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迪中國百強區(2018)特點解讀

賽迪中國百強區(2018)特點解讀


城區作為空間佈局和生產要素資源集聚的重要載體,在推動高質量發展、實現新舊動能轉換方面肩負重大使命。如何通過百強區榜單瞭解全國主要城區的發展狀況並從中獲得啟示,賽迪顧問通過對百強區榜單的研究,明確特點,進一步推動城區加速轉型升級。

城市經濟,頭部力量

百強區的GDP總量約為16.93萬億元,佔全國GDP的22.84%,平均增速超過8%,比全國平均增長水平高出1.5個百分點,處於較快發展地區。換言之,百強區以佔全國0.6%的的土地面積,9%的人口1.2億人創造了全國近四分之一的GDP已經成為我國城市經濟乃至國民經濟重要的支撐部分,引領經濟發展的頭部力量。

圖1 百強區土地、人口、GDP佔全國性數據比重

賽迪中國百強區(2018)特點解讀


東部地區,一馬當先

從區域分佈來看,東部地區佔67席並且包攬百強榜前20名,中部地區佔14席、西部地區佔15席,東北地區佔4席。其中,東部地區廣東、江蘇、山東三省表現最為搶眼,穩坐百強區所屬省份前三名,分別佔據22席、20席和12席,超過半數百強榜席位。少數民族自治區僅廣西入圍,東北地區除遼寧省佔據4席外,黑龍江、吉林無緣百強,中西部地區湖南、湖北、四川、陝西發展水平較好,潛力較大,貴州、河南、山西、甘肅、安徽均只有一個城區進入百強榜。

圖2 百強區地域分佈態勢

賽迪中國百強區(2018)特點解讀


人均產出,領跑全國

百強區的人均GDP水平也遠高於全國平均水平,數據顯示我國人均GDP為53980元,而百強區人均GDP達到了139160元,約為全國平均水平的2.7倍。較高的經濟發展水平促進了消費需求的增長,城區居民具備更優秀的消費條件和消費環境,為第三產業發展提供較好的環境,對城區高質量發展提出較高的要求同時促進了城區產業轉型升級步伐。

圖4 百強區人均GDP與全國及經濟強省對比(單位 元/人)

賽迪中國百強區(2018)特點解讀


三產驅動,消費引領

從產業來看,多數百強區第一產業已經完全騰退,第二、第三產業所佔總比重超過99%,總體上已位於城市工業化的後期。百強區第三產業發展勢頭強勁,第三產業所佔比重達到65.1%,高於全國平均水平13個百分點,由此可見城市百強區已主要由第三產業引領,消費和服務帶動的第三產業已成為拉動城區經濟發展的主要力量,也反映出了產業轉移方向的趨勢即生產製造業向外遷移,消費和服務業向內集中的城區產業發展趨勢。

圖4 百強區第二、第三產業增加值與全國各地區對比(單位:萬億)


賽迪中國百強區(2018)特點解讀


高端高新,各具特色

從產業結構來看,百強區產業主要集聚高新技術產業及高端服務業,所屬產業環節位於微笑環節的兩端,產業層次高,起到了引領區域發展的作用。具體來看,百強區中以先進製造(廣州順德)、新一代信息技術(深圳龍崗)、總部經濟(南京鼓樓)、金融服務(杭州蕭山)、商貿物流(深圳福田)等產業領域及業態驅動發展,圍繞百強區自身特點及資源稟賦優勢,實現了產業領域及環節的高端演進與快速發展,加速了新舊動能轉換的過程。、

表1 百強區龍頭企業

賽迪中國百強區(2018)特點解讀


普惠增長,民富區強

在人均GDP快速發展的基礎上,百強區進一步實現了普惠性的增長,在民生幸福方面有較為出色的帶動作用,為區內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提供切實可行的思路方案。百強區在人均可支配收入這一數據上高於全國平均水平37%。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續增長促進消費需求增長,催生更多業態,進一步帶動城區經濟的增長,實現了經濟發展的正向循環。

圖5 百強區人均可支配收入與全國重點地區對比(單位:元/人)

賽迪中國百強區(2018)特點解讀


載體集聚,產城融合。各類開發區、園區、產業集聚區圍繞城區發展特點,正逐步成為城區經濟發展的產業發展增長極和產城融合的重要載體。例如,江蘇省蘇州市虎丘區以國家級高新區為載體實現了產業集聚發展,四川省成都市雙流區則圍繞機場、港口及高鐵站優勢,打造臨空、臨港及高鐵經濟;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等則充分發揮主城區優勢,大力發展中央商務區、中央金融區、總部經濟區等發展載體,進一步推動了城區經濟的快速發展。

表2 百強區內重點載體

賽迪中國百強區(2018)特點解讀


2018年9月發佈賽迪中國百強區(2018),評價分析中國城區發展、百強區發展的主要特點和發展趨勢。在我國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新時期,把握百強區發展特點,學習先進經驗,對加速實現產業轉型升級,推動新舊動能轉換,推動城市經濟發展都均有較大幫助。

(城市經濟研究中心)

更多內容請搜索並下載滿天星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