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国宰相子产,初涉政坛,功显外交

子产(?—公元前522年),即公孙侨、公孙成子,春秋末年杰出的政治家。他在郑国执政21年,无论在内政,还是在外交方面都有卓越的建树。

初涉政坛,功显外交

公元前565年,郑简公刚刚即位,为了表示对晋国的亲好,并向其献媚,他悍然派子产的父亲子国同子耳率军侵略蔡国,初一交锋就活捉了蔡国的司马公子燮。郑国人都为这次胜利而欢天喜地,举国大庆,惟独年轻的子产不以为然。他忧心忡忡地对父亲说:“小国不推行文教德政而只讲求武功,再也没有比这更大的祸患了。”

郑国宰相子产,初涉政坛,功显外交

并尖锐地指出:“从今以后,郑国至少四五年内将不得安宁。”

听到儿子的话,子国很是生气,极其愤怒地呵斥道:“你知道什么!国家军政大事都有正卿来谋划,小孩子乱说会招来杀身之祸的!”

蔡是楚的属国,所以郑侵蔡必然会引起晋楚之争,郑国自然不得安宁。事实上,后来的形势果真就像子产所说的那样。这件事说明,子产具有超凡脱俗的见识,他能从实际出发,正视小国的现实,对当时的晋、楚两霸有着清醒的认识,从而能透过伐蔡得胜之“喜”,看到日后晋楚伐郑之忧。这不能不说是颇有远见的。子产刚成年即崭露头角,一鸣惊人,预示着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即将亮相,登上郑国的政治舞台。那一年,他还不到二十岁。

郑国宰相子产,初涉政坛,功显外交

其后的第二年,郑国发生了一起重大的政治暴乱:执政的子驷被杀;子国也殉难了;子产勇敢地组织国人,抵抗暴徒,并帮助子驷之后——子孔平定了暴乱。又过了九年,子孔与子驷一样专断独行,国人不满,又杀死了子孔。子展继位,拜子产为卿,从此,已过而立之年的子产开始了从政生涯,他登台亮相,首先在外交上连续打了几次漂亮仗。

公元前551年,晋平公以盟主的身份命令郑简公到晋国朝见,简公派子产前往。接见时,晋平公厉声责问子产:“郑国为什么要附从于楚?”子产临危不惧,面对晋国君臣发表了一通声情并茂的演说,称自晋悼公以来,郑国与晋国关系友好,虽然有时不能不附从于楚,那也是因为晋国没有尽到保护小国的责任。他接着严肃地指出:“假如贵国能安定敝国,敝国自然会早晚听从,根本就无须贵国来通知敝国朝贡;假如贵国不体谅敝国的困难,只是表面上说一些好听的话,那敝国自然不会接受贵国的命令,而且会断绝邦交而成为仇敌。”子产义正辞严的演说使晋平公自知理屈,再也不责备郑国了。于是,晋、郑两国重归于好。

郑国宰相子产,初涉政坛,功显外交

两年后,范宣子掌握了晋国政权,就把各诸侯国朝贡的数字增多,因而惹起郑国的不满。子产连夜奋笔疾书,写信给范宣子,劝他减轻盟国对盟主纳币的负担。这是一篇著名的外交文件。信中说:

据我所知,君子治理国家,所担心的并非缺乏财货,而是忧虑没有好的声誉。假如把诸侯的财货都集中到晋的国库,那么诸侯就会对晋国产生二心;假如阁下也如此自私自利,那么晋国人就会对阁下产生二心……名誉是道德的基础,而道德是国家的基础,国家有了道德基础就不会败亡,阁下为什么不努力树立名誉呢?有好的品德内心就会快乐,内心快乐就会长久安定……假如心存仁道来培养自己的品德,那么美名自然会传布天下。远地方的人会因此仰慕而来,近地方的人也会获得安宁。但愿能听到人民在赞美阁下,阁下实在是造福人民的恩人,而不愿听到人民说阁下夺取了他们的财物而据为私有。

郑国宰相子产,初涉政坛,功显外交

范宣子得信后,深为子产的言辞所折服,既高兴又担心,不得不减轻诸侯贡物的负担。这封信中,子产的外交辞令虽很委婉,却绵里藏针,以小见大,以理服人,把纳贡的利害关系讲得很透彻,从而完好地实现了郑国的外交目标,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郑国的地位和子产的声望。

也就在这个时候,由于吴国的强盛,故楚在江淮一带不断发生战争。楚国疲于奔命,加之晋国从中进行挑拨离间,自楚平王以后,已经无力经营北方了,因而郑国在外交上渐渐倾向于晋,并为了晋国攻伐陈、蔡、许等从楚的小国。公元前548年,郑国几乎将陈国完全消灭,此次行动原是为了讨得盟主晋国的欢心,所以子产一待战争结束,便去向晋国报捷。大概是晋怕郑强大的缘故,子产初到,晋侯就诘问子产为什么要侵略小国。子产则毫不含糊地反问:“现在大国多到拥有方圆五六千里土地,假如大国根本不侵略小国,它的国土怎么会有如此之大呢?”

郑国宰相子产,初涉政坛,功显外交

子产在外交上的成功,当然不只是凭着他的口才,而是由于他对当时的形势、各国的实力都了如指掌,因而能从容对答,进退自如。公元前547年,楚康王为了替许国报仇,起兵讨伐郑国。大祸将临,郑国群臣都主张抵抗。一日上朝,智慧超群的子产却对郑侯说:“如今晋楚两国就要达成和议了,各诸侯国以后也得和平相处,楚王只是出于一时冲动才兴兵的,因此我们不如使他得逞而归,如此反倒容易促成晋楚两国的和平。”子展闻言有理,于是采纳了子产的意见。后来,楚国军队在郑国耀武扬威了一番,便班师而归了。郑国没有抵抗,也没有导致战争,真是如子产所料。

郑国宰相子产,初涉政坛,功显外交

子产在外交上的突出表现为其树立了良好形象,从而被统治阶级上层人物寄予厚望。吴季札朝聘郑国,见到子产,就像老朋友一样,谈话也极为投机,他预料到子产将会执政。公元前543年,子产有事到晋国去,叔向问及郑国强族驷氏、良氏之间的斗争,子产没有表态。后来子驷率领贵族军攻打伯有,双方都请求子产助战。子产回答说:“即使是我的亲兄弟遇到这种情形,我也只能帮助天所帮助的一方。”他仍然没有偏向于哪一方。伯有死后,子产为其穿上寿衣,又把他的头放在自己的腿上痛哭,并且很有礼节地埋葬了伯有。这时子驷企图攻打子产,子皮劝止了他们,并生气地说:“礼仪是立国之本,假如杀死讲究礼仪的人,就会招来大祸。”子驷听了这话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这年,应该轮到子皮执政了,但他极力保荐子产,子产推脱不掉,终于接受。子产执政以后的内政、外交活动都得到了子皮的支持,加上子产的远见卓识,他在内政、外交上都取得了丰硕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