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丘:重塑乡村魅力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深入灵丘县的许多村落,你会感受到,这样的愿景,离我们并不遥远。这里的乡亲们,生活在如诗如画的青山绿水间,享受着通气通上下水的农家别墅,不出村庄就能稳定就业、稳定收益,过上了城里人也羡慕的生活。

在决胜脱贫攻坚进程中,灵丘县以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扶贫开发重要论述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扶贫工作部署,正全面发力,确保2018年底如期完成脱贫摘帽任务。与此同时,他们以农村改革为抓手,以农业产业化为重点,加快培育乡村振兴持久动能,有效地改变了乡村贫穷落后面貌,形成许多可借鉴、可复制的乡村发展模式。

农业产业化,就地城镇化——让贫困乡村摆脱发展滞后实现弯道超车

上、下车河,曾是灵丘两座古老村落,方圆27平方公里,户籍总人口173人,贫困人口77人,贫困发生率高达44.5%,住宅90%以上是危房。2013年,在村常住人口37人,年人均纯收入2300元,属典型的空心村、贫困村。

为尽快改变此类山村落后面貌,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灵丘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精准扶贫脱贫精神,围绕乡村振兴,把发展有机农业作为脱贫攻坚的一项主导产业来抓,聘请中国农大编制了《灵丘有机农业园区建设实施规划》。上、下车河由此开始整体改造,建设有机社区,成为灵丘首个集乡村振兴、产业扶贫、省转型综改重点项目、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程于一体的综合性项目。项目由灵丘车河有机农业开发公司和灵丘县道自然有机农业合作社共同建设,建成后预计年产值1.42亿元,企业年收益3000万元,农民人均年收入5万多元。

2014年,项目正式开工,村民当年就全部住进了上下两层每套130平方米的新楼房,逐步配套起道路、天然气、污水处理、垃圾收集等基础设施,建起了旅游接待中心、有机餐厅、民俗博物馆、农产品展示中心等旅游设施,村貌焕然一新,久已破败的村庄一跃成为美不胜收的“特色小镇”。

农业产业方面,建设高标准改造有机农田700亩,全部种植有机杂粮、有机蔬菜,养殖有机鸡、有机羊。在车河社区所在的红石塄乡146平方公里内全部禁用农药、肥料,从源头上杜绝污染。在中国农大和有关专家指导下,按照有机农业技术规程组织生产,目前已有绿壳柴鸡蛋等8种农产品取得有机认证,市场认可度很高。2017年,车河社区人均纯收入1.6万元,是村庄改造前的近7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初步实现了农村繁荣、农业增效、农民富裕的目标。

让手握生产资料的农民实现富裕,在于理念转变、资本注入、政策撬动,灵丘县将这一运作过程归纳为:空间变资源、资源变资本、资本变股金、股金变现金。

现在,车河有机农业开发公司支付社员土地流转金前3年每年每亩500元,以后每隔3年递增5%,同时每年支付合作社不低于30万元的保底收益,村民可获得土地流转、劳务、旅游服务和公司盈余分红等四项收入,且收益稳定。

在车河有机社区建成的同时,灵丘县南部山区五个乡镇规划建设总面积1185平方公里的有机农业园区也加快建设。目前,城头会、桃花沟等有机社区建设相继实施,一批古老农村将由此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焕发前所未有的生机。

留得住文明,记得住乡愁——让美丽乡村成为人人向往的精神家园

灵丘地接千仞太行,域内九分山水一分田,村村景色优美,处处山水画廊,原生态之美展露无遗,是乡村生活的幸福源泉,更是都市人亲近自然、度假休闲的理想之所。特别是随着国家众多交通干线建设,灵丘实现了与京津冀快速交融互通,原来偏居一隅的劣势已转化成优势,为承接产业转移特别是发展医、教、游、养等产业提供了便利条件。

立足地域特色,灵丘县以乡村文化、田园文化、山水文化、农耕文化、历史文化为底蕴,按照生态环保、景观设计、旅游经济理念,精心打造了花塔、北泉等一批美丽乡村,促进旅游产业与休闲经济高度融合。以荷花节、采摘节为载体组织乡村文化活动,丰富文化内涵,打响乡村文化旅游品牌。

2016年4月28日,大型实景演出《山水北泉》在红石塄乡下北泉村正式首演,《山风》《水赋》《织韵》《耕曲》等节目,全部以农民为演员,以山顶、台阶、浮桥为实景,乡风浓郁;宽袖舞、将士舞、盾牌舞,舞出了赵武灵王开疆拓土的豪情壮志;战天斗地、抗击洪水的剧情,将不屈不挠的精神展示得淋漓尽致……独具特色的演出让游客大饱眼福,一时间,《山水北泉》实景演出网上走红,吸引京津冀和内蒙古游客慕名前来领略灵秀山水、捡拾历史故事、感受乡村文明。2017年,北泉村接待游客近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0多万元。

乡村是集体生活的载体之一,是古老文明的守望者。文化乡村吸引游客的同时,也使农民成为文化活动的参与者,讴歌时代的主人翁,激发出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无限激情。《山水北泉》参演人数将近200人,主要来自上、下北泉和附近乡村的村民,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64人,每人每年补助2000多元。

现在,村里打架斗殴、惹是生非的少了,一门心思搞经营的多了,开家庭旅馆的、开饭店的、经营土特产的,极大地繁荣了商业市场,本地的杂粮、干鲜果更是畅销不衰,为贫困户增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做改革文章,下绣花功夫——把广阔乡间打造成发展高地创业乐土

为加快农村全面小康步伐,灵丘根据中央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相关精神,特别进行了“三权分置”土地改革制度设计,积极推进“村社一体、社企一体”为主要特点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组织更多农村成立合作社,统一规划经营集中起来的资源和土地,形成“龙头企业经营、集体经济破零、农民保底分红、政企村农共赢”的发展模式。

移民搬迁工程,使贫困村有条件跃上更高起点。灵丘县在靠路、靠水、靠田、靠景的地方,规划建设移民村14个,对125个深度贫困村整体搬迁。同时,通过市场运作,引进北京建工、金地矿业、梨园文旅等企业参与烟云崖、边台等安置点建设,注入资本,植入先进文化,把今天的移民搬迁点打造成明日的乡村俱乐部。

产业遍地开花。整合资金3.1亿元,实施有机种植、养殖项目86个,培育45家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着力做强苦荞、中药材等六大种植产业,发展牛猪驴羊鸡五类重点养殖产业,壮大食用菌、油用牡丹、板栗、蚂蚱、肉鸽等特色项目。这些“精准滴灌式”项目,将有效覆盖161个行政村,辐射贫困户8630户20395人,实现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

实施健康扶贫。同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合作,首创“四方联动”模式,即“基本医疗服务+基本医疗保险+政府医疗救助+社会组织医疗帮扶”,将原本分散各部门的帮扶措施与社会捐助相整合,贫困患者年度住院目录外费用负担累计不超县级医院500元、市级医院1500元、省级医院3000元。截至目前,对个人首付比例高的1200余名患者再救助。

力推电商扶贫。全县建成村级末端服务网点105个,乡镇电商服务站7个,县级快递物流分拣中心1个,整合运输车辆86台,开通双向物流快递线路6条,县、乡、村三级电商服务网络雏形已具。全年农产品网络零售额突破500万元,电商平台劳务输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5人,人均年收入6万元左右。

今天的绣花功夫,必然为明天的腾飞奠定基础。灵丘将致力于把广阔乡间打造成新的发展高地、创业乐土,塑造乡村新魅力,形成发展新动能,引领乡村向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共同富裕”的振兴目标不断迈进。

本报记者贺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