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年IPO「堰塞湖」基本「洩洪」 審核更嚴格後過會率降兩成多

過去一年IPO“堰塞湖”基本“洩洪” 審核更嚴格後過會率降兩成多


9月28日,證監會宣佈,啟動發行審核委員會(下稱“發審委”)換屆工作;“第十七屆發審委工作到新一屆發審委成立為止。”

這就意味著,國慶假期後,第十八屆發審委——也就是第二屆“大發審委”將到崗。  

對於首屆“大發審委”的工作表現,證監會評價:“第十七屆發審委在穩步推進新股發行常態化工作、強化市場主體歸位盡責、淨化市場生態環境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目前履職的第十七屆發審委成立於2017年9月30日。截至2018年9月27日,首屆“大發審委”召開發審會審核項目454個,其中首發申請項目259個。

新三板在線注意到,“大發審委”履職以來,IPO審核通過率大幅下降,審核關注重點更加細緻。

就具體審核細節來看,除了關注關聯交易、毛利率、業績真實性持續性等常規性問題外,這一屆發審委更對內部控制、規範性問題、信披、募投資金投向、環保等細節加以重視。

IPO通過率大幅下降

2017年7月開始實行新修訂的《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發行審核委員會辦法》,將主板發審委和創業板發審委予以合併。

同年9月30日,證監會公佈包含63名發審委委員的第十七屆發審委委員名單。其中,42名為專職委員,21人為兼職委員,其中33名來自證監會系統,佔比達52.38%,9名來自會計師事務所和律所,21名兼職委員來自其他部委、高校、金融機構。

當年11月20日,證監會主席劉士餘在第十七屆發行審核委員會就職儀式上要求,必須嚴把質量關,堅決落實依法全面從嚴的監管理念,嚴格專業履職、依法審核,防止問題企業帶病申報、矇混過關。

在此種背景下,A股IPO審核標準日益嚴格,首發審核通過率大幅下降。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顯示,自2017年10月17日“大發審委”上任以來,截至2018年9月27日,證監會共審核259家企業首發申請,共計140家企業首發通過,首發申請通過率為54.05%。

其中,新三板掛牌公司的IPO審核過會率更低。數據顯示,首屆“大發審委”審核了58家新三板掛牌公司,這裡面只有27家掛牌企業IPO申請獲得通過,新三板公司IPO審核通過率僅為46.55%。

對比而言,2016年全年,證監會共計審核275家企業首發申請,其中247家IPO申請審核通過,通過率為89.81%。而在“大發審委”上任前,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0月17日,證監會已經審核410家企業的首發申請,其中332家企業首發通過,通過率為80.97%。

不過,首屆“大發審委”上任後,2017年全年的IPO過會率大大降低。2017年全年,證監會共計審核498家企業首發申請,380家審核通過,通過率為76.30%。

進入2018年,IPO審核更加嚴格。截至2018年9月底,共計166家企業進入“上會”階段(含臨時“取消審核”企業),其中88家過會,首發申請通過率為53.01%。

過去一年IPO“堰塞湖”基本“洩洪” 審核更嚴格後過會率降兩成多

2017年11月7日,證監會當日審核6家企業的IPO申請,但只有春秋電子首發通過;國金黃金、上海錦和、成都尼畢魯、神農農業、玻纖集團5家上會企業均被否決。

更甚的是,去年11月29日還出現“零過會”的情況,當日上會的重慶廣電、博拉網絡、天地在線三家企業IPO申請均未獲通過。

解決IPO“堰塞湖”問題

低過會率背後,當然有“大發審委”審核嚴格的因素,不少“帶傷上會”或有明顯瑕疵的IPO申請企業均被“打”回去。

而在過會率走低的背景下,有“不太自信”的企業紛紛撤回IPO申請,另擇良機或另謀上市出路。一邊是審核提速,另一邊是企業撤回申請,IPO“堰塞湖”問題大大改善。

新三板在線統計發現,在“大發審委”上任前,2017年9月底的IPO排隊企業數量高達526家。而根據證監會披露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9月27日,中國證監會受理首發及發行存託憑證企業292家,其中已過會32家,未過會260家;在未過會企業中,正常待審企業230家,中止審查企業30家。

就市場看來,嚴格的審核制度,使得IPO申請企業質地更高,有利於A股市場長遠發展。

IPO審核速度加快,是首屆“大發審委” “加班加點”的結果。根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分析,在“大發審委”42名專職委員中,13名審核委員均審核超過50家上會企業。

其中,山西監管局法制處調研員毋曉琴可謂是最辛苦的審核委員,她共審核59家企業首發申請,在所有審核委員中排名第一;而這其中只有32家企業成功過會,過會率為54.23%(非個人表決)。

此外,北京市君合律師事務所的張建偉最嚴格,該人士審核的31個首發申請項目中,只有12家過會,首發申請通過率僅為38.70%(非個人表決)。

面對嚴格的“大發審委”,不少IPO申請企業打了“退堂鼓”。IPO“撤回潮”主要發生在2018年年初。尤其是今年3月,至少20家企業撤回上市申請。

證監會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9月27日,僅2018年以來已經有163家企業終止IPO審查,其中包含億童文教(430223)、湘佳牧業(831102)等新三板企業。

對於首屆“大發審委”的工作表現,證監會還算滿意。9月28日,證監會評價稱:“總體上看,第十七屆發審委在穩步推進新股發行常態化工作、強化市場主體歸位盡責、淨化市場生態環境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不過,市場對於“大發審委”也有疑慮。有全國人大代表提出建議“恢復中小板、創業板發審委與主板發審委分開制度”。

在今年8月31日的回覆函中,證監會認為,近年來,鑑於主板(含中小板)、創業板在審核理念和審核標準方面已經趨同,將主板發審委與創業板發審委合併,有利於統一審核理念和審核標準,優化配置行政資源,提高發行審核效率,也有利於支持符合條件的創新創業企業登陸創業板市場或其自主選擇的主板(含中小板)市場;“下一步,我會將根據發審委的運行情況,及時總結,不斷改革完善發審委制度。”

審核更細緻

“大發審委”執行更嚴格的審核標準,對企業審核的關注點更加細緻。

新三板在線總結髮現,除了對關聯交易、毛利率、業績真實性持續性等常規性問題的關注外,第十七屆發審委更對內部控制、規範性問題、信披、募投資金投向、會計處理等細節加以重視。

比如,若以淨利潤來看,想在創業板上市的新三板公司安聯銳視(833645)還算不錯。

財務數據顯示,2015年、2016年、2017年,安聯銳視分別實現營收4.23億元、5.44億元、9.33億元;同期淨利潤分別為2290.41萬元、3471.55萬元、7469.13萬元。

在發審會上,安聯銳視的財務指標嚴重異常、主要客戶銷售大幅波動、質疑境外銷售、質疑持續盈利能力等問題被證監會關注。

再看於9月18日發審會上被否決IPO申請的恆強科技,證監會關注到公司淨利潤增長速度高於營收增長速度,經營活動現金流淨額與淨利潤存在較大差異,要求其結合公司毛利率水平變化說明營收淨利增長的原因及可持續性等。

此外,“大發審委”常關注的還有會計處理事宜。在會計處理方面,以9月27日過會的愛朋醫療為例,公司銷售模式包括經銷和直銷,且以經銷為主。

證監會要求其說明銷售返利政策及執行情況,會計處理是否符合會計準則規定;同時要求說明驅動裝置投放、收取押金相關會計處理是否符合會計準則規定,稅務處理是否合規。

同一天過會的新希望乳業銷售主要分為直銷和經銷,佔比均在50%左右。證監會要求其說明經銷模式下收入確認及返點返利政策是否符合行業慣例,相關會計處理是否恰當。

更為細緻的,證監會關注上會企業募投資金使用用途方面,以今年7月10日IPO申請被否的新三板公司國安達(835486)為例。

這家公司報告期內電池箱專用自動滅火裝置產能利用率分別為34.64%、53.83%、56.98%,產能未達到飽和,本次募投項目之一是進行電池箱專用自動滅火裝置擴產。證監會要求國安達說明擴產的原因及合理性,產能消化的具體措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