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蚨園之介子推——清明節千年祭祀中國士大夫獨立精神第一人

天蚨園之介子推——清明節千年祭祀中國士大夫獨立精神第一人

天蚨園會議室

嵩山天蚨園位於登封少室山清澈崖下,佔地60餘畝,黛瓦白牆,茂林修竹,古樸秀麗,環境幽美,宛如世外桃源。非常適合研學旅行、企業培訓、旅遊接待、團體聚會、禪修辟穀、書畫寫生、丹道修真、道醫養生等活動。歷史上 、 、 、 、 等均在此隱居耕讀,號稱天蚨園五友。天蚨園是嵩山的“隆中”,座標對比史上之春秋孔夫子杏壇、戰國鬼谷子道場、隋唐文中子龍門等。蚨子學堂是以中國春秋戰國時期“稷下學宮”概念建立的一個國學講堂,追慕春秋古風,學習吸收春秋戰國“士”的精神,蚨子學堂所教乃大人之學,定位為實學。追求真才實學,修煉雄才大略。不袖手空談心性,也不沉迷逐物異化。憑盛德立命,以大業安身。

今天講講華夏忠孝第一人介子推,為他設立一個節日千年祭祀

介子推(?—公元前636年),又名介之推,後人尊為介子,春秋時期晉國(今山西介休市)人,生於聞喜戶頭村,長在夏縣裴介村,因“割股奉君”,隱居“不言祿”之壯舉,深得世人懷念。死後葬於介休綿山。晉文公重耳深為愧疚,遂改綿山為介山,並立廟祭祀,由此產生了(清明節前一天)“寒食節”,歷代詩家文人留有大量吟詠緬懷詩篇。

天蚨園之介子推——清明節千年祭祀中國士大夫獨立精神第一人

介子推像

追隨重耳

介子推的出身事蹟見諸文獻的極少。春秋時期,晉國發生內亂,晉獻公寵妃驪姬,欲廢掉太子申生,改立驪姬之子奚齊為太子,由是引發一系列變亂。太子申生被驪姬陷害致死;公子夷吾和重耳畏懼逃亡,重耳避難奔翟,隨行賢士多人,主要人士有五人,即:狐偃、趙衰、魏犨、司空季子及介子推,又有“趙衰;狐偃咎犯,文公舅也;賈佗;先軫;魏犨”之說。介子推即是其中之一。介子推隨重耳在外逃亡19年。風餐露宿,飢寒交迫,備嘗“險阻艱難”。重耳最終能返回晉國,立為晉君,介子推也盡了犬馬之勞。

天蚨園之介子推——清明節千年祭祀中國士大夫獨立精神第一人

割股充飢

早年重耳出亡時,先是父親獻公追殺,後是兄弟晉惠公追殺。重耳經常食不果腹、衣不蔽體。據《韓詩外傳》,有一年逃到衛國,一個叫做頭須(一作裡鳧須)的隨從偷光了重耳的資糧,逃入深山。重耳無糧,飢餓難忍。當向田夫乞討,可不但沒要來飯,反被農夫們用土塊當成飯戲謔了一番。後來重耳都快餓暈過去了,為了讓重耳活命,介子推到山溝裡,把腿上的肉割了一塊,與採摘來的野菜同煮成湯給重耳。當重耳吃後知道是介子推腿上的肉時,重耳大受感動,聲稱有朝一日做了君王,要好好報答介子推。在重耳落難之時,介子推能如此肝腦塗地,忠心耿耿,實屬難能可貴。

天蚨園之介子推——清明節千年祭祀中國士大夫獨立精神第一人

辭官不言祿

十九年的逃亡生涯結束後,重耳一下子由逃亡者變成了晉文公,時值周室內亂,“未盡行賞”,便出兵勤王,“是以賞從亡者未至隱者介子推”。對此,介子推沒有像壺叔(一名陶叔狐)那樣,主動請賞。他說,晉文公返國,實為天意,介子推卻認為忠君的行為發乎自然,沒必要得到獎賞,並以接受獎賞為恥辱,狐偃等“以為己力”,無異於“竊人之財”的盜賊,故“難於處矣”。介子推無視狐偃等人的夾輔之力是錯誤的,但其中絲毫沒有對晉文公的怨恨,沒有對功名利祿的豔羨。有的卻是對狐偃,壺叔等追逐榮華富貴的鄙夷。有些並未跟隨晉文公逃亡的人(例如:豎頭須)為了貪小便宜通過說些難聽的話也來請賞,介子推因此很氣憤,進而隱居綿山,成了一名不食君祿的隱士。

天蚨園之介子推——清明節千年祭祀中國士大夫獨立精神第一人

抱樹而死

介子推不肯受賞,曾賦詩一首,“有龍于飛,周遍天下。五蛇從之,為之丞輔。龍反其鄉,得其處所。四蛇從之,得其露雨。一蛇羞之,死於中野。”鄰居解張為子推不平,夜裡寫了封書信掛到城門上。

天蚨園之介子推——清明節千年祭祀中國士大夫獨立精神第一人

介子推與母親

晉文公看到這首詩後,後悔自己忘恩負義,趕緊派人召介子推受封,才知道他已隱入綿山。晉文公便親帶廣眾人馬前往綿山尋訪。誰知那綿山蜿蜒數十里,重巒疊嶂,谷深林密,竟無法可尋。晉文公求人心切,聽小人之言,下令三面燒山。沒料到大火燒了三天,介子推的影子也沒見。晉文公叫人在山前山後放火,周圍綿延數里,火勢三日才熄,介子推終究沒有出來。

天蚨園之介子推——清明節千年祭祀中國士大夫獨立精神第一人

介子推抱樹而死

後來有人在一棵枯柳樹下發現了母子的屍骨,晉文公悲痛萬分,在介子推的屍體前哭拜一陣,然後安葬遺體,發現介子推脊樑堵著個柳樹樹洞,洞裡好像有什麼東西。掏出一看,原來是片衣襟,上面題了一首血詩:“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覆清明。”

天蚨園之介子推——清明節千年祭祀中國士大夫獨立精神第一人

介子推抱樹而死

晉文公將一段燒焦的柳木,帶回宮中做了一雙木屐,每天望著它嘆道:“悲哉足下。”此後,“足下”成為下級對上級或同輩之間相互尊敬的稱呼,據說就是來源於此。

公元前635年,晉文公領著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墳前,只見那棵老柳樹死樹復活,綠枝千條,隨風飄舞。晉文公望著復活的老柳樹,像看見了介子推一樣。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愛地掐下一枝,編了一個圈兒戴在頭上。

天禧元年(1017年),宋真宗詔封介子推為潔惠侯。

天蚨園之介子推——清明節千年祭祀中國士大夫獨立精神第一人

紀念介子推不應該從忠孝出發,將介子推侷限於忠孝是對他的矮化

最早關於介子推的記載,出現在《左傳·僖公廿四年》(公元前636年):晉侯賞從亡者,介之推不言祿,祿亦弗及……晉侯求之,不獲,以綿上為之田,曰:「以志吾過,且旌善人。」《左傳》的這段描述,大致包含以下幾層意思:1.晉文公流亡在外,介子推跟隨,重耳登基後賞賜跟隨流亡的人,但唯獨缺了介子推,介子推也沒爭取;2.介子推認為,重耳能等到晉國王位,是天命所歸而非人力所為;3.那些貪天之功為己有的人,是在行欺騙之行,而重耳還賞賜這種行為,令人不能容忍;4.介子推的母親勸他去求賞被他拒絕,於是母子二人隱居山林,後來死在山中,晉文公找他們沒找到,於是把綿上的田封給他,用來記載自己的過失。

在屈原的《九章·惜往日》中,有這樣一段描述:“介子忠而立枯兮,文君寤而追求。封介山而為之禁兮,報大德之優遊。 思久故之親身兮,因縞素而哭之。或忠信而死節兮,或訑謾而不疑。”在屈原的筆下,介子推已經是抱樹被燒死了,而且晉文公還頒佈了禁令(禁令具體是什麼屈原未講),同時,晉文公還穿著縞素(喪服)為介子推哭喪,但顯然,這是屈原借介子推以澆心中的塊壘。

天蚨園之介子推——清明節千年祭祀中國士大夫獨立精神第一人

差不多同一時期,莊子在《盜蹠》(有觀點認為《盜蹠》不是莊子所寫,但這並非本文的重點,不展開論述)中也寫了介子推的故事,原文如下:“介子推至忠也,自割其股以食文公,文公後背之,子推怒而去,抱木而燔死。”在莊子的描述中,介子推有了“割股奉君”的行為,可謂忠臣,但最後因為沒有得到賞賜,憤怒離開,最後被燒死。從《盜蹠》篇看,莊子似乎對介子推持批評意見,認為他和拿著瓢到處乞討的乞丐沒什麼區別。

不論是屈原的吟唱,還是莊子的敘述,介子推的故事都開始變得豐富起來,新的材料逐漸被添加進去,介子推的形象離《左傳》的記載也越來越遠,最終,“割股奉君”、“不言祿”的介子推出現在歷史傳說中,並且與寒食節、清明節掛鉤。介子推所代表的,越來越向忠孝的形象靠攏,與《左傳》中介子推的言論相去甚遠。

依據《左傳》的原文,介子推之所以躲進山林,是因為他認為晉文公繼位是天經地義的事,天命所歸,無關旁人,所以其他人不應該去爭功。(《左傳》原文:獻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懷無親,外內棄之。天未絕晉,必將有主。主晉祀者,非君而誰?天實置之,而二三子以為己力,不亦誣乎?竊人之財,猶謂之盜,況貪天之功以為己力乎?下義其罪,上賞其奸,上下相蒙,難與處矣!)

按照這段描述,介子推根本不可能接受晉文公的賞賜,因為這違背了他對道義和天理的理解,與他的價值觀完全相悖,甚至他認為,晉文公賞賜那些自以為有功的人,是在開啟不良風氣——即鼓勵人們犯上作亂,作假造假。《左傳》最後也寫道,晉文公把綿上的土地封給介子推,以此彰顯自己的過失。顯然,在《左傳》的作者左丘明(相傳為魯國史官)看來,介子推無疑是正確的,因此才值得記錄。

《左傳》是儒家十三經之一,其核心理念必然符合儒家價值觀,介子推自然符合“忠”。但要知道,先秦儒家的“忠”並不等同於後世的“忠”,而是與“恕”相對,孔子謂之“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強調的是恪盡職守,做好本分的事。

那麼,對於介子推而言,本分的事是什麼?顯然是以獨立之精神,維護晉國社會的正常秩序:既然晉國已經出現“上下相蒙”的情形,自己不能接受也不能阻止,只好遠離,躲進深山(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以此向晉文公抗議。當然,最後晉文公也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所在。“千夫諾諾,不如一士諤諤”,這才是介子推的價值所在,一個“士”或者知識分子所應該有的價值。

從這個角度而言,將介子推僅僅看作是“忠臣孝子”,是對介子推最大的矮化。

天蚨園之介子推——清明節千年祭祀中國士大夫獨立精神第一人

介子推的故事距今已2600餘年,民間對他的紀念更多地體現在“忠”與“孝”上,這無可厚非,但政府、媒體和學界紀念介子推,不該僅僅停留在忠孝之上,而是應該抓住介子推的核心價值——獨立精神。

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士”的黃金時期,這些“士”共同創造了中國歷史上的“百家爭鳴”,無論是孔子周遊列國,到處碰壁,“吾道不行”則寧可“乘桴浮於海”,也決不妥協,還是孟子提出的“君輕民貴”儒家治國理想,無不體現著中國士人的獨立精神。他們有自己的價值觀和判斷體系,不因朝代的更迭或君主的輪換而變遷,他們始終維繫著社會應有的價值追尋。

顯然,歷史上的介子推對“士”的定位,他並不是一家一姓的忠臣,也不是眼中只有母親的孝子(如果真是隱居連累母親被燒死,這是大不孝),他所要維繫的是一個社會應有的價值體系,“知其不可而為之”,他所代表的是中國傳承千年的士大夫精神。

所以,全民公祭介子推,應該紀念他的獨立精神,這才是真正的民族魂魄。

天蚨園之介子推——清明節千年祭祀中國士大夫獨立精神第一人

擴展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