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韓信脫離劉邦自立門戶,他是一統天下?還是提前上演三國鼎立

公元前204年,楚漢戰爭開始朝不利於楚軍方向發展。此時有一人的立場,決定著天下的走勢。他如果繼續留在漢軍陣營,則楚軍被消滅則是時間問題。他如果自立,則楚漢兩方誰也奈何不了對方。這個關健之人,就是此時身為齊王的韓信。

如果韓信脫離劉邦自立門戶,他是一統天下?還是提前上演三國鼎立

楚漢爭霸之初,劉邦率軍與項羽對陣,屢戰屢敗,幾無勝績。唯一一次大勝,還是劉邦乘項羽率大軍平定齊國之亂遠離都城之良機,用五六十萬大軍一舉佔領了徐州。就在劉邦在楚王宮尋歡作樂時,項羽親率三萬精騎千里迢迢趕回徐州。劉邦的幾十萬大軍頓時被項羽砍瓜切菜般的殺的是人頭滾滾,潰不成軍。要不是劉邦見機不妙跑得快,楚漢戰爭估計當時就結束了。

而此時的韓信,卻指揮另一路漢軍攻城掠地,連戰連捷。不費吹灰之力就打得其他諸侯是望風而逃,不敢回首。很快就滅了好幾個諸侯,佔領了大片土地。

劉邦僥倖逃過一劫後,在蕭何及時有效的人力物力補充下,又滿血復活。劉邦不甘心失敗,又捲土重來。與項羽對峙於滎陽,你來我往,互有勝負,雙方形成了僵持局面。

如果韓信脫離劉邦自立門戶,他是一統天下?還是提前上演三國鼎立

雖然表面上項羽是壓著劉邦打,漢軍處於守勢,可項羽卻知道時間不站在自己一方。楚國的盟友大都被韓信滅了,項羽已是孤軍在外作戰。彭越又把楚軍後方攪得亂七八糟,項羽時刻面臨糧草斷絕的危險。為了自身安危,項羽不得不低下高貴的頭顱,主動派謀士武涉去找韓信。要武涉無論如何都要想方設法勸說韓信脫漢自立,形成三足鼎立之勢。

韓信送走前來當說客的武涉,沉思良久,舉旗不定。於是,他問計於謀士蒯通。蒯通興高采烈的告訴韓信,脫漢自立是上上之策,切實可行。否則等大王幫劉邦擊敗項羽,到那時兔死狗烹,大王就危險了。韓信卻認為劉邦對他解衣衣我,推食食我,不可能對他不利。就輕率的拒絕了武涉和蒯通兩人不約而同的勸說,鐵下心來決定幫劉邦消滅項羽。蒯通見韓信如此執迷不悟,大怒道,大王你不聽吾等勸說,執意如此,必將死無葬身之地。心灰意冷之下,蒯通不告而別,連夜離開了韓信。

韓信不聽金玉良言,最後果然身死族滅,甚是悽慘。他臨死時高呼當初恨不聽蒯通之言,致有今日之禍。想必此時他的心中充滿了悔恨和不甘,可事已至此,悔不當初又有什麼用呢?

如果韓信脫離劉邦自立門戶,他是一統天下?還是提前上演三國鼎立

事實上,只要韓信當時採訥武涉、蒯通之策脫漢自立,楚漢兩國都不敢輕易得罪,反而要百般討好韓信。韓信完全可以憑藉自己獨步天下的卓越軍事才能,自立一國,形成三國鼎立之勢。如果韓信志向遠大,假以時日,消滅劉邦和項羽兩大集團勢力,也不是沒有可能。至少不會像歷史上那樣,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任人宰割。

說來說去,這都是韓信的宿命。沒有劉邦的賞識和重用,也就沒有韓信名滿天下的一切。韓信就會像歷史上絕大多數人一樣碌碌無為,了無聲息。雖然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但韓信至少憑藉他出神入化的指揮才能,為自己博得了兵仙的名號,讓後世的兵家對他頂禮膜拜。如果韓信泉下有知,相信他也會含笑九泉,了無遺憾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