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並非就業殺手,而是有力助手

裝配機器人無需專門編程即可進行產品裝配;工廠生產線可以自我優化;列車或風機可以基於運行數據和人工智能(AI)申請維護,它們的自我檢查和預判能力甚至優於開發它們的工程師。人工智能的強勢發展必將進一步改變人類的工作模式,這是為什麼呢?西門子股份公司首席技術官博樂仁(Roland Busch)對此進行了詳細解讀。

如果我們能引導人工智能朝著有益人類的方向發展,讓它成為我們的有力幫手,那麼發展即機遇。毫無疑問,人工智能的強勢發展將進一步改變人類的工作模式。知名市場研究機構一致預測,多達50%的生產活動都可以由機器自動完成。這意味著,機器不但可以執行這些活動,而且比人類做得更好、更快。當然,這也意味著,一旦擺脫了這些瑣碎的任務,我們就有更多時間來評估執行結果,為客戶提供建議,發掘並培養員工能力。

不存在“人機對抗”

“人機對抗”的說法難免有危言聳聽之嫌,進一步瞭解人工智能,人們早已發現情況並非如此。如今,變革已經開始,德國各工業企業正在試圖互相挖角,尤其是那些跨學科人才,比如具備物理工程知識的數據科學家。只有他們能將人工智能生成的相關數據轉化為現實應用。例如,列車操作員收到指令,要在某個時間前更換某節列車的某個部件。而要發出這條指令,需要兼具預測性維護、風險分析的相關知識,還要了解替換部件的可用性,甚至是列車所在國家的法律法規。所以說,只有人類才可以將數字化世界的洞察運用到現實世界中。

正因如此,在高精度作業時我們總是依賴於嫻熟的手工勞動。例如,在慕尼黑Allach區的工廠裡,生產和維護機車時的工作精度達到十分之一毫米。只有交給專業技術人員,我們才能保證列車的性能。

目前有三大趨勢並行:新的就業機會正在產生、一些崗位逐漸被淘汰、還有一些崗位則正在發生著改變。若想人工智能對人類社會產生積極影響,就必須確保商業企業——包括大中小企業甚至零售商——都能廣泛應用人工智能。我所講的是工業人工智能,即結合了專業知識的人工智能。我們的目標是創造“數字化伴侶”,它相當於人類的智能助力器。這種為人類賦能的人工智能技術必須得到普及。但是,我們不能只投資研發,還要投資培訓,把這些技能在幼兒園、小學、高中和大學中推廣。

人工智能推動“工業4.0”進入下一階段

工業大國想要從當前的工業革命中獲益,需要工業企業、政府官員、科學家和社會各界合作伙伴們通力合作,制定類似德國“工業4.0”的成功舉措。“工業4.0”已是世人皆知的術語,它將在人工智能的助力下迭代升級,因為未來的一切都將和人工智能息息相關,包括IT技術、工業生產、工廠運營、產品性能和服務模式等。工業人工智能將推動“工業4.0”進入下一階段,鞏固德國等工業大國的實力,這一點與美國和中國企業主導的消費品產業所應用的人工智能有所不同。

人工智能是未來發展的關鍵

有關人工智能的恐慌論是片面的。我認為人們忽視了重要的一點,那就是人工智能對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未來增長十分關鍵。考慮到人口結構的變化趨勢,全球年均3.5%的GDP增長率註定難以為繼。經濟必須轉型,可以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和技術密集型勞動力而非勞動密集型勞動力來實現,基於資質和生產力創造價值。

無論是國家還是企業,若想在今天取得成功,就必須使經濟適應未來發展。知名市場研究機構一致預測,如果人工智能得以正確並且持續地應用,它將有可能提高德國等經濟體的GDP。我們已經通過“工業4.0”開啟了數字化轉型,而工業人工智能可以幫助我們達到一個全新的高度。

人工智能並非就業殺手,而是有力助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