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4 不走寻常路 他铤而走险 把害虫变成餐桌上的美食

说起蚂蚱,有的人可能会咬牙切齿,有的人可能会唯恐避之不及。而要是搁以前,灵丘县赵北乡白崖峪村的村民们也会毫不迟疑地做出这样的反应。可现在,村民们的反应却大不相同。今年4月,乡党委书记王峰领着他们在地里“种”了25个蚂蚱大棚,两个月后居然丰收了,送到饭店还供不应求.......

不走寻常路 他铤而走险 把害虫变成餐桌上的美食

一个令人大跌眼镜的想法

当初王峰提出 “种”蚂蚱时,遭到了村民们的不解与嘲笑。庄稼地里“种”蚂蚱?听着就不靠谱,祖辈生活在晋北黄土地上的人们质疑说。

45岁的“光棍”武六孩当时听了嘴一撇:“不种玉米去养害虫?再说了,谁会吃那脏乎乎的小虫虫呢?”

可拿到了第一笔卖蚂蚱的1000元钱,武六孩改变了看法,开始喜欢上了“种”蚂蚱。他甚至壮着胆子炒了一小盆蚂蚱和村民一起尝了尝鲜,“还真的怪好吃哩”。

在王峰眼里,“种”蚂蚱可不是心血来潮,更不是什么荒唐事。脱贫攻坚到了关键时刻,一门心思帮百姓脱贫的王峰平时最爱看“致富经”,有一次看到外地养蚂蚱挣了钱,他便动起了念头。

不走寻常路 他铤而走险 把害虫变成餐桌上的美食

一个剑走偏锋的招数

听说过没见过,能成功吗?大家听了直摇头。“咬牙也要试一试”,王峰去山东考察了两次,4月份花2万多元买了3万只蚂蚱卵,和着土装箱子弄了回来。

在白崖峪村主任武兵带动下,村子的合作社垫资3万元,在3亩地上建了25个大棚,每个棚一分地大小,4月19日,第一棚蚂蚱卵种到了地里。

蚂蚱大棚盖起后,村主任和支书各示范一个,剩下的23个交给了村里23个贫困户,武六孩和残疾哥哥各领到了一个。

现在,武六孩和哥哥的大棚刚收获了170斤蚂蚱,卖了3000多元,分到手1000元现金。“一斤蚂蚱20元,一个棚一茬就能赚上千元。种一亩玉米,刨去犁地、种子和化肥300元,纯利还不到200元。”通过亲身体验,武六孩明白了 “种蚂蚱”实实在在的好处。

蚂蚱虽说高蛋白,是好东西,但是当地没人吃过,卖给谁呢?王峰绞尽脑汁想了一个“歪招”:“我动员大家去饭店点菜,进门就要蚂蚱,没有的话扭头就走。”

于是,白崖峪村的蚂蚱还没有上市,灵丘县十多家饭店竟然都推出了“炸蚂蚱”这道菜,还出现了专门从山东批发冰冻蚂蚱的商户。

不走寻常路 他铤而走险 把害虫变成餐桌上的美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