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糉有情義

這兩天充斥著世界盃賽激烈的氣氛

球迷們的心全放在了那片綠球場上

要想生活過得去,生活總要有點綠

這一轉眼,緊跟著球賽的端午節來啦!

端午節

端午節,粽有情義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

據《荊楚歲時記》記載

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

五月是仲夏

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好天氣之日

故五月初五亦稱為“端陽節”

此外端午節還稱

“午日節、五月節、龍舟節、浴蘭節、詩人節”等

端午節起源於中國

是古代百越地區

(即今江蘇南部沿著東南沿海的上海、浙江、

福建、廣東、海南、廣西及越南北部一帶)

該地區在端午日以龍舟競渡形式

舉行部族圖騰祭祀的習俗

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該日抱石跳汨羅江自盡

統治者為樹立忠君愛國標籤

將端午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

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

並稱為中國民間的四大傳統節日

自古以來端午節便有划龍舟及食粽等節日活動

端午節,粽有情義

2006年5月

國務院將其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09年9月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審議並批准

中國端午節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

自2008年起

端午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

節日習俗

端午節,粽有情義

各地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

其內容主要有:

女兒回孃家,掛鐘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葉符

懸掛菖蒲、艾草,遊百病,佩香囊,備牲醴,賽龍舟

放風箏,比武,擊球,盪鞦韆,給小孩洗苦草麥藥澡

塗雄黃,飲用雄黃酒、菖蒲酒

吃五毒餅、鹹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等

划龍舟

端午節,粽有情義

《九歌·湘君》中“駕飛龍今北征,邅吾道兮洞庭”

“石瀨淺淺,飛龍兮翩翩”

學者們也認為“飛龍”即龍舟

在劃龍船時,又多有唱歌助興的龍船歌流傳

02

掛艾草與菖蒲

端午節,粽有情義

艾草代表招百福,插在門口代表招百福

可使主人身體健康

艾草也是一種可以治病的藥草

針灸裡面的灸法,就是用艾草作為主要成分

放在穴道上進行灼燒來治病

主要也是因為它具備醫藥功能而來

03

畫額

端午節時以雄黃塗抹小兒額頭的習俗

雲可驅避毒蟲

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黃酒在小兒額頭畫“王”字

一借雄黃以驅毒,二借猛虎

(“王”似虎的額紋,又虎為獸中之王,因以代虎)

以鎮邪

04

戴香包

端午節,粽有情義

戴香包頗有講究

老年人為了防病健身

一般喜歡戴梅花、菊花、桃子、蘋果、荷花、

娃娃騎魚、娃娃抱公雞、雙蓮並蒂等形狀的

象徵著鳥語花香,萬事如意,夫妻恩愛,家庭和睦

小孩喜歡的是飛禽走獸類的

如虎、豹子;猴子上竿、鬥雞趕兔等

青年人戴香包最講究,如果是熱戀中的情人

那多情的姑娘很早就要精心製作一二枚別緻的香包

趕在節前送給自己的情郎

小夥子戴著心上人送給的香包

自然要引起周圍男女的評論,直誇小夥的對象心靈手巧

05

避五毒

端午節,粽有情義

民間認為五月是:蠍、蛇、蜈蚣、壁虎、蟾蜍出沒之時

要用各種方法以預防五毒之害

民間又在衣飾上繡制五毒

在餅上綴五毒圖案,均含驅除之意

06

食粽

端午節,粽有情義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

粽子,又叫“角黍”、"粽籺"、“筒粽”

每年五月初

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

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

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粽

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

其中以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

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

並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