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資金「站崗」 投資節日理財產品要看募集時間

摘要

【避免資金“站崗” 投資節日理財產品要看募集時間】長假期間,如何理財成為市民茶餘飯後的熱門話題。市民陳先生說道,長假前夕買了一款銀行理財產品,結果一直等不到購買成功的信息,仔細一看,該產品募集期竟然長達14天,幾十萬元就白白浪費了14天的收益了。理財專家特別提醒,購買理財產品,一定要關注募集期或起息日,特別是遇上節假日的時候,避免資金長時間“站崗”。(廣州日報)

市民陳先生這兩天有點煩,原來他長假前夕買了一款銀行理財產品,結果一直等不到購買成功的信息,仔細一看,該產品募集期竟長達14天,幾十萬元白白浪費了14天的收益。

節日銀行理財產品募集期

大多超過10天

記者調查發現,廣州多家銀行在假期前夕,都推出了節日專屬銀行理財產品。陳先生購買的是廣州某股份制銀行一款節日特別版的理財產品,最高預期年化收益為4.5%,投資期限是179天,募集期為9月27日至10月10日共14天。而陳先生剛好在9月27日當天就購買了。

針對陳先生的情況,融360理財分析師劉銀平表示,如果募集期第一天購買,資金佔用時間是193天,實際收益率僅4.17%。

劉銀平指出,銀行理財的劣勢之一在於流動性較差,封閉期產品成立後直到期滿都無法取出,且不少產品在成立前還有一個不短的募集期。

劉銀平表示,銀行理財產品的平均募集期在5至6天之間,但碰到節假日募集期就會拉長。節假日前1至3天內發行的理財產品大多在節後計息,這樣就會導致募集期長達10天左右甚至更長。

據融360統計,9月30日仍在售的節日專屬理財產品有38款,銷售結束日均在國慶假期結束後。有銀行人士坦言,銀行就是指望假期客戶資金“站崗”帶來沉澱資金。

劉銀平建議,投資者購買銀行理財產品,一定要留意募集期和起息日期的問題,儘量在募集期結束當天或前一天購買,特別是遇上節假日的時候,要避免資金長時間“站崗”。

“節假日專屬理財產品的收益率會比在售的同類產品收益率略高一點,大概高0.1~0.3個百分點。但如果募集期過長,購買節假日專屬產品的性價比並不高。”劉銀平表示,建議投資者可以先把資金存放在貨幣基金等活期產品中,到節後再買銀行理財產品。

儘量購買中長期理財產品

以鎖定高收益

對於此次節日專屬理財產品的收益率,融360監測數據顯示,9月份銀行理財平均收益率為4.59%,而節日專屬的銀行理財平均收益率為4.65%,比普通銀行理財高了0.06個百分點。而反觀去年同期的節日理財平均預期收益率達到了4.92%,這一波的節日理財收益率下降了0.27個百分點。雖然是季末兼長假前夕,不過上週銀行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並沒有出現季末反彈現象。

融360監測的數據顯示,上週(9月21日~9月27日)銀行理財產品發行量共2056款,較前一週減少了366款,降幅為15.11%,主要是受中秋節影響,一般節假日前後發行量都會減少。理財產品平均預期年化收益率為4.57%,與前一週持平。

劉銀平表示,節後流動性會進一步寬鬆,銀行理財收益率很有可能會重啟下跌模式。建議投資者儘量購買中長期理財產品,可鎖住當前相對較高的收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