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育兒時間和經驗 杭州100多位媽媽嘗試“拼團”養娃

寒假的最後一天,杭州西湖區景溪北苑一個7平方米的客廳裡,一堂特殊的漢字啟蒙課正在進行。

5個小孩坐在客廳地墊上,聽著同樣坐在地墊上的蔡米媽媽講《倉頡大叔和漢字的奇妙故事》。簡簡單單的一本繪本,一般家長讀十幾分鍾就結束了,蔡米媽媽卻埋下了不少伏筆,還設置了結繩記數、畫漢字等環節,整整持續了一個小時,就連一位陪著弟弟來聽課的二年級學生都聽得津津有味。

共享育兒時間和經驗 杭州100多位媽媽嘗試“拼團”養娃

這個場景,如果放在幼兒園、早教班裡,那是再稀鬆平常不過了,但在一個普通人家的客廳裡,還是有些新鮮。這5個孩子裡,除了蔡米自己的小女兒外,其餘全部是報名來聽蔡米媽媽講故事的。“我們這叫‘共享育兒’,是像我這樣的全職媽媽的第二春。”蔡米高興地告訴記者,這樣的“共享育兒”活動,她一週要開展三四次,每月還有了一兩千元的額外收入。

“共享經濟”曾經席捲過衣食住行等領域,造就了Airbnb、Uber、滴滴出行等多家巨頭公司。如今,“共享經濟”概念進入育兒領域,能否給0-6歲的幼兒教育帶來一些新的改變呢?

全職媽媽共享育兒時間和經驗

1987年的蔡米,自從大兒子出生後就一直在家做全職媽媽,到現在已經6年了。在蔡米家的客廳書櫃裡,除了專業的育兒書,就是孩子們看的繪本,蔡米就是傳說中的“別人家的媽媽”,她的興趣點都跟孩子有關。但是對於“全職媽媽”這個職業,社會的認可度一直不高,她自己也迷茫過——“感覺一直在為別人而活著,我的人生意義究竟是什麼?”

共享育兒時間和經驗 杭州100多位媽媽嘗試“拼團”養娃

“共享”育兒時間,在帶著自己孩子玩耍和學習的同時,也帶上社區孩子們一起,成了蔡米這個全職媽媽的人生轉折點。從一開始的微信群接龍報名,到去年中秋進入專業的共享育兒APP——摩爾媽媽,蔡米的動力越來越足,為了給孩子們開設“情緒管理”活動,她甚至研修了“兒童心理諮詢師”課程,還成為了中學心理輔導志願者。

“老人、保姆帶孩子,管管吃穿還行,但是管學習真不行。早教機構、培訓班都不在社區,距離遠不方便,價格也挺貴,一年少說上萬塊。”報名這次漢字啟蒙課的天天媽媽說,她的兩個孩子是這裡的常客,“社區其他媽媽能在帶著自家孩子玩和學習時,就近把我家孩子也一起管了,我簡直求之不得。”

共享育兒模式欲撬動中國育兒難題

記者打開蔡米提及的“摩爾媽媽”,發現這款主打社區育兒共享概念的APP,只要輸入家庭地址,就會就近推薦附近的媽媽發佈的共享育兒活動,點開可以看到整個活動的時間、主題、介紹、收費,以及這位媽媽過往組織的活動回顧。

以往,杭州大部分的“共享育兒”活動是免費的,很大原因是“熟人”之間比較難開口談錢。蔡米這次的漢字啟蒙課,每人收費10元。“我其實就收個材料費和‘搗亂費’,但讓我覺得自己的勞動有價值。收費對活動質量要求高,讓我必須更好地策劃和準備,也會讓我動力更足一些。”

像蔡米一樣,杭州有100多位媽媽,在圖書館、社區、客廳、公園持續開展“共享育兒”活動,親身實踐“拼團”養娃。目前,摩爾媽媽APP上已經有上萬名媽媽在平臺上開展“共享育兒”,覆蓋全國30多個城市。據透露,加上平臺給的補貼,有的“媽媽老師”每月收入已經超萬元。

“現在中國人養孩子太累了,其中女性付出的尤其多。希望‘共享育兒’模式能夠讓父母們養孩子稍微輕鬆一些,並且幫助到更多中國女性找到自我價值。”摩爾媽媽聯合創始人梁建章表示,希望能用中國式創新的共享育兒模式,撬動中國的育兒難題,幫助中國女性在事業與家庭中找到平衡。而這也是作為攜程聯合創始人,梁建章第一次以個人名義創業的項目的最終意義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