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代人的育兒之爭,養娃到底該聽誰的?

家裡有老人幫著帶孩子可以減輕爸爸媽媽負擔,但是,老一輩的養娃陋習又讓媽媽們哭笑不得。

兩代人的育兒之爭,養娃到底該聽誰的?

老一輩的經驗真的比新手媽媽更好嗎?作為曾經養大一輩人的父母,確實在帶娃上比我們更嫻熟,可是越來越多的科學證明,老人們信奉的帶娃方式其實對孩子的成長並沒有多大益處。相反,老人的很多觀念並不利於孩子成長。

兩代人的育兒之爭,養娃到底該聽誰的?

媽媽們有沒有聽過老人這樣傳授一些“秘訣”:

寶寶要多喝熱水,增強新陳代謝,少上火,對孩子好!

純棉的尿布比紙尿褲好,更柔軟透氣,不捂屁屁用著更好!

要經常把尿,這樣能給孩子養成定時排尿的習慣,節省尿布(省水)/紙尿褲(省錢)!

。。。

兩代人的育兒之爭,養娃到底該聽誰的?

類似的問題還有很多,隔代育兒觀念的衝突基本每個新手爸媽都會遇到。長輩們總是強調:以前的孩子都是這麼帶的不都沒問題嗎?怎麼到你這裡就不行啦!讓堅信科學育兒的爸媽無話可說。

對於老人們的錯誤育兒觀,媽媽們一定不能妥協,通過耐心解釋讓他們明白科學育兒的正確性。

兩代人的育兒之爭,養娃到底該聽誰的?

比如剛剛提到的三點錯誤育兒觀,我們可以這樣解釋:

有關寶寶喝水

兩代人的育兒之爭,養娃到底該聽誰的?

美國兒科學會(AAP)建議:6個月以內的寶寶,不需要任何除了母乳或配方奶以外的液體,包括水和果汁等。因為母乳中90%以上都是水分,純母乳餵養的寶寶已經從奶水中獲取了足夠的水分。而配方奶粉餵養的寶寶,按照說明書衝調的奶粉中也有85%以上的水分,原則上無需另外補充水分。

水分補充過量容易增添寶寶腎臟負擔,減少進食量。當然,寶寶生病等突發情況可以在諮詢醫生之後少量飲水,其他時候儘量避免6個月內寶寶喝水。

有關尿布

兩代人的育兒之爭,養娃到底該聽誰的?

自己家用尿布都會選用柔軟的純棉材質,確實柔軟貼身。但在寶寶尿溼之後就會糊在寶寶小屁屁上,不透氣、不乾淨還容易引起尿布疹。雖然尿布可以反覆使用,但是清洗麻煩、浪費水,如果不經過陽光曬乾還容易滋生細菌。

而紙尿褲在市場早已成熟,其柔軟度、透氣性可以做到比尿布更好的效果,關鍵是尿溼之後不反滲,寶寶小屁屁可以一直保持乾爽,更重要的是它是一次性的,乾淨衛生又方便,極大的解放了雙手,讓媽媽們有更多時間做其他事情。

有關把尿

兩代人的育兒之爭,養娃到底該聽誰的?

首先,把尿並不能讓寶寶養成定期排尿的習慣。嬰兒的尿道括約肌、肛門括約肌要在3歲左右才能發育成熟,這是控制便尿的生理基礎。通常寶寶2歲寶寶膀胱才能發育完善,才會明白大小便信號,然後具備自己上廁所能力。

太早把尿危害寶寶身體健康,對脊椎不好,把尿姿勢不正確會造成骨骼發育不良,產生脊椎彎曲,駝背等情況,影響孩子一生健康。

頻繁把尿會讓孩子條件反射尿尿,不是自然產生的尿意。缺乏憋尿經歷會讓膀胱括約肌得不到鍛鍊,導致膀胱容量小、憋不住尿,容易尿頻。

經常把尿會增肌肛門周圍壓力,對肛門括約肌造成損傷,容易直腸粘膜經肛門突出,也就是脫肛。脫肛又會讓寶寶排便受阻,讓排便更費力,這又容易引發肛裂。中國人痔瘡發病率高,與幼時接受把尿、把便有一定的關係。

以上重點你get到了嗎?剛出生的寶寶就像嬌花,需要更多的耐心與更細緻的照料,科學育兒才是最正確的育兒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