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紅纓涼帽單布衫,三節合一的清明節大同人是怎麼過的?

身為一個 三月是春暖花開的季節,“三月三,紅纓涼帽單布衫

”是流傳在大同一帶的俗諺。可事實上,地處雁門關外的大同三月還遠非春花爛漫之時,於是便又有那句“四月八,皮襖皮褲不敢脫”的戲語。大同的氣候之寒確是事實,“早穿皮襖午穿紗”更是春季大同氣候變化異常的真實寫照。可不管怎樣,清明節一到,離春暖花開的日子為期不遠了,春天也就快真的來到了。

三節合一的清明節

清明節本來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後來卻成了一個民俗節日。清明每年在公曆的4月4或5日,時間比較固定,而農曆的清明則在三月下旬或三月上旬,大同民諺雲:“二月清明沒一根,三月清明遍地青。 ”是說清明在農曆二月過,地面光禿禿的三月裡過則是遍地青草吐綠芽了。

三月三,紅纓涼帽單布衫,三節合一的清明節大同人是怎麼過的?

中國傳統的清明節由來已久, 古代的上已日是其前身。最早的上已日(三月三)是一個春遊踏青的節日。又因為清明與上已的三月三兩節之日最接近漸漸地便合二為一,以清明取代了上已,上已之名也被人們淡忘了。後來因為春秋時晉國的一個故事,清明期間又多出了一個寒食節。據《左傳)載,春秋時晉國介子推輔佐晉文公重耳回國後,晉文公重賞大臣,卻忘記了在他最為飢寒交迫時偷偷割下自己大腿肉烤熟給他吃的忠臣介子推。介子推遂與母親隱居綿山中,遠離了晉文公。後來晉文公良心發現,親自來到綿山腳下請介子推出山回朝,然介子推始終不出。無奈之下,重耳下令放火燒山逼介子推出來,結果介子推被燒死。當發現介子推抱樹燒死後,重耳懊悔不已,下令全國禁火三日,臣民均不得吃熟食,稱之為“寒食”,這便是“寒食節”的來歷。

三月三,紅纓涼帽單布衫,三節合一的清明節大同人是怎麼過的?

寒食節本為晉國之節然麵人們敬重介子推之忠誠與骨氣,遂成為全國之節。關於寒食節,《薛海》中有關“寒食”的條目是這樣說的:“清明前一日或二日。“因清明與寒食兩節一前一後緊緊相隨,於是後來便將其合二為。清明節最終取代了寒食節,寒食節的內容也與清明節合併,人們在清明節不僅要踏青春遊,還要禁菸火,吃冷食。大同民間向有“寒食糊兒(花兒,小米煎餅)清明糕(涼糕)”之俗,每到清明前數日便攤小米糊,蒸涼糕。事實上真正的寒食禁食煙火是在古代,地處塞北高寒地帶的雁門關外倘若真的斷火斷炊是很難的,所謂“禁食”只是預先做好飯食擱置在那裡,以備“寒食”那天食用。到清明寒食節時該生火還是要生火的,只不過不同與平日的生火做飯而已。

三月三,紅纓涼帽單布衫,三節合一的清明節大同人是怎麼過的?

昔日大同過清明節一向是孩子們的企盼,因為這一天還要蒸寒燕。寒燕是鳥名,指的是早春尚寒冷時就重飛北國的燕子等候鳥。清明前數日,女人們就要起(發酵)白麵,然後捏成各種小巧的燕、雀等小鳥,也捏成一些兔、犬等小動物,點上顏色上籠蒸熟,再放人大火後除去灰的爐膛裡慢慢烤乾。烤乾後的這些動物小麵食(一般如核桃或棗大小),要穿在細柳枝或圪針上,掛在仰層上,如五顏六色的鳥獸在一- 起聚集嬉耍,煞是好看。這寒燕本是哄小孩的吃食,可最初幾日是不許吃的,只有過了節後,才允許孩子們取下慢慢地作為零食吃掉。

三月三,紅纓涼帽單布衫,三節合一的清明節大同人是怎麼過的?

上面講到的清明的食俗已經足夠豐富,但還有最重要的一件沒講清楚,那就是清明的掃墓。掃墓祭祖是清明的-件大事 ,買些肉食酒菜,蒸些白麵饅頭,擺在墳頭,即算是完成了對先人的追憶和紀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