亍信心,決心走革命道路,於是化裝出城,經曲靖回到陸良龍海山區堅持武裝鬥爭。

1947年6月,中共雲南省工委派楊守篤回陸良工作,10月調許南波(化名郭瀾波)、謝敏(化名張開翼)到陸良加強工作,組成中共陸良特別支部。特支成立後,對陸良的工作作了全面系統的研究部署,確定工作重點放在龍海山區,建立革命根據地。黨派到陸良工作的幹部,都以楊體元的名義派到龍海山區當“老師”,開展反“三徵”鬥爭。

為了表示同共產黨合作的決心,同年11月14日,中共陸良特支與楊體元在龍海山區彝族山村雨古正式簽定《雨古協定》,進一步明確革命的任務和政策,堅定革命信心。《雨古協定》簽定後,根據革命需要成立陸良解放委員會,楊體元任解放委員會主任,許南波任副主任。在解放委員會的領導下,各鄉鎮村寨組織起民兵聯防隊。利用國民黨反動派暗中鼓勵農民種煙,而義以“鏟煙”為名,搜刮民脂民膏所造成的與廣大農民群眾的尖銳矛盾,發動山區各族人民群眾,組織聯防抗鏟及各種群眾組織,建立秘密的龍海山區遊擊根據地,1948年4月14日(舊曆3月初6),雲南人民討蔣自救軍主力領導人朱家璧、祁山到馬街,楊體元熱情接待,商討擴大革命武裝,接受共產黨的領導,發動青年參加遊擊主力部隊。在取得共識的基礎上籤訂了《馬街協議》。

同年5月,駐陸良國民黨中央軍之577團掃蕩馬街和龍海山區,楊體元、謝敏、朱傑等率領部份聯防隊及馬街中小學師生600餘人向彌勒西山追趕主力部隊,6月抵達邱北捨得,在此整編成立雲南人民討蔣自救軍第一縱隊,任命楊體元為第三支隊支隊長,副支隊長張天祥,下編7、8、9三個大隊。部隊整編後攻打邱北縣城。7大隊到廣西會師整訓,楊體元率8、9大隊回龍海山區堅持鬥爭。

這年,形勢發展很快,從山區到壩區農村普遍組織了民兵聯防隊及兄弟會、婦女會、兒童團等各種群眾組織,敵政權已基本垮臺(除縣城外),新政權已大部份建立。這對楊體元堅持革命到底的決心是一個很大的鼓舞。但是,國民黨對楊體元的招撫始終沒有放鬆,1948年初,盧漢派人送來省政府參議的委任狀,還附以盧漢的私信,頒發“愛護桑梓”四個大字的匾額,信上寫著“六十老翁尚夏何圖,……要以地方安寧為重,快到昆明供職”等話。楊對盧漢的招撫毫不含糊,他對來人說:“事到如今,我是不能回頭了,請代我轉告,謝謝他的關懷。”  盧漢沒有就此罷休,6月又派曲靖專署劉純到馬街傳達盧的旨意,要楊解散部隊,武裝發還地方,到昆明就職。7月,敵26軍石補天旅長派參謀長到馬街,勸楊放下起義的旗幟,由石報請總司令何紹周,很好地解決問題。楊對這些招撫、誘降都一一拒絕了。事後,石補天經過周密佈置,由陸良團隊配合軍隊,對馬街發起大規模進攻,想以武力來征服。但楊沒有被敵人的淫威嚇倒,率領部隊奮力抵抗,激戰一天一夜後,向龍海山區轉移。

1949年初,盧漢又派曲靖警察局長周子高送來陸良、羅平、師宗、路南、瀘西五縣剿匪指揮和關防的委任狀,並附以盧漢的私信,要以地方為重接受他委任。楊再次拒絕廠盧漢的招撫,並寫一親筆信通過梅玉芬轉給盧漢,勸他在解放大軍過長江以前起義。1950年楊到盧公館赴宴問起此事,盧漢答:“自己力量薄弱,不能過早發動起義。如果照你的意見辦,那也得跟你上山跑跑……”  同年4月,滇東羅平、師宗、陸良、瀘西、彌勒一帶游擊區基本上聯成一塊,為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中國人民解放軍桂滇黔邊縱隊部決定建立“桂滇黔邊區第一行政專員公署”,任命楊體元、趙國徽為正副專員。

解放後,這位民主人士仍然是中國共產黨的可靠朋友,歷任省參事室參事、省政協委員等職,默默地為各族人民的團結,為新中國的建設繼續作出有益的貢獻,。然而,在“左”傾路線的影響下,楊體元於1957年被錯劃為右派,政治上、生活上受到不公正的待遇。1974年因病醫治無效,逝世於昆明,終年86歲。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糾正了對他的錯誤處理,恢復了政治名義。

林桂清(1888~1952.10),字笠耕,男,漢族,雲南省宣威縣城下堡街人。

林桂清幼年家貧,讀書至14歲,離家到昆明考入陸軍小學,結業後入雲南陸軍講武堂丙班,畢業後編入滇軍連隊,參加過辛亥“重九”起義、護國、護法諸役。

民國4年(1915年)秋,林桂清任滇軍第七團工兵營長。當時袁世凱以高官厚祿拉攏各省督軍,唐繼堯態度不明。他和滇軍中的中下級軍官楊蓁、鄧泰中、李文漢、楊如軒等10餘人,在西山太華寺後叢林中秘密-磋商決定:唐若反袁,就擁護他;如不反袁,就推倒他。並議定從各方面敦促唐繼堯討袁。

護國起義時,林桂清的工兵營編入護國軍第一軍第三梯團楊蓁部。後升任廿三團團長,黎元洪授予上校軍銜,四等嘉禾勳章。在納溪戰鬥中左臂負傷,回昆休養。不久,奉派到宣威招兵援川,共招兵2000餘人,屯駐鎮雄,準備入川。

1918年,林桂清被保送到日本士官學校工兵科學習,1920年回國。先受雲南督軍唐繼堯任命為挺進軍司令官,後隨唐繼虞赴貴州,任督軍府副官長、軍餉局長。唐繼虞離貴州後,他赴北平,入陸軍大學第九期,畢業後回滇,任雲南省民政廳測量清丈土地處處長。

抗日戰爭時期,先後任滇黔綏靖公署參謀處少將主任,兼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五分校戰術教官,中央軍事委員會昆明行營運輸處中將處長、行營兵站總監部副總監等職。

1941年9月,宣威縣長彭元槐以宣威中學“學風早已敗壞,-風潮年有數起”為詞,強令宣威中學解散。宣威學生代表到昆明找到林桂清,他和在昆宣威各界代表百餘人,兩次-民政廳長李培天,要求撤辦彭元槐,支持學生的正義要求。

1942年後,林桂清辭職居昆明北郊崗頭村,在近城各村經營電機碾米廠,在城區開設旅社。在1945年的“一二·一”運動中,他熱情支持-,除解囊捐款外,並以“愛國退役一將軍”之名撰寫輓聯“壯士壯志壯山河,血肉血債血來還。”派人送往靈堂悼念四烈士。1948年,為楊傑直接聯繫的“民革”成員,也是中共地下黨敵情小組聯繫的-對象。他在城區開設的西北旅社曾作為地下黨敵工部的秘密聯絡站。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林桂清積極擁護政府的各項政策。1952年10月,病故於昆明。

因時間關係,暫時回答到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