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中國壁畫藝術的千年風采,任重而道遠

中國壁畫藝術是中華民族特色美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新中國美術發展歷程的一條重要脈絡。古絲綢之路孕育了中國傳統壁畫,形成了“一帶一路”沿線壁畫藝術的交流與繁榮。

傳承中國壁畫藝術的千年風采,任重而道遠


敦煌壁畫(臨摹)

傳承中國壁畫藝術的千年風采,任重而道遠


克孜爾石窟壁畫(臨摹)

傳承中國壁畫藝術的千年風采,任重而道遠


永樂宮壁畫·局部

傳統壁畫的複製與修復,肇始於20世紀40年代。1941年5月,正值抗戰時期,為了探索中國畫的藝術源流,從古代壁畫中汲取豐富的藝術營養,繼承和振興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在成都南虹藝術專科學校(四川美術學院前身)任教的張大千和妻子楊宛君、次子張心智以及學生一行數十人,經過長途跋涉,來到了嚮往已久的敦煌莫高窟。歷時兩年零七個月,張大千完成了對309個洞窟的編號,成為為莫高窟編號的第一人。他臨摹敦煌壁畫共276件,為保存文化遺產作出了積極的貢獻。張大千對敦煌石窟藝術進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開畫界學習敦煌壁畫之先河,將博大精深的東方藝術與敦煌石窟壁畫介紹到全世界,對推動中國藝術在世界範圍的認識和普及產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而張大千敦煌摹品中留存的“白畫”,對於壁畫粉本的研究具有極為重要的價值。據張心智回憶:“他還到青海西寧邀請藏族畫師赴敦煌協助臨摹工作。為尊重他人勞動成果和對摹品負責,張大千在每幅畫上都註明了畫家的名字。所以在他的許多臨摹壁畫作品中都標有‘番僧某某同畫’字樣。”


“敦煌學”的發展和興起,在民族存亡的危急關頭,喚醒和激發了國人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並由此而及,成為許多畫家前赴後繼學習研究壁畫藝術的精神源頭。以張大千、段文傑、史葦湘、歐陽琳、李其瓊等為代表的畫家,在一個多世紀的漫長曆程中,披肝瀝膽,潛心研究,大力宣傳,使得敦煌壁畫的複製與修復研究逐漸建立起完整、科學的體系。

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壁畫藝術必將迎來

更加繁榮興盛的明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