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欢庆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千位代表参加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庆祝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充分展示新时代新农村新农民的新形象,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实现乡村人才振兴,9月22日,2018山东省新型职业农民“五新”对接活动暨临沂市“中国农民丰收节”庆祝大会在兰陵县国家农业公园隆重举行,近1000位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专业合作社带头人为代表的新型职业农民参加了活动。

22日上午,兰陵县国家农业公园被喜庆红火的气氛所笼罩。人们敲锣打鼓、挂气球、舞醒狮,庆祝丰收的喜悦,迎接宾客的到来。上午9时许,活动正式开始。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振兴,现场首先举行了盛大的颁奖授牌仪式,为我市十佳新型职业农民、十佳农技人员、十佳农民合作社、十佳种粮大户、十佳农业龙头企业颁奖。

除了“十佳”颁奖,现场还举行了“山东省新型职业农民乡村振兴示范站”授牌仪式,来自临沂、济宁、泰安、日照、莱芜的100位示范站负责人被授予“站长”称号。当天下午,现场还举行了新型职业农民“五新”对接活动,主要任务是组织新型职业农民与农业产业创新团队、农业科研院所、农业生产资料企业、线上线下市场、金融机构、规划设计以及品牌设计等机构对接,开展专项培训、成果展示、产品发布、品牌推介、订单签订、产业联盟成立等系列活动。活动通过组织开展新型职业农民“新时代、新平台、新服务、新农民、新动能”主题对接,旨在进一步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管理服务,全面服务于新型职业农民产业发展,不断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实力。

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为展示农村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凸显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力,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2018年起,我国将每年农历秋分这一天,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据了解,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共享发展理念,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培育和壮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涌现出一批示范带动性强,工作业绩突出的优秀新型职业农民、基层农技人员、种粮大户和发展思路清晰、经营模式规范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临沂被誉为“中国蔬菜之乡”、“中国大蒜之乡”、“中国牛蒡之乡”、“中国金银花之乡”、“山东南菜园”,是“中国桃业第一市”。

据介绍,举办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庆祝大会,是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三农”工作部署的有力举措,更是全市上下扎实推进乡村振兴,营造重农崇农氛围、提升广大农民幸福感、荣誉感的新契机。我市按照农村农业部提出的“办好中国农民丰收节,要有节日仪式感,但不得铺张浪费”的要求,通过组织职业农民庆丰收、成果展示晒丰收、社会各界话丰收、全民参与享丰收、电商促销助丰收等各具特色的活动,努力把丰收节办成农业的嘉年华、农民的欢乐节、丰收的成果展、文化的大舞台,不断弘扬新时代农村文明新风,激发新时代农民昂扬斗志,谱写全市乡村振兴新篇章。

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办公室主任陈辉,山东省农业厅二级巡视员姜卫良,山东广播电视台党委委员、《共产党员》编辑部主任陈承聚,市领导任刚、郑连胜等出席大会并颁奖。

“电商玫瑰”牛庆花:“中国农民丰收节”提高了职业自豪感

22日上午,在庆祝大会现场,蒙阴县野店镇的牛庆花作为全省新型职业农民乡村振兴示范站站长代表发言。牛庆花是蒙阴县野店镇北晏子村村民,2015年参加临沂市农广校组织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后,尝试利用电商销售农产品。短短几年时间,她从一个只会种地、养猪、带娃的地道农家妇女,成长为销售产值近千万元,实现利润近百万元的新型职业农民,不仅自己摆脱了贫困,还带动周边其他贫困户共同致富。牛庆花牵头成立蒙阴县晏婴故里果品专业合作社,目前,社员已达100多户,发展蜜桃、苹果等标准化电商种植基地500余亩,带动社员共同把优质农产品销售到全国。2016年以来,牛庆花已累计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网销农特产品120多万元,实现带动贫困户42户,带动贫困人口86人脱贫致富,人均增加纯收入2600元,被父老乡亲称为绽放在山村的“电商玫瑰”。

由于在农村创业发展和带动脱贫致富中成绩突出,牛庆花先后被评为临沂市“十佳”三八红旗手、临沂市人大代表、山东省劳动模范。2017年,牛庆花等6位优秀沂蒙女性被评为新时代沂蒙扶贫“六姐妹”,她创办的蒙阴县晏婴故里果品专业合作社和孟良崮果园电商基地被列为山东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训基地,她本人也被评为全省优秀新型职业农民。

“以前的农民,总感觉被人看不起,如今我们农民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心,不但有政策上的帮扶,现在还有了农民节这样属于我们自己的节日。‘中国农民丰收节’的设立,提高了我们的职业自豪感,我们要再接再厉,带动更多乡亲共同致富。”牛庆花自豪地说。

现场花絮

“新品种、新技术”成新型职业农民追捧热点

“你们农场搞种子代繁吗?我有土地、有技术。”22日的新型职业农民“五新”对接活动及庆祝大会现场,一种子展台前,人流涌动。在拥挤的人群中,来自郯城的赵先生出来进去好几次。赵先生说,这些年,他一直在搞代育种,一年卖出的种子有数十万斤,他看中一旱稻品种,想和他们搞代繁代育。

在山东普创仪器和吾人极电子科技展位前,同样是摩肩接踵。“土壤肥料怎么样,插入土壤一检测就知道。这类仪器不仅具有土壤养分速测技术,而且具有配方施肥技术,可根据测试结果,提供配方建议。”工作人员边讲解边实验,新型职业农民们看得特别仔细。“这些精准农业技术,都是我们应该掌握的。”种粮大户王先生说。

在山东吾人极电子科技展位前,一台标有“智能动力、高效飞行”字样的机器格外抢眼。“我种了1000多亩地,植保全靠无人机,从2015年,我就开始用无人机作业了,听说现在更智能化、更精准高效了,我再看看。”来自沂南县黑土湖农机化服务专业合作社的王占友说。

沂蒙晚报记者 赵泽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