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經理售賣「理財產品」 竟是爲P2P平台吸收資金

20多位客戶在工商銀行購買的“理財產品”出了問題,不但本息拿不回來,理財經理也不知去向。

近日,據荔枝網報道,多位淮安市民在當地購買中國工商銀行淮安新區支行“理財產品”時被騙,其理財經理代為操作將客戶的錢購買了P2P,目前不僅本金拿不到,理財經理也不知去向。

“內部產品”承諾沒有風險,卻把錢買了P2P。

據瞭解,2017年年底工行淮安新區支行一位理財經理主動向客戶提供一款新的理財產品,謊稱說是“銀行內部產品”,利息很高,別人買不到,絕對沒有風險,他自己也買了三四十萬。在騙取信任後,前後為20多位客戶購買了“銀行內部產品”,少則幾十萬,多的上百萬;事情直到後來利息沒有準時到賬,該理財經理電話也聯繫不上,大家才發現自己被騙了,“銀行內部產品”其實是一款P2P。

理財經理售賣“理財產品” 竟是為P2P平臺吸收資金

據其中一位被騙客戶說,當時介紹他們購買產品的是銀行工作人員,也是在銀行辦理的手續,所以當時認為他們購買的就是銀行的理財產品。沒想到不僅自己投資的錢流向了P2P,而且出現了本息無法兌付的情況。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該理財經理已經失聯,這些客戶的無法兌付的錢到底該找誰要去?

據荔枝網採訪報道,中國工商銀行淮安新區支行銀行負責人表示,理財經理已經從單位辭職。張行長說,他辭職後,陸續有人到單位來找他,這才東窗事發,他們已經積極向上級部門和警方彙報了此事。

而被騙客戶則認為,雖然是理財經理的個人行為,但是也是利用銀行理財經理的身份和辦公場所,騙取了大家的信任,銀行對此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工行淮安新區支行在此次事件中到底是否負有責任,需要監管部門調查核實;首先需要找到該理財經理問清楚為什麼幫P2P公司吸收資金?目前投資的錢是否能夠找回等問題。

近年來,銀行理財亂象成為監管重點整治對象。2017年11月30日,北京銀監分局開出大額罰單,因民生銀行北京航天橋支行行長銷售虛假理財產品,民生銀行北京分行內控管理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被處以2750萬元罰款。

最後,小編也建議廣大普通投資者牢記一句話“收益6%以上就要打問號,10%要準備損失全部本金”,謹防資金被騙。

版權申明:本文由南京金融湃整理發佈,如有異議,請後臺聯繫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