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沂歡慶首個「中國農民豐收節」千位代表參加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慶祝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充分展示新時代新農村新農民的新形象,推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設,實現鄉村人才振興,9月22日,2018山東省新型職業農民“五新”對接活動暨臨沂市“中國農民豐收節”慶祝大會在蘭陵縣國家農業公園隆重舉行,近1000位以專業大戶、家庭農場主、專業合作社帶頭人為代表的新型職業農民參加了活動。

22日上午,蘭陵縣國家農業公園被喜慶紅火的氣氛所籠罩。人們敲鑼打鼓、掛氣球、舞醒獅,慶祝豐收的喜悅,迎接賓客的到來。上午9時許,活動正式開始。鄉村振興,離不開人才振興,現場首先舉行了盛大的頒獎授牌儀式,為我市十佳新型職業農民、十佳農技人員、十佳農民合作社、十佳種糧大戶、十佳農業龍頭企業頒獎。

除了“十佳”頒獎,現場還舉行了“山東省新型職業農民鄉村振興示範站”授牌儀式,來自臨沂、濟寧、泰安、日照、萊蕪的100位示範站負責人被授予“站長”稱號。當天下午,現場還舉行了新型職業農民“五新”對接活動,主要任務是組織新型職業農民與農業產業創新團隊、農業科研院所、農業生產資料企業、線上線下市場、金融機構、規劃設計以及品牌設計等機構對接,開展專項培訓、成果展示、產品發佈、品牌推介、訂單簽訂、產業聯盟成立等系列活動。活動通過組織開展新型職業農民“新時代、新平臺、新服務、新農民、新動能”主題對接,旨在進一步加強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管理服務,全面服務於新型職業農民產業發展,不斷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實力。

2018年,是我國改革開放40週年。為展示農村改革發展的巨大成就,凸顯中國農民的偉大創造力,經黨中央批准、國務院批覆,自2018年起,我國將每年農曆秋分這一天,設立為“中國農民豐收節”。據瞭解,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市上下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共享發展理念,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積極培育和壯大農業產業化聯合體,農業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湧現出一批示範帶動性強,工作業績突出的優秀新型職業農民、基層農技人員、種糧大戶和發展思路清晰、經營模式規範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臨沂被譽為“中國蔬菜之鄉”、“中國大蒜之鄉”、“中國牛蒡之鄉”、“中國金銀花之鄉”、“山東南菜園”,是“中國桃業第一市”。

據介紹,舉辦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慶祝大會,是市委、市政府深入貫徹落實國家“三農”工作部署的有力舉措,更是全市上下紮實推進鄉村振興,營造重農崇農氛圍、提升廣大農民幸福感、榮譽感的新契機。我市按照農村農業部提出的“辦好中國農民豐收節,要有節日儀式感,但不得鋪張浪費”的要求,通過組織職業農民慶豐收、成果展示曬豐收、社會各界話豐收、全民參與享豐收、電商促銷助豐收等各具特色的活動,努力把豐收節辦成農業的嘉年華、農民的歡樂節、豐收的成果展、文化的大舞臺,不斷弘揚新時代農村文明新風,激發新時代農民昂揚鬥志,譜寫全市鄉村振興新篇章。

中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辦公室主任陳輝,山東省農業廳二級巡視員姜衛良,山東廣播電視臺黨委委員、《共產黨員》編輯部主任陳承聚,市領導任剛、鄭連勝等出席大會並頒獎。

“電商玫瑰”牛慶花:“中國農民豐收節”提高了職業自豪感

22日上午,在慶祝大會現場,蒙陰縣野店鎮的牛慶花作為全省新型職業農民鄉村振興示範站站長代表發言。牛慶花是蒙陰縣野店鎮北晏子村村民,2015年參加臨沂市農廣校組織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後,嘗試利用電商銷售農產品。短短几年時間,她從一個只會種地、養豬、帶娃的地道農家婦女,成長為銷售產值近千萬元,實現利潤近百萬元的新型職業農民,不僅自己擺脫了貧困,還帶動周邊其他貧困戶共同致富。牛慶花牽頭成立蒙陰縣晏嬰故里果品專業合作社,目前,社員已達100多戶,發展蜜桃、蘋果等標準化電商種植基地500餘畝,帶動社員共同把優質農產品銷售到全國。2016年以來,牛慶花已累計幫助建檔立卡貧困戶網銷農特產品120多萬元,實現帶動貧困戶42戶,帶動貧困人口86人脫貧致富,人均增加純收入2600元,被父老鄉親稱為綻放在山村的“電商玫瑰”。

由於在農村創業發展和帶動脫貧致富中成績突出,牛慶花先後被評為臨沂市“十佳”三八紅旗手、臨沂市人大代表、山東省勞動模範。2017年,牛慶花等6位優秀沂蒙女性被評為新時代沂蒙扶貧“六姐妹”,她創辦的蒙陰縣晏嬰故里果品專業合作社和孟良崮果園電商基地被列為山東省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實訓基地,她本人也被評為全省優秀新型職業農民。

“以前的農民,總感覺被人看不起,如今我們農民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關心,不但有政策上的幫扶,現在還有了農民節這樣屬於我們自己的節日。‘中國農民豐收節’的設立,提高了我們的職業自豪感,我們要再接再厲,帶動更多鄉親共同致富。”牛慶花自豪地說。

現場花絮

“新品種、新技術”成新型職業農民追捧熱點

“你們農場搞種子代繁嗎?我有土地、有技術。”22日的新型職業農民“五新”對接活動及慶祝大會現場,一種子展臺前,人流湧動。在擁擠的人群中,來自郯城的趙先生出來進去好幾次。趙先生說,這些年,他一直在搞代育種,一年賣出的種子有數十萬斤,他看中一旱稻品種,想和他們搞代繁代育。

在山東普創儀器和吾人極電子科技展位前,同樣是摩肩接踵。“土壤肥料怎麼樣,插入土壤一檢測就知道。這類儀器不僅具有土壤養分速測技術,而且具有配方施肥技術,可根據測試結果,提供配方建議。”工作人員邊講解邊實驗,新型職業農民們看得特別仔細。“這些精準農業技術,都是我們應該掌握的。”種糧大戶王先生說。

在山東吾人極電子科技展位前,一臺標有“智能動力、高效飛行”字樣的機器格外搶眼。“我種了1000多畝地,植保全靠無人機,從2015年,我就開始用無人機作業了,聽說現在更智能化、更精準高效了,我再看看。”來自沂南縣黑土湖農機化服務專業合作社的王佔友說。

沂蒙晚報記者 趙澤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