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行業會完蛋嗎?不會!

從唐小僧倒下的那一刻開始,雷潮就跟多米諾骨牌一樣,產生了連鎖反應,讓人猝不及防!

當初,我們只是希望自己的錢跑贏通脹,如今,我們卻承擔著巨大的風險與折磨。

難道P2P真的不應該存在?P2P行業是不是會完蛋?並不是!

在我眼裡,只是P2P早期監管缺位,導致進入的門檻比較低。P2P並不都是壞人,而是壞人進了P2P!

比如說,投之家和溫州幫,還有那些XX系的平臺,幾乎把P2P行業的投資人信心都摧垮了。

但是,P2P行業現在正如是患重病的孩子,如果需要它恢復健康,不是短時間的事情,也不是哪一方單方面努力能實現的。

它需要我們所有人齊心齊力,監管、平臺、投資人、媒體人,齊心協力,缺一不可!

金融行業有句話很流行,叫做信心大於黃金。有一點點欣慰的是,現在黑暗之中,開始湧現星星之火。

P2P行業會完蛋嗎?不會!

一、監管協會盡力安撫

這次雷潮,監管層也意識到,P2P行業存在的問題,遠比他們預估的還嚴重,也開始採取措施來維穩。

我們明顯看到,「國家隊」近期增援不斷(側面打消了監管不希望P2P行業存在的憂慮)。

一方面,各地互金協會紛紛發聲:

中國互金協會、江蘇互金協會、廣州互金協會、上海互金協會、深圳互金協會、浙江互聯網金融聯合會、杭州互金協會等七大互聯網金融行業自律組織共同發聲,呼籲P2P平臺有序退出,妥善度過行業風險期。

這個時候,就是官方在釋放信號: P2P行業是屬於合法的,投資人權益是受到保護的。

另一方面,監管層也已傳出風聲:

全國性187條網貸備案驗收細則,可能在7-8月出臺。備案驗收細則或將對所有P2P平臺分級管理,P2P平臺可能會被分為合規、整改、兼併、清退四大類。

如果P2P被分為合規、整改、兼併、清退四大類的話,有背景實力、資產端優質的平臺,經過整改、合規,經歷一輪優勝劣汰後,成為行業正規軍。

對於其他業務真實,但實力不夠的平臺,後面競爭壓力加大,就會走上兼併的道路。平臺創始人能順利轉型離場,投資人的利益也能有所保障。

良性清退,或許是大多數業務不合規、資產端質量差的平臺的命運。

行業雖然慘淡,但監管在行動,仍然看到了不遠處的希望之火。

P2P行業會完蛋嗎?不會!

二、平臺紛紛開始自救

不止是監管維穩,平臺也在努力自救!

近期,多個平臺先後舉辦投資人見面會、開放投資人查標。希望通過信息透明化,打消投資人的顧慮。

只要是平臺態度真誠、信息透明、資產真實、有資金確保平臺能夠持續運營,投資人對平臺的信心也會越發堅定。

最近有不少平臺,為了應對流動性危機,將原本涉及債權轉讓、期限錯配的業務迴歸原始底層債權。

很多投資人一下子接受不了,原本投的3月標,給我打散成12月標,覺得平臺下架集合標,迴歸原始債券就是耍流氓。

但是,我們站在平臺和行業的角度來看,平臺更多的是在合規和自救,這樣既證明業務真實,又不用清盤退出。

只有這麼做,平臺才能更安全地運營,投資人才能拿到本息,從長遠來看,這種調整其實是對投資人更為妥當的保護

慢慢著,相信投資人會慢慢理解和接受平臺的業務調整。

P2P行業會完蛋嗎?不會!

三、投資人開始變理性

雷潮密集爆發的時候,很多投資人會難以接受:為什麼我投資的一些看起來背景實力、評級排名都還OK的平臺,也出問題了?

尤其是投之家事件爆發後,不少人覺得自己的三觀都被顛覆了,越來越多的人認為這個行業沒法玩了。

可是,在每個問題平臺被深扒之後,才發現,跑路的平臺,沒幾個乾淨的,都存在各種嚴重的問題!只是自己之前信息不對稱,或者研究不深入,沒有及時發現風險。

比如問題集團收購多個平臺自融、活期產品不合規遲遲不下線、外面羊毛渠道高返持續不斷、平臺股權變動/賣身頻繁等等。

反而資產業務真實的平臺,在面對行業危機的時候,就會有足夠的應對空間。比如圖騰貸展期,慢慢兌付投資人本息;比如拆分集合標,匹配底層債權,緩解平臺資金壓力。

一方面,一部分投資人,也開始從最初對雷潮的恐懼,慢慢成熟起來了。隨著時間的推移,投資人會發現,真正踏實做業務的平臺,遇到危機也會想辦法自救,而不是第一時間想著跑路。

投資人的心態,也沒有剛開始那麼恐慌,對自己投資的平臺,會有一個理性的判斷和評估。不會總想著自己的平臺,哪一天突然來一個公告宣佈清盤。

投資人的心穩住了,平臺自然也就穩住了,也就能扛過這一波流動性風險的衝擊。

另一方面,P2P始終是一種適合我們普通人、收益率相對較高的投資產品。相比於風險更大的股市,穩定收益的P2P也一定還會是大部分人的投資首選。

據最近接觸過的一些資深投資人的經驗來看,大多數P2P老司機,其實剛開始都踩過一些雷,慢慢總結出網貸投資的經驗,繼續篩選更合規更穩健的平臺投資最後堅持了下來,後面慢慢賺回來。

畢竟,雷不能白踩了,學費不能白交,後面路還是要繼續走。

後話

平臺爆雷,從來都不曾缺席,從P2P行業興起的時候,就已經是每年常見的現象。

我們回過頭來看一看,經歷過前面幾次P2P雷潮的人也並沒有失去信心,至少我們沒有見到如同今天一樣的恐慌。

今年的這一波雷潮,看似規模比較大,實際上也是近兩年,P2P平臺不斷髮展壯大,所以體量大。再加上今年的市場缺錢,合規備案的調整,綜合造成平臺運營成本上升,所以引發一波雷潮。

實際上,從2013年到現在2015年,一共發生了5次雷潮,今年整體的問題平臺數量,遠遠不如14、15年的,只是影響力比較深遠。

這一次,雷潮一定不會持久,行業一定會更規範。

抗擊雷潮,是一場全民接力,需要我們眾志成城,才能拯救行業,拯救我們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