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清明節》萬海東

《又到清明節》萬海東

不知不覺間,清明節已悄然而至。

《又到清明節》萬海東

清明節,冬至後108天,2008年正式成為法定假日。豫北地區的主要活動就是上墳,上墳者通常為男士。許是社會發展,女士上墳現已常見。

上墳首先是墳上“壓紙”。“壓紙”,寓意給老祖宗換身衣裳。春天來了,得換薄衣服了。祭品一般都有餃子,畢竟“好吃不過餃子”,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過,如今都添加有水果了。之後燒紙錢叩頭哀思。冥幣越來越大,張張都是幾億的,也不怕通貨膨脹?紙錢和真錢是雙胞胎,讓人防不勝防:

一男子燒錢後剛準備回去,老婆打來電話,“你燒紙錢咋沒拿紙錢?還有我桌上那6萬塊錢哪去了?”

該男子哭昏在墳頭。

明朝《帝京景物略》有記:“三月清明日,男清明祭祖,擔提尊榼,轎馬後掛楮錠,粲粲然滿道也。”

看起來和現在差不多,但今人絕不帶酒,用稀湯或牛奶替之。燒紙之時,在墳前用湯或者牛奶圈個半圓,意指這都是老祖宗的錢,一邊燒一邊說:你可要分勻啊!

燒紙不僅有紙錢,隨著時代的發展,汽車、電腦、手機都有燒的。網絡有個關於手機的笑話:

張三去買祭品,看到居然有紙糊的蘋果手機,有些不以為然:“啊哈,燒蘋果手機,老祖宗(偷笑)會用嗎?”

“喬布斯都親自下去教了,你還操那心?”店老闆白了他一眼說。

張三覺得有道理,便買了一個。老闆提醒“買個充電器吧!小心回來問你要,回來要是小事,叫你過去送就麻煩了!”。

付錢的時候,同事跟老闆要了名片後說“這得跟祭品一塊燒給老祖宗,手機出了問題就可以直接找你保修!”

如今也出現了網絡掃墓。你只要花錢,全按你的要求做,而且手機視頻直播讓你監督。大約是迫不得已吧,畢竟祭祖主要是體現在行動上的。

清明節也有插柳一說,其原因是清明是三大鬼節之一(另兩個是七月半和十月朔)。鬼節者,百鬼出沒。為防止侵擾迫害,人們插柳、戴柳。《齊民要術》曾有記載“取柳枝著戶上,百鬼不入家”,柳的辟邪功用大約受佛教的影響,觀世音同志用的就是柳枝。

另外一種說法是為了紀念介子推。明志守節的介子推焚身的大柳樹,第二年居然死而復生。晉文公當下便將老柳樹賜名為“清明柳”,並且當場折下幾枝柳條戴在頭上,以示懷念之情。從此以後,群臣百姓紛紛效仿,遂相沿成風。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但不必過於沉溺於悲痛之中。古人都是“哭罷,不歸也,趨芳樹,擇園圃,列坐盡醉。”我們雖不必醉,大可放下傷悲,輕裝上陣,砥礪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