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一流大學名單出爐,網友發現衆多怪象,你怎麼看?

這個帖子表達了對“雙一流”遴選學科的不滿情緒,帖子中的部分內容並不準確的,也對一流大學、一流學科建設有誤解,但是,也暴露出通過行政計劃建設一流大學、一流學科的弊端——沒有一所世界一流大學,是靠行政計劃計劃出來的,這必須通過大學的平等競爭、自主辦學建立。

首先來看帖子中的一些準確之處。

帖子稱,“一流大學重慶大學,是一所沒有一流學科的一流大學”,而實際情況是,重慶大學有3個學科為自主確定的“雙一流”建設學科,分別為:機械工程(自定)、電氣工程(自定)和土木工程(自定),不能說“自定”,就不屬於一流學科建設。

帖子稱,“武漢大學的一流學科礦業,在武漢大學並不存在,然而武大王牌水利不是一流學科。”這也不符合實際,武漢大學有“水利與土木礦業工程學科群”, 其礦業工程排在QS排行榜的第49位。

帖子關於“中央民族大學的一流學科,是一個聞所未聞的民族學專業”的說法,則表明對大學學科專業並不瞭解,民族學是一個早就存在的專業,屬於法學大類,這次雲南大學的民族學也是重點建設的一流學科。

帖子還說 “以臨床見長的醫科大學基本全軍覆沒,甚至包括醫學龍頭老大協和”,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在985工程建設時,很多醫科大學都已經並進綜合性大學。

其次再來看帖子對一流大學和學科的認知。

帖子稱,“東北師範大學有六個一流學科,卻不是一流大學。”如果按照學科個數來評價一流大學,有6個一流學科,卻不是一流大學,顯然是有問題的,但是評價大學,不能看學科多少,否則大學就會追求“高大全”了。

另外,這次入圍“雙一流”名單的大學、學校,不是說已經“雙一流”了,假如就把這作為政府部門對學校“一流”的認定,那“雙一流”就變為了學校的身份和榮譽,這會阻礙大學建設一流大學。目前有不少輿論就把入圍“雙一流”建設,視為“雙一流”認定。

但是,這則帖子得到廣泛傳播,也是有原因的,值得引起重視。

其一,社會輿論基本上都把“雙一流”作為大學的身份、標籤,這和推進“雙一流”建設的初衷背離,因為“雙一流”就是為了破除985、211工程建設的身份固化問題,而且也一再強調,要不搞終身制。而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一方面是因為985、211工程還依舊保留,高校的固有身份還在;另一方面是,遴選“雙一流”還是行政部門主導,因此這會被高校和地方政府視為對辦學業績的認可。

因此,如果要打破高校的身份固化問題,必須廢除985、211,並真正做到重視“雙一流”建設,而不是重視“雙一流”概念。與此同時,要減少行政評價對大學辦學的干擾。

其二,目前的“雙一流”建設,重視第三方評價,但是第三方評價的指標,總體看來還是強調學術研究,而學術研究的指標也以發表論文為主。這帶來的問題是,人文社會科學學科在學科建設中處於劣勢,這就是山東大學、四川大學等大學雙一流學科建設均為理工類學科的原因。

另外,按照這一評價體系,將難以避免在“雙一流”建設中,重複985、211建設的急功近利、重視論文發表、輕視人才培養,尤其是本科教育的問題。我國大學在985、211建設過程中,由於重視論文發表,把所有教師的精力都導向發表論文,這使我國大學的世界排名越來越高,可人才培養質量卻下滑。而離開了一流人才培養,難以建成世界一流大學。

其三,這次有關部門遴選“雙一流”學校、學科,是依據第三方評價意見,由政府部門遴選。這就出現一個問題,“雙一流”建設,究竟誰在建?建設“雙一流”,必須發揮學校的主觀能動性,應該由學校自主辦學,在自主辦學中,確定自己的辦學定位,凝練學科特色。從全世界範圍看,所有世界一流大學,都是大學在真正的市場競爭中,自主辦學而建成,不是由政府部門指定把哪所大學、學科建設為一流。

最重要的是,政府應該明確自身的責任。按照教育管辦評分離的要求,政府應該做的是依法保障大學的投入,以及依法監督學校依法自主辦學。也就是說,政府應該致力於給所有高校營造平等競爭的空間,通過鼓勵大學自主辦學,提高所有大學的辦學質量,以滿足受教育者的需求。重點關注少數學校,把學校分為三六九等,結果會把高等教育等級化,受教育者會由此把大學分為“好大學”、“差大學”,在這種情況下,不管高等教育資源多麼豐富,大家關注的會是所謂的優質教育。整個社會將充滿教育焦慮,教育的生態反而可能被破壞,這是國家必須引起重視的。

雙一流大學名單出爐,網友發現眾多怪象,你怎麼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