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同的竹林——鹽亭籍作家岳定海

文同的竹林——鹽亭籍作家嶽定海

文同的竹林——鹽亭籍作家嶽定海

文同的竹林

嶽定海 

那一叢凜冽的竹林“疑風可動”,蔚然挺立在鹽亭永泰的山丘、草坡、平壩與河水邊,與長風絮語,與流水親近,與莊稼相偎,與農舍環繞……我多次來過永泰,陪人來過,單獨來過,在此盤桓多時,不想離去,不忍離去。記得去年我與成都幾位愛好歷史的作家在初冬的永泰丘陵考察文同墓地,一位李姓作家在墓前默默地瞻仰,過一會兒才莊重地說道:“沒想到中國畫竹大師文同的墓地在此。”其時斜陽寒徹,金光迸射,漏出沉悶的雲層閃爍在蕭疏的田地與經霜的植物上,四周肅然,衰草含煙,似乎向中國竹文化最為珍貴的源頭鹽亭永泰致以敬意。


文同的竹林——鹽亭籍作家嶽定海


永泰這個地方藏龍臥虎,它在唐高宗時期出了個宰相叫李義府,李宰相從這片僻然的鄉野起步,通過天資、勤奮與忠誠,一路顛簸著奮鬥進高堂之上。他在任時幹了三件大事足可青史留名,一謂舉薦武則天當皇后,爾後武氏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女皇帝。二謂重編《姓氏錄》,以抬高寒門庶族地位,打擊關隴門閥勢力。三謂反對“齊梁豔體”,世人稱讚李義府的文風‘好以綺錯婉媚為本’(舊唐書.上官儀傳)”。本來說的是文同,我拐個彎把李義府表揚幾句,因為李宰相的故里距文同故里不到半里路,此荒涼田丘竟出一宰相一畫家,這就很驚世駭俗了。


文同的竹林——鹽亭籍作家嶽定海


文同於北宋(1018)年間出生梓州梓潼郡永泰縣(今屬四川省綿陽市鹽亭縣),宋仁宗皇佑元年(1049年)進士,他被朝廷委派幹了幾任縣官,世稱“清廉”。然而文同最大的成就是畫竹,順帶寫詩,藝術書準都達到古今書畫界的極致。以今天珍藏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館的那副譽滿天下的文同《墨竹圖》為例,此竹以簡筆畫成,呈現漸次轉細的S形動勢,在寒山瘦水處一枝崛起,其生命律動與蘇軾對文同畫竹“瘦節蛟蛇走”的點評是一脈相承的。在這裡,文同透過濃淡墨色的交疊,製造出深色葉面遮住淺色葉面的空間幻覺,正如蘇軾所言:“以墨深為面,墨淡為背,自與可始”。(文同,字與可),在這幅讓人眼前一亮的《墨竹圖》上,畫家運筆不疾不徐,葉片鋒銳流暢,突出的小竹枝,充滿張力,為後世推崇。


文同的竹林——鹽亭籍作家嶽定海


細察中國這一叢竹林的歷史,可謂源遠流長。在那首老得掉牙的民歌《彈歌》裡,我讀到僅八個字的遠祖勞作之形態:“斷竹、續竹、飛土、逐肉。”


文同的竹林——鹽亭籍作家嶽定海


早在7000年前,我們的祖先就用竹子製作箭頭、弓弩等武器,用於娛樂、捕獵或戰爭。竹子在中華民族衣、食、住、行的生活場景裡,滾動起伏,綠浪湧天一一從遠山到近水,從樹林到農家,竹林像中華文化的守夜人,送走暗夜,迎接拂曉,把風骨銘刻在養育它的土地上。


文同的竹林——鹽亭籍作家嶽定海


公元前251年李冰任四川太守時,他便帶領民眾修築了世界上第一座農田水利灌溉工程--都江堰,其中使用大量竹子製作世界上古老的自來水管,古時稱“筧”,用於灌溉,濡養水氣淋漓的“天府之國”。


文同的竹林——鹽亭籍作家嶽定海


漢代的人們已用竹繩打出深度達1600米的鹽井。早在9世紀的中國就用竹造紙,造紙術成為中國四大發明之一。文房四寶之一的毛筆,竹枝是上等材料。晉·王羲之名作《蘭亭集序》雲:“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王義之等名流在蘭亭那天“修禊”,留下千古絕唱。


文同的竹林——鹽亭籍作家嶽定海


我心儀的魏晉年間有七個文人名士實在奇偉挺拔,《魏氏春秋》曰:“嵇康與陳留阮籍、河內山濤、河南向秀、籍兄子鹹琅邪王戎、沛人劉伶相與友善,遊於竹林,號稱七賢。”遙想七賢長嘯山林,讓人神往。竹子還被古人賦予一個作用叫竹報平安,唐·段成式《酋陽雜俎續集·支植下》:“北部惟童子寺有竹一窠,才長數尺,相傳其寺綱維,每日報竹平安”。


文同的竹林——鹽亭籍作家嶽定海


那麼青梅竹馬呢?呵呵,唐·李白《長幹行》詩:“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幹裡,兩小無嫌猜。”古人對金石絲竹的註釋是這樣的,金指金屬製的樂器,石指石制的磬,絲指弦類樂器,竹指管類樂器。《莊子·驕拇》:“多於聰者,亂五聲,謠六律,金石絲竹,黃鐘大呂之聲,非乎而師曠是也。”如果有人要讚美人類的大德大善大美,那麼“歲寒三友”松竹梅當列首席,松與竹是越冬而不凋亡,梅是浴寒照開繁花,其品質被悠悠歲月與蒼茫人間所敬仰。


文同的竹林——鹽亭籍作家嶽定海


再說文同,他在北宋某年畫的這叢竹,是世間精氣神的錚錚再現,與王義之筆下那大片竹子與李白高歌的那蓬竹林是一以貫之而長垂日月而不衰的。文同對世上的貢獻不僅是繪了這一竿崛立的墨竹,他還因此滄桑勁竹創造出三個成語:《胸有成竹》《成竹在胸》《不屈不撓》,這枝竹這三個成語,在多艱的人生之路為探索者呈現竹子“凌雲,虛心,氣節”三大寶貴品格,而為後世效仿。


文同的竹林——鹽亭籍作家嶽定海


記得兒時我在老家鹽亭還看見在縣城“貓兒嘴”之峻峭山岩被先人鑿出四個簸箕大的楷體字“胸有成竹”,以激勵故鄉百姓,緣此前行。我還要講述一下文同與北宋全才蘇東坡的關係。蘇東坡系四川眉山人,文同與蘇東坡是表親家,蘇軾弟弟蘇轍的兒子娶了文同的女兒叫喜上加喜,因此兩家不但情同手足,而且同為“竹痴”,那句被廣泛傳揚的“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的作者蘇東坡在這裡既是自況,也是讚譽表親家文同的。


文同的竹林——鹽亭籍作家嶽定海


史載蘇東坡畫竹,廣受文同影響,文同對其授以技法,蘇東坡乃虛心習之。史料記敘文同任洋州(今陝西洋縣)太守時,面對滿山滿谷竹林而喜不自禁。某日,文同吃竹筍下飯正咀嚼得津津有味之時,收到書童呈上的蘇東坡信札,信中蘇東坡除了向這位敬重的表兄照例噓寒問暖外,還附首一詩:

漢刀修竹賤如蓬,斤斧何曾赦籜龍。

料得清貧饞太守,渭川千畝在胸中。

文同讀罷詩句,忍俊不禁,噴飯滿桌。他常慨嘆有如此親家,“清貧太守”的生活也是有滋有味。文同時言:“世無知己者,唯子瞻(東坡的字)識吾妙處。”蘇東坡也多次深情講述:“與可於予親厚無間,一日不見,使人思之。”宋神宗元豐元年(公元1078年),文同曾送東坡一幀墨竹冊頁,次年正月,61歲的文同奉調出任湖州(今浙江吳興)太守,不幸病逝於赴任途中的陳州(今河南淮陽)驛舍,東坡得知噩耗,以手摩挲畫冊,揮淚不止,並寫下紀念文同的名篇《文與可畫篔簹谷偃竹記》,被歷代傳頌。


文同的竹林——鹽亭籍作家嶽定海


文同在繪畫史上首創不施勾勒的寫意墨竹圖軸與“胸有成竹”理論,對後世影響十分深遠。自北宋以降,蘇東坡,鄭板橋,李觶,吳昌碩,齊白石等均師從文同技法畫竹,在日月長河形成以宗師文同為首的“文湖州竹派”,為中國燦爛奪目、生生不息的藝術寶庫裡再添驕人珍品。

我多次默想時回憶永泰那叢高雅、遒勁、凌寒並佔盡山野風流的竹林,它是屬於文同的,也是屬於世界的,因而獨步天下!


文同的竹林——鹽亭籍作家嶽定海


公元2017年11月16日原創於綿陽市南山郭玉讀書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