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讀書」班傑明格雷厄姆,《聰明的投資者》讀後分享


「國慶讀書」本傑明格雷厄姆,《聰明的投資者》讀後分享


本傑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1894~1976年)美國經濟學家和投資思想家,投資大師, “現代證券分析之父”, 價值投資理論奠基人。

格雷厄姆生於倫敦,成長於紐約,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著有《證券分析》(1934年)和《聰明的投資者》(1949年),這兩本書被公認為“劃時代的、里程碑式的投資聖經”,至今仍極為暢銷。

格雷厄姆不僅是沃倫•巴菲特就讀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院的研究生導師,而且被巴菲特膜拜為其一生的“精神導師”,“血管裡流淌的血液80%來自於格雷厄姆”。格雷厄姆在投資界的地位,相當於物理學界的愛因斯坦,生物學界的達爾文。作為一代宗師,他的證券分析學說和思想在投資領域產生了極為巨大的震動,影響了幾乎三代重要的投資者。如今活躍在華爾街的數十位上億的投資管理人都自稱為格雷厄姆的信徒,因此,享有“華爾街教父”的美譽。

這是一本投資實務領域的世界級和世紀級的經典著作,自從1949年首次出版以來,本書即成為股市上的《聖經》。股神巴菲特特為本書撰寫的序言和評論是這個版本的又一個亮點。

本書首先明確了“投資”與“投機”的區別,指出聰明的投資者當如何確定預期收益。本書著重介紹防禦型投資者與積極型投資者的投資組合策略,論述了投資者如何應對市場波動。本書還對基金投資、投資者與投資顧問的關係、普通投資者證券分析的一般方法、防禦型投資者與積極型投資者的證券選擇、可轉換證券及認股權證等問題進行了詳細闡述。在本書後面,作者列舉分析了幾組案例,論述了股息政策,最後著重分析了作為投資中心思想的“安全性”問題。

本書主要面向個人投資者,旨在對普通人在投資策略的選擇和執行方面提供相應的指導。本書不是一本教人“如何成為百萬富翁”的書籍,而更多地將注意力集中在投資的原理和投資者的態度方面,指導投資者避免陷入一些經常性的錯誤之中。

今天我為你解讀的是最新第四版,分為三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聰明的投資者是什麼樣的?

格雷厄姆認為,投資領域的“聰明”跟智商和學歷無關,聰明的投資者應該是這樣一類人:他們有耐心、能約束自己,渴望學習,同時能夠駕馭情緒,懂得反思。

格雷厄姆把投資者又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防禦型”,一種是“積極型”。

防禦型投資者,目的是防禦通脹,防禦資產貶值;他們不會花多少時間在投資上,只要有一定盈利,就可以滿足。積極型投資者不滿足於跑贏通脹,他們的目的是賺取更高的收益,所以往往投入大量時間精力,更多地研究市場。

格雷厄姆心目中有資格成為積極型投資者的是這樣一類人:有錢、有閒,同時又有穩定的其他收入來源。這些要求足以將大部分散戶排除在門檻之外。不過,格雷厄姆也說過,對於年輕人而言,拿出少量本金學習和嘗試積極投資,這是一件好事,但他們必須明白自己只是一個學習者,不應該以戰勝市場為目標。

第二個問題。聰明的投資者買什麼?

作為一個聰明的投資者,不論是防禦型投資者還是積極型投資者,都應該用總資產的25%~75%來購買股票,剩餘的部分配置為債券。考慮到中國資本市場的實際情況,債券這部分可以理解為中低風險的理財產品、滬深交易所推出的國債逆回購產品、可轉換債券等。

格雷厄姆給兩類投資者不同的建議,他認為防禦型投資者挑選股票應遵循四條原則:1.適當分散,但不要過度分散,建議持股數在10~30只;2.買大型的、知名的、財務穩健的公司股票;3.公司需有長期連續分紅的歷史;4.市盈率參考過去7年的市場平均數,在格雷厄姆寫作本書時,是25倍。這四條原則幾乎會把所有強勢和受歡迎的“成長股”排除在外。

在格雷厄姆看來,完全不碰所謂“成長股”是非常正確的,對於防禦型投資者來說,成長股的不確定性太高,風險過大。 至於積極型投資者,格雷厄姆認為,他們也應該把主要資金投入符合上述標準的優質股票,同時,也可以拿出一部分資金購買成長性比較強的股票,但每一筆投資都必須具有充分的依據。

格雷厄姆認為,積極投資者的策略需遵循如下兩條原則:1.能帶來基本穩健的收益;2採取有別於大部分投資者或投機者的策略。

書中舉了三個例子,在當時算相對比較有效的策略:1.被忽視的低市盈率大公司;2.被明顯低估的廉價股票,其中最容易識別的是股價低於流動淨資產的股票;3.板塊中被忽視的二類企業,即那些“非龍頭股”。

第三個問題——什麼時候買?什麼時候賣?換句話說,就是交易策略。

格雷厄姆的交易策略可能不符合許多人的預期,它其實可以總結成一句話:k線、均線等技術分析根本沒用。在格雷厄姆看來,市場波動並不是賺錢機會,而更多是對聰明投資者的一種干擾。 那麼,我們到底什麼時候買、什麼時候賣呢?

其實,交易獲利有兩個方法:除了“擇時”,還有“估價”,擇時就是選擇時機,估價就是估算價值。上面被批判的那些技術分析方法都屬於“擇時”範疇,指的是側重於預測股價的走勢,預計要下跌時賣出,預計要上漲時買入;而“估價”指的是估算股票的公允價值,低於這個價格時買入,高於時考慮賣出。

與擇時相比,格雷厄姆更傾向於估價的交易策略。他指出,在絕大多數情況下,股價波動反映出來的市場情緒,並非人們對這家公司的價值有懷疑,而是對股價與淨資產之間的這部分溢價有懷疑。也就是說,當市場情緒樂觀的時候,股價會遠遠超出實際價值;當市場情緒悲觀的時候,很可能出現非理性的甩賣,導致股價遠遠低於實際價值,這就是聰明投資者的良機。

至於如何正確評估一隻股票的實際價值呢?我們可以借鑑書中提出的一種簡單方法:用一隻股票過去7~10年的平均市盈率,跟同一時期的市場平均數做對比。公司的業績在短期內可能波動很大,但7~10年的平均數可以作為一個標準。平均市盈率低於市場水平,或者說每股利潤高於市場水平的股票,比較適合防禦型投資者買入。

而積極型投資者可以拿出一部分資產來配置成長性較強的公司,格雷厄姆對成長型公司的定義是:最近2~3年的增長率遠高於過去7~10年的平均數。書中提出了評估成長股價格的一個簡單方法:把這隻股票未來7~10年內的預期年增長率去掉百分號,乘以2,再加上8.5,就是這隻股票的合理市盈率。

在全書的最後,格雷厄姆介紹了他心目中投資的“中心思想”,那就是“安全性”。“安全性”的原文為Margin of safety,也就是“安全的邊際”。這個邊際就是證券的市場價格高於評估價格的差額。安全性依賴於支付的價格,支付的價格越高,安全性就越小。格雷厄姆並不否定成長股也可能具備安全性,但成長股的風險在於,市場很容易形成過高的溢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