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林:綠色金融如何服務城市節能

尊敬的各位嘉賓、各位領導:

我儘可能用最短的時間說幾個觀點。

中國正值城市化快速發展的階段,目前城市化率只有不到60%。根據我們的預測,到2035年基本實現現代化的時候,中國的城市化率將達到80%左右,所以還會有數億的人口由農村轉移到城市地區。持續的城市化將帶來生產、生活方式的巨大變化,這也涉及到人均能源消費的進一步提高。

目前,中國的人均能源消費水平大概是3噸標準煤,最近我看BP工程院預測,中國的人均能源消費水平最多到4噸標準煤,這個預測是過於樂觀了,為什麼這麼說?因為我們現在看全世界節能水平最高的德國和日本,他們的人均能源消費水平在6噸標準煤左右。我相信隨著收入水平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人們的生活方式和人均能耗在不同的國家都會趨同,當然我們不能走美國那樣的道路,美國的人均能源消費是11噸多標準煤。

但是我們現在的節能水平和日本、德國相比還差得很遠,要達到他們這樣的水平,我們還需要在節能領域加大投入,繼續努力。因此,未來城市節能特別是城市建築的節能,是我們實現碳排放控制目標、降低人均能源消費的一個很重要的領域。毫無疑問,金融可以為城市建築節能提供服務,這是未來綠色金融一個很重要的領域。但是金融提供服務,無論是以貸款還是投資的方式,都是需要盈利的。我們過去在國外學習的時候,老師說過一句話:金融不論加多少定語,它都要盈利,如果不盈利就不是金融。

徐林:绿色金融如何服务城市节能

那麼,怎麼能夠讓金融真正服務於城市的建築節能或者是城市節能呢?我覺得政府還是應該要建設更加強有力的正向節能政策機制,大概可以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政府加大投入來支持城市的建築節能。包括對現有建築的節能改造和新建節能建築,通過政府的投入,形成一個政府、企業、個人共同分擔的機制,這樣可以使得企業在節能建築的設計、建設、運營、改造的過程中,能夠有利可圖。企業有利可圖之後,才可以成為綠色金融服務的對象。

第二,建立一個更加廣泛的綠色信用評級。我們發現一些從事第三方節能服務的公司,他們在向一些企業或者市場主體提供節能服務的時候,很難獲得應得利益或者是分賬收入。這裡存在綠色金融或節能的第三方服務企業,面臨一些服務對象不守信用的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我覺得應該把企業的綠色低碳足跡、環境保護記錄、節能水準以及履約記錄都統統納入到綠色評級的制度之中,這樣也可以為提供綠色金融服務的企業識別服務對象提供很好的基礎。

第三,對新的節能技術的使用和社會推廣。我覺得政府還應該給予更多的支持,特別是通過政府採購,包括一些首臺首套產品等。這樣能為一些新的節能技術的推廣應用提供更好的條件,也可以為節能技術和服務拓展新的市場,樹立新的品牌,提供更好的條件和支撐。

我就簡單講幾句,供大家參考。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