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丘:重塑鄉村魅力

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深入靈丘縣的許多村落,你會感受到,這樣的願景,離我們並不遙遠。這裡的鄉親們,生活在如詩如畫的青山綠水間,享受著通氣通上下水的農家別墅,不出村莊就能穩定就業、穩定收益,過上了城裡人也羨慕的生活。

在決勝脫貧攻堅進程中,靈丘縣以習近平總書記新時代扶貧開發重要論述為指引,認真貫徹落實省、市扶貧工作部署,正全面發力,確保2018年底如期完成脫貧摘帽任務。與此同時,他們以農村改革為抓手,以農業產業化為重點,加快培育鄉村振興持久動能,有效地改變了鄉村貧窮落後面貌,形成許多可借鑑、可複製的鄉村發展模式。

農業產業化,就地城鎮化——讓貧困鄉村擺脫發展滯後實現彎道超車

上、下車河,曾是靈丘兩座古老村落,方圓27平方公里,戶籍總人口173人,貧困人口77人,貧困發生率高達44.5%,住宅90%以上是危房。2013年,在村常住人口37人,年人均純收入2300元,屬典型的空心村、貧困村。

為儘快改變此類山村落後面貌,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任務,靈丘縣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精準扶貧脫貧精神,圍繞鄉村振興,把發展有機農業作為脫貧攻堅的一項主導產業來抓,聘請中國農大編制了《靈丘有機農業園區建設實施規劃》。上、下車河由此開始整體改造,建設有機社區,成為靈丘首個集鄉村振興、產業扶貧、省轉型綜改重點項目、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工程於一體的綜合性項目。項目由靈丘車河有機農業開發公司和靈丘縣道自然有機農業合作社共同建設,建成後預計年產值1.42億元,企業年收益3000萬元,農民人均年收入5萬多元。

2014年,項目正式開工,村民當年就全部住進了上下兩層每套130平方米的新樓房,逐步配套起道路、天然氣、汙水處理、垃圾收集等基礎設施,建起了旅遊接待中心、有機餐廳、民俗博物館、農產品展示中心等旅遊設施,村貌煥然一新,久已破敗的村莊一躍成為美不勝收的“特色小鎮”。

農業產業方面,建設高標準改造有機農田700畝,全部種植有機雜糧、有機蔬菜,養殖有機雞、有機羊。在車河社區所在的紅石塄鄉146平方公里內全部禁用農藥、肥料,從源頭上杜絕汙染。在中國農大和有關專家指導下,按照有機農業技術規程組織生產,目前已有綠殼柴雞蛋等8種農產品取得有機認證,市場認可度很高。2017年,車河社區人均純收入1.6萬元,是村莊改造前的近7倍,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初步實現了農村繁榮、農業增效、農民富裕的目標。

讓手握生產資料的農民實現富裕,在於理念轉變、資本注入、政策撬動,靈丘縣將這一運作過程歸納為:空間變資源、資源變資本、資本變股金、股金變現金。

現在,車河有機農業開發公司支付社員土地流轉金前3年每年每畝500元,以後每隔3年遞增5%,同時每年支付合作社不低於30萬元的保底收益,村民可獲得土地流轉、勞務、旅遊服務和公司盈餘分紅等四項收入,且收益穩定。

在車河有機社區建成的同時,靈丘縣南部山區五個鄉鎮規劃建設總面積1185平方公里的有機農業園區也加快建設。目前,城頭會、桃花溝等有機社區建設相繼實施,一批古老農村將由此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煥發前所未有的生機。

留得住文明,記得住鄉愁——讓美麗鄉村成為人人嚮往的精神家園

靈丘地接千仞太行,域內九分山水一分田,村村景色優美,處處山水畫廊,原生態之美展露無遺,是鄉村生活的幸福源泉,更是都市人親近自然、度假休閒的理想之所。特別是隨著國家眾多交通幹線建設,靈丘實現了與京津冀快速交融互通,原來偏居一隅的劣勢已轉化成優勢,為承接產業轉移特別是發展醫、教、遊、養等產業提供了便利條件。

立足地域特色,靈丘縣以鄉村文化、田園文化、山水文化、農耕文化、歷史文化為底蘊,按照生態環保、景觀設計、旅遊經濟理念,精心打造了花塔、北泉等一批美麗鄉村,促進旅遊產業與休閒經濟高度融合。以荷花節、採摘節為載體組織鄉村文化活動,豐富文化內涵,打響鄉村文化旅遊品牌。

2016年4月28日,大型實景演出《山水北泉》在紅石塄鄉下北泉村正式首演,《山風》《水賦》《織韻》《耕曲》等節目,全部以農民為演員,以山頂、臺階、浮橋為實景,鄉風濃郁;寬袖舞、將士舞、盾牌舞,舞出了趙武靈王開疆拓土的豪情壯志;戰天鬥地、抗擊洪水的劇情,將不屈不撓的精神展示得淋漓盡致……獨具特色的演出讓遊客大飽眼福,一時間,《山水北泉》實景演出網上走紅,吸引京津冀和內蒙古遊客慕名前來領略靈秀山水、撿拾歷史故事、感受鄉村文明。2017年,北泉村接待遊客近8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100多萬元。

鄉村是集體生活的載體之一,是古老文明的守望者。文化鄉村吸引遊客的同時,也使農民成為文化活動的參與者,謳歌時代的主人翁,激發出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無限激情。《山水北泉》參演人數將近200人,主要來自上、下北泉和附近鄉村的村民,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64人,每人每年補助2000多元。

現在,村裡打架鬥毆、惹是生非的少了,一門心思搞經營的多了,開家庭旅館的、開飯店的、經營土特產的,極大地繁榮了商業市場,本地的雜糧、乾鮮果更是暢銷不衰,為貧困戶增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做改革文章,下繡花功夫——把廣闊鄉間打造成發展高地創業樂土

為加快農村全面小康步伐,靈丘根據中央全面深化農村改革相關精神,特別進行了“三權分置”土地改革制度設計,積極推進“村社一體、社企一體”為主要特點的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組織更多農村成立合作社,統一規劃經營集中起來的資源和土地,形成“龍頭企業經營、集體經濟破零、農民保底分紅、政企村農共贏”的發展模式。

移民搬遷工程,使貧困村有條件躍上更高起點。靈丘縣在靠路、靠水、靠田、靠景的地方,規劃建設移民村14個,對125個深度貧困村整體搬遷。同時,通過市場運作,引進北京建工、金地礦業、梨園文旅等企業參與煙雲崖、邊臺等安置點建設,注入資本,植入先進文化,把今天的移民搬遷點打造成明日的鄉村俱樂部。

產業遍地開花。整合資金3.1億元,實施有機種植、養殖項目86個,培育45家農業龍頭企業和農民合作社,著力做強苦蕎、中藥材等六大種植產業,發展牛豬驢羊雞五類重點養殖產業,壯大食用菌、油用牡丹、板栗、螞蚱、肉鴿等特色項目。這些“精準滴灌式”項目,將有效覆蓋161個行政村,輻射貧困戶8630戶20395人,實現戶戶有增收項目,人人有脫貧門路。

實施健康扶貧。同中國社會保障學會合作,首創“四方聯動”模式,即“基本醫療服務+基本醫療保險+政府醫療救助+社會組織醫療幫扶”,將原本分散各部門的幫扶措施與社會捐助相整合,貧困患者年度住院目錄外費用負擔累計不超縣級醫院500元、市級醫院1500元、省級醫院3000元。截至目前,對個人首付比例高的1200餘名患者再救助。

力推電商扶貧。全縣建成村級末端服務網點105個,鄉鎮電商服務站7個,縣級快遞物流分揀中心1個,整合運輸車輛86臺,開通雙向物流快遞線路6條,縣、鄉、村三級電商服務網絡雛形已具。全年農產品網絡零售額突破500萬元,電商平臺勞務輸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5人,人均年收入6萬元左右。

今天的繡花功夫,必然為明天的騰飛奠定基礎。靈丘將致力於把廣闊鄉間打造成新的發展高地、創業樂土,塑造鄉村新魅力,形成發展新動能,引領鄉村向著“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共同富裕”的振興目標不斷邁進。

本報記者賀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