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值之六 策略

估值之六 策略

估值之六,由認知到價值觀,我們把三個指標整合起來,形成自己選股策略。

一、P=pe*eps

Pe

方法:Pe:橫向比行業、縱向比歷史。

適用性:盈利較穩定。

注意事項:低pe陷阱,是市場先生的原因還是市場完全有效理論的原因。

Eps

預測未來,利用會計、數學、心理學、微觀經濟學。

二、P=pb*bv

Pb

Pb大於1是資本溢價,高pb與高roe匹配或有大量費雪類資產是合理的。

Pb小於1是安全邊際,清算價值之撿菸蒂大法。

適用性:淨資產穩定。

注意事項:低pb陷阱。

Bv

要看實際價值而非賬面價值,要學會分辨:1人為粉飾報表造成賬實不一致,2會計學科缺陷造成的賬實不一致,3排除非經常性損益。

三、Roe=利潤/淨資產

長期收益率就指著roe。杜邦分析法:roe=權益倍數(銀行、保險)、總資產週轉率(沃爾瑪)、銷售淨利潤率(中高端消費如白酒)

權益倍數=總資產/所有者權益(母)

總資產週轉率=營業收入/總資產平均餘額

銷售淨利潤率=淨利潤/營業收入

四、由估值衍生出的策略

1.指數:代表一攬子股票,分散投資避免了黑天鵝,指數定期更新,淘汰了不好的企業,指數會隨著經濟發展漲高,投資低pe/pb,等待價值迴歸即可。

優點:簡單省心,穩定性強,波動性小。缺點:管理費高,取得市場平均收益。

2.個股:低pe/pb,高roe,適度分散。

注意1.所謂的pe、pb高或低不同行業、不同的企業有不同的標準。

優點:鎖定了低pe,pb就不會因為估值而虧錢,高roe賺錢能力強,適度分散防止黑天鵝。

五、

體會

Bv淨資產來自於資產負債表,代表了過去一個時點的賬面資產。Eps每股收益來自於利潤表代表過去一個時期的淨利潤水平,包括上面兩位在內,所有數據均來自於“三大財務報表”。

對於個股來說pe、pb、bv、eps、roe等指標代表的都是某個企業過去的情況,沒有人可以給我們保證過去盈利能力強、運營能力強、償債能力高的企業未來一定會好。

所以,一定程度上講,pe、pb、roe都不重要,只看財務指標或估值指標有點刻舟求劍的意思。

相反,只要企業未來會非常好,指標差一點也可以接受,企業未來不好,再好的指標,也不能買。

那我們為何要學習估值呢?

你看:

P=pe*eps或p=pb*bv,兩個公式中,p均由兩個因素決定。我們看pe、pb的目的是確定現在pb、pe處於較低水平,這樣我們就不會因為pe、pb的下降而虧錢。

繼而可以把全部精力放在研究在eps、bv上,eps即淨利潤、bv即淨資產,都與企業將來的經營呈正相關,我們把精力集中在分析企業經營上即可。

經營會一直好,bv、eps就會上漲,忽略短期波動,中長期一定是賺的,這是一個不會虧錢的打法。

我們再看看巴菲特的選股標準:

1.能力圈內看得懂企業賺錢模式。講的是經營。

2.有護城河。利潤高的行業會吸引競爭者進入行業,拉低利潤率,護城河保證長期經營好。講的是經營。

3.優秀管理者,優秀到你想娶她或嫁給他,參見芒格人類心理誤區尊重權威的傾向。講的是經營。

4.合理的價格,當前的價格遠遠低於其價值,講的才是估值,是安全邊際。(當然巴老的估值比這裡講的要複雜。)

我相信巴菲特的四條標準是按照重要性進行排序的,看不懂排除,無護城河排除,管理層不對排除,最後才看估值。僅僅四條標準,三條講的是經營,只有一條講估值,可見經營最重要、估值次之。

判斷企業未來的經營最難,最好是具備10年經驗,經歷過完整週期的業內資深人士。估值是基本功。這個基本功是具備較好財務和經濟學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