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泥料中的重要一類——段泥

紫砂壺得名於世,除了其獨特的藝術價值外,另外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紫砂泥礦的獨特。因此,想要鑑賞一把紫砂壺,首先就要了解紫砂壺的泥料。

如果原本就對紫砂壺有些許瞭解的壺友應該經常會聽過一些泥料的名字,比如底槽清、紅皮龍、紅棕泥等,但是!

正統的紫砂原礦分類主要分為三大系列——紫泥、紅泥、本山綠泥。

這三大系列是根據礦巖的基本顏色或者燒成之後的顏色命名的,而每一大類中又各有細分,色澤、泥性各有不同。

紫砂泥料中的重要一類——段泥

在前幾期的分享中,我們分別介紹了三種原礦,需要了解的是,紫砂除了原礦還有一些天然共生礦,如紅麻子,白麻子,降皮泥,段泥,團山泥,也都是由上述三種基礎泥料所組成,如段泥就是紫泥和本山綠泥的天然共生礦,他們可以根據哪種基礎泥類所佔的成份大,而劃歸相應的泥類。

今天我們就來講一下其中比較重要的一個分支——段泥。

段泥,也叫團泥,一種本山綠泥和紫泥的共生礦土。主要是現代人對燒成後,製品色澤偏黃偏淡的一類泥料的通稱,也並非指某種單一的具體泥料。

段泥礦料,無論是原礦,還是燒成後的作品,整體色黃偏淡,素淨淡雅,如清水芙蓉,凌波仙子,清心怡人,素心芬芳,素有“素心素面”之稱。

從泥料的產狀和性能上來看,段泥大致有兩類:一是白泥類的段泥,一是共生礦類的段泥;從原礦泥料的外觀特徵上看,有綠泥、有芝麻段泥和白麻子泥等;從成陶後製品的外觀色澤來看,有金黃段泥、米黃段泥、青段和老段泥等。

紫砂泥料中的重要一類——段泥

段泥料在本山綠泥裡似乎只起了改變其顏色的作用。有層次,象玉石。段泥燒不出本山綠色,本山綠泥燒出是很嬌嫩的一種純純的黃顏色。段泥用於燒製陶罐行業。段泥所燒製的紫砂器,基於段泥,也會有變化,不但是在顏色方面,還有調砂等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段泥作品比較難燒,如果燒不到位,就容易“吐黑”“驚開”。一般原礦段泥都要燒出原礦的顏色後,再回燒才好。“吐黑”現象為段泥中的紫泥顆粒所致。段泥中氧化鉀、氧化鈉的含量相對較低,助熔能力相對也較弱、所以燒結度不高、玻化程度相對較低,色澤枯澀,水色不彰,泡養效果不如紫泥和紅泥製品效果明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