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1 俗語:清明不戴柳,死後變黃狗,清明的講究,現在卻很少有人知道

俗語:清明不戴柳,死後變黃狗,清明的講究,現在卻很少有人知道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句詩應該是許多人瞭解清明的途徑,在年幼的時候,清明彷彿跟我們沒什麼關係,平時工作及其忙碌的大人們,也會專門抽出時間回到老家祭祀。年幼的我們一般就被放在家中,不會跟著去祭祀。

清明給幼時我們留下的記憶,或許就只有詩句中“雨紛紛”的意境,還有放假所帶來的歡樂。當我們長大成人,才知道了清明的重要意義。

俗語:清明不戴柳,死後變黃狗,清明的講究,現在卻很少有人知道

清明節對於中國主要是祭拜祖先的日子,但同時也是傳統踏青時節,清明是一個同時有自然和人文兩大因素的節日,是一個自然節氣,也是我們的傳統節日。在許多地方都會選擇清明時節舉行春祭活動,在這個重大的節日中,也存在著許多的重要習俗。

在傳統的俗語中有“清明不戴柳,死後變黃狗”,“清明不戴柳,紅顏成皓首”等講究。這些俗語說法有很多,但是都離不開“戴柳”這個活動。

俗語:清明不戴柳,死後變黃狗,清明的講究,現在卻很少有人知道

“戴柳”也可以說是“插柳”活動延伸,這是關於柳樹一系列的活動。清明節與柳樹的淵源大體有三種說法。

第一種是紀念農業祖師爺神農氏,神農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偉大祖先之一,他教導人們進行耕耘和“稼牆”,柳樹作為生命力的植物,又有“無心插柳柳成蔭”的美稱,可以說是插到土裡面就能夠長成材。所以人們在這一天插柳是出於對神農的紀念之情。

俗語:清明不戴柳,死後變黃狗,清明的講究,現在卻很少有人知道

第二種說法比較受大眾接受,在我國的北方清明節不只是祭祀祖先的節日,而且還是鬼節。因為我們國家受佛教的影響比較大,柳枝因為出現在觀音大士手中,成為降妖伏魔的神器,所以柳樹也被賦予了驅鬼辟邪的含義。

在鬼節這一天人們佩戴上新發芽的柳枝,是有著對美好生活的祈願,祝福自己未來能夠順順利利,驅災辟邪。

俗語:清明不戴柳,死後變黃狗,清明的講究,現在卻很少有人知道

最後一種說法比較少見,有專家認為這個風俗是為了紀念晉國名士“介子推”,介子推於柳樹下自焚,在晉文公祭拜的時候,被火燒死的柳樹奇蹟的復生了,當時晉文公被眼前的景象震撼到了,認為這是介子推顯靈,當即就折下了柳條佩戴了起來,一時間當時的普通老百姓也紛紛模仿。

俗語:清明不戴柳,死後變黃狗,清明的講究,現在卻很少有人知道

其實不管哪一種說法是正確的,對於我們來說意義都沒有什麼區別

,我們僅僅需要了解它,瞭解它背後的故事,而且隨意折柳或者其他植物,都是一種不大文明的習慣,我們尊重傳統將它代表的美好意義放到心裡,對於一些不大文明的行為,我們也可不做。

我們的清明節並不只有“戴柳”這一個傳統習俗,除此之外還有更多的習俗等待我們瞭解和認識,如果您還知道其他與之相關的俗語,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