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4 投資的三個基本問題之一:估值

如果把我過去十幾年的投資分析方法做一個簡單的概括,最根本的就是要回答三個問題:為什麼認為一家公司便宜,為什麼認為一家公司好,以及為什麼要現在買。這三個問題中,第一個是估值的問題,第二個是公司品質的問題,第三個是買賣時機的問題。

問題:估值

估值可以說是最容易把握的。一個股票便宜不便宜一目瞭然,看看市盈率,市淨率,市銷率,企業估值倍數等一系列的指標,這一部分是最接近科學的,而且是最容易學的。

一個東西只要足夠便宜,賺錢的概率就會高得多。我一直喜歡引用沃爾瑪的山姆 ·沃爾頓說的一句話:“只有買的便宜才能賣的便宜”。他用這個理念來經營零售業,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我認為買的便宜在投資領域要比零售領域更重要。

現在很多人會說估值不重要,因為根據 2013年的行情, 5倍市盈率的漲不過 50倍市盈率的,談估值就輸在起跑線上了。這種情況很正常,每幾年就會發生一次。但即使是最正確的投資方法,也不可能每年都有效。所謂正確的方法,是在 10年中可以有 6~7年幫助你跑贏市場;而錯誤的方法就是在 10年中只能有 3~4年能跑贏市場。如果你想每年都跑贏市場,就必須不停地在不同的方法之間切換,但是,要事前知道什麼時候適用哪一種方法其實是非常難的。還不如找到一種正確的方法,長期地堅持下來,這樣一來,即使短期會有業績落後的階段,但是長期成功的概率較大。世界上每個成功的投資家都是長期堅持一種方法的,那些不斷變換投資方法的人最終大多一事無成。

世界上不存在每年都有效的投資方法。一個投資方法能長期有效,正是因為它不是每一年都有效。如果一種投資方法每年都有效,這個投資方法早就被別人套利套光了。正如喬爾 ·格林布拉特( Joel Greenblatt)所說,第一,價值投資是有效的;第二,價值投資不是每年都有效;第二點是第一點的保證。正因為價值投資不是每年都有效,所以它是長期有效的。如果它每年都有效,未來就不可能繼續有效。聽起來像是個悖論,但事實就是這麼簡單。在資本市場,如果有一種穩賺的方法,就一定會被套利掉的。正因為有波動性,才保證不會被套利。

在建立研究方法之前,必須區分清楚“賭贏了”和“賭對了”是兩回事。很多人以短期結果來倒推過程的正確。在股市中,短期來說,正確的過程可能給你帶來糟糕的結果,錯誤的過程可能給你帶來不錯的結果。如果要讓過程正確和結果正確達成一致,就必須經歷一段很長的時間。一種正確的過程和方法,能夠以較大概率保證你在 5~10年中取得一個不錯的結果,但在 6個月甚至一兩年的時間範圍內,有時候你用一種正確的方法做,可能不一定有好的結果。

投資分析的基本工具

在投資分析中,簡單的往往是實用的。我的投資理念很簡單:在好行業中挑選好公司,然後等待好價格時買入。與之相對應的投資分析工具也同樣簡單。

1.波特五力分析。不要孤立地看待一隻股票,而要把一個公司放到行業的上下游產業鏈和行業競爭格局的大背景中分析,重點搞清三個問題:公司對上下游的議價權、與競爭對手的比較優勢、行業對潛在進入者的門檻。

2.杜邦分析。弄清公司過去5年究竟是靠什麼模式賺錢的(高利潤、高週轉還是高槓杆),然後看公司戰略規劃、團隊背景和管理執行力等是否與其商業模式一致。例如,高利潤模式的看其廣告投入、研發投入、產品定位、差異化營銷是否合理有效,高週轉模式的看其運營管理能力、渠道管控能力、成本控制能力等是否具備,高槓杆模式的看其風險控制能力、融資成本高低等。

3.估值分析。通過同業橫比和歷史縱比,加上市值與未來成長空間比,在顯著低估時買入。這“三板斧”分別解決的是好行業、好公司和好價格的問題,挑出來的“三好學生”就是值得長期持有的好股票了。

“下一個偉大公司”不是想找就能找到的

很多人會講,買便宜貨這種方法是撿菸屁股,是“菸蒂投資”。巴菲特也說過,寧可用合理的價格買一個偉大的公司,也不要以很低的價格買一個一般的公司。這句話我是完全認同的,但是在實踐中我做不來。為什麼呢?你認為中國有多少家公司可以被稱為“偉大的公司”?市場整天在炒的這些

50倍的公司,都說會是“下一個偉大公司”,又有幾個真的能兌現的?我認為彼得 ·林奇說得對,他說當有人告訴你“ A公司是下一個 B公司”的時候,第一要把 A賣掉,第二要把 B也賣掉。因為第一, A永遠不會成為 B;第二, B已經被當作成功的代名詞,說明它的優點可能已經體現在現在的股價中了。

如果你確實擁有巴菲特的眼光,在某家公司被人們廣泛認為偉大之前發現它的偉大,那麼你的超額收益肯定是很明顯的。但是偉大的公司不是這麼容易被發現的,很多大家曾經認為偉大的公司,後來發現並不偉大,或者已經“偉大”過了。

2000年納斯達克泡沫達到高峰之後,很多被認為是“劃時代的”、“顛覆性的”、“最偉大的”公司都破產或者衰敗了。那幾百個後來破產的互聯網企業就更不必提了,即使如微軟和英特爾那樣當時確實是偉大的公司,佔有 70%~80%左右的市場份額,有十多年利潤穩定地增長,但是在 2000年之後,這兩個公司的股價表現就長期不盡如人意了。 2000年大家都知道微軟和英特爾是偉大的公司,但那之後它們已經沒有超額收益了。

近年來,我問過許多基金經理一個問題:你認為哪個公司是最偉大的公司?大家公認偉大的那個公司,其實很可能已經不那麼偉大了,你一定要在大家之前認識到這家公司的偉大,這其實是很難的。便宜不便宜我可以判斷得出來,但對於偉大不偉大,我覺得真正能夠判斷的人不多。因為中國大多數公司的商業模式都挺一般,我們在國際分工中分到了一個相對吃力不討好的環節,那些創新的、有定價權的、有品牌的公司,在 A股中相對較少。

有的東西是需要時間積累的,不是你想轉型就能轉型的。像美國在 100多年以前就已經是世界經濟第一大強國了,但在品牌,特別是奢侈品品牌上,美國也就只有蒂芙尼、凱迪拉克等有限幾個。超高端品牌有很多是歐洲人創建的,因為很多東西都是講傳承、講路徑依賴、不是你想做就能做得到的。

我認為中國 2 500家上市公司中,偉大的公司肯定只佔了個位數。 A股 2 500家公司中有 2 000家是垃圾公司,剩下的 500家中可能有 400家是普通公司, 100家可以算是優秀公司,而在這 100家中大概有 10家是偉大公司。在這種情況下,你覺得自己有能力把這 10個左右的偉大公司找出來麼?如果可以找出來,你就可以不重視估值。在絕大多數公司只是普通公司的前提下,你必須強調估值。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摘自《投資中最簡單的事》作者:邱國鷺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投资的三个基本问题之一:估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