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學堂:《聰明的投資者》讀書筆記與20年股市參與回顧

第一篇《聰明的投資者》讀書筆記

首先,如果我們承認巴菲特是股神,那麼他的導師格雷厄姆你承認他是價值投資理論的開山鼻祖的話,我們就可以以此為前提,以他的著作《聰明的投資者》為研究對象,看看我們的市場是否符合價值投資的標準。本書寫於1971年,跨越近50年的今天,依然能有效的基本邏輯,一定是經得起市場長期檢驗的。

一、投資者的定義與投資的兩種簡單路徑

書中第一章就開宗明義的進行了投資者的定義:投資操作是以深入分析為基礎,確保本金安全,並獲得適當的回報,不滿足這些要求的就是投機。

也即是說,投資有三個要素且必須同時並存,即深入分析、本金安全、適當回報。如果以此為分界點,我相信我們市場散戶參與者中,90%一定不是投資者。單說適當回報,我們大多數參與者期望是不是太高了?格雷厄姆說:防禦型投資者應從其購入的股票中獲得3.5%-4%的股息,另外,還應該穩步獲得代表性股票內在價值(正常市場價值)的等額增加,從而使股息和價值增加合起來達到每年大約7.5%

本章中,格雷厄姆還對投資與投機的關係進行了表述:大多數投資者必須認識到,所持有的股票經常會包含一定的投機成分。自己的任務則是將投機成分控制在較小的範圍,並在財務和心理上做好面對短期和長期不利後果的準備。這段話有著深刻的內涵,簡單解讀為兩點:第一,投資與投機不可分割,關鍵是儘量控制投機比例,這需要用最大的謹慎去完成;第二,尤為重要的是,投資也會面臨不定時間的不利後果,因此,使用的資金必須是較長時間不需使用的資金,且資金成本極低。

因此,作者在本章中對投機行為進行了批駁,原文如下:

很多時候,投機並非明智之舉,尤其在下列情況下:1、自以為在投資,實則投機。(一句就讓我汗顏)。2、在缺乏足夠的知識和技能的情況下,把投機當成一中嚴肅的事情,而不是當成一種消遣。(這句值得深思,如果投機就權當消遣,投資與投機的心態應截然不同。沒有人會因為買彩票不中而太難過吧?那損失可是100%。)

3、投機投入的資金過多,超出了自己承擔虧損的能力

作者還對投機之所以吸引人,進行了論述:

投機總是令人興奮的,如果你能成為賭場上的贏家,其樂趣尤其妙不可言。如果你想試試運氣,不妨拿出來一部分本金(越少越好),併為此單獨開一個賬戶。千萬不要因為市場的上漲或者利潤的激增而加大對該賬戶的投入。(此刻應該考慮把資金撤出投機賬戶)不要把你的投機操作和投資操作放在一個賬戶,也不能在思想上將二者混為一談

本章最後,作者對如何進行價值投資給出了兩個路徑。

如何進行價值投資?格雷厄姆核心的前提觀點總結為以下三點(個人認為第三點是對前兩點的有力闡述):

1、無數例證證明,未來的股票價格是根本無法預測的!無數例證證明,未來的股票價格是根本無法預測的!無數例證證明,未來的股票價格是根本無法預測的!(為了體現對這句的重視,我決定寫三遍!)

2、我們將毫不猶豫地重申(因為對這一告誡如何重申也不過分):投資者不能期望通過買入任何新股或熱門股(哪些被人們認為可以迅速致富的股票),而獲得優於平均水平的收益,從長遠來看,這幾乎無疑產生相反的結果。(新股暫時不適合我們,但註冊制度之後很可能符合。)

3、至於那些力求發現最有前景的股票的投資者,都會面臨兩種障礙:首先,人總是會犯錯;其次,人的競爭能力有限。(哎,我們總是認為自己正確且能力超群。)即使其判斷無誤,當前市場價格也許已經充分體現了他的這種預測。就短線擇股而言,當年的業績已經成為華爾街眾所周知,次年的業績如果可以預測的話,也已經被人們仔細考慮過了

在此前提之下,那麼實現價值投資的路徑有哪些?格雷厄姆給出了兩個路徑。

第一條路徑:美元成本平均法,即每月或每季度投入同等額度的美元來購買股票。採用這種方法,投資者可以在市場低迷時候買入比市場高位更多的股票,比較容易獲得更滿意的總體價格

。(就是我們說的定期定投,典型的逆市場操作,早已經被無數次證明有效,但是我們很多人都不願意使用,個人覺得有兩點,即短期掙錢太慢和不消遣,後一點非常有必要返回去看前文相關投機消遣的內容)

無論證券價格出現怎樣的波動,這種投資方法都能使人滿懷信心地取得成功,迄今為止,尚無任何可與美元成本平均法相媲美的投資法問世。(本句見原書第五章內容)

第二條路徑:購買廉價股票。這些證券的特徵是,其售價低於淨流動資產本身的價值。顯然,這種證券的賣價遠低於其作為一家上市公司的價值。任何私人業主或者大股東都不會再如此荒謬的低價位出售其擁有的股份。奇怪的是,這種異常的股票並不難找,足以構成一個完整的組合

作者給出的防禦型投資組合的7項要求(見原書第13章):

1、相當的規模

2、足夠強勁的財務狀況

3、至少在過去的20年內連續支付利息

4、過去10年沒有虧損過

5、10年內每股收益至少增長三分之一

6、估價不高於淨資產價值的1.5倍

7、過去三年平均市盈率不超過15倍。

這7點相信有些指標與我們股市有些不同,但整體的邏輯很清晰,就是足夠大、足夠穩健、價格足夠低的股票。

二、防通脹的幾種方法是不可靠的

(本節與題目無關,但有意義收錄)

黃金在防止美元購買力貶值方面幾乎完全失敗,這必定會使普通投資者對以實物來預防通貨膨脹的能力產生嚴重的懷疑。多年以來,許多貴重物品市場出現了大幅上漲,如鑽石、名家的畫作、頭版書、罕見的郵票和錢幣等。但在許多乃至大多數情況下,其報價往往是人為的、不可靠甚至不真實。我們承認,自己不是這方面的專家,我們絕大多數讀者也會發現,這並不是一個安全且可以輕鬆掌握的行當。我們只能對投資者提出以下忠告:在介入之前,首先要確定自己是熟悉這一領域的。

(承認自己不熟悉太難了!杜絕暴富心態太難了!投資第一件事就是認清自己的能力有限!)

三、防禦型投資者的選股規則

格雷厄姆給出了防禦型投資者的選股規則有如下四點:

1、適當但不要過分分散化,數量應在最少10只,最多30只之間(關於投資組合,作者還有一句話,投資者應如何買入何種股票以及追求多高的投資回報率,不能以個人資金多少為依據)

2、你挑選的每一家股票 應該是大型的、知名的,在財務上是穩健的。大型的和知名的,含有規模可觀和行業地位領先的意思。(規避風險的重要內容)

3、每一家公司都應具有長期連續支付股息的歷史。(股息是防禦型投資的主要收益之一,也是主要規避風險的方法之一)

4、投資者應將其買入的股票價格限制在一定的市盈率範圍。

(認為市盈率沒有意義的觀點一定是膚淺的,一定和投資無關而與投機有關,因為格雷厄姆告訴我們,市場是不可以預測的。如果你能比格雷厄姆強,我無言以對)

三、積極型投資與超額回報

本書中並沒有給出超額回報或者積極型投資的路徑,更多的是對這種投資方式風險的提示。但是對超額回報本身有一段精彩的論述。如下:

真正的鉅額收益落到了下列人手中,他們在早期對未來看好的公司投入了大量的股本,並堅定不移地持有這些股份,直到其價值上漲100倍甚至更高。答案是肯定的。但是,從一家公司的投資中獲得的鉅額財富,幾乎總是由下列人完成的:他們與公司有密切聯繫(通過僱傭或者親屬關係等),從而使他們將自己大部分資金以一種方式投入進去,並且在各種情況下始終持有這部分投資----儘管一直都有許多似乎能按照高價出售的機會引誘著他們。沒有這種密切聯繫的投資者,會不斷面臨這樣的問題:以這樣的方式投入的資金是否過多?每一次的價格下跌都會加重這種問題。而內部和外部的壓力都有可能迫使他接受看上去已經不錯的利潤,但這一利潤卻大大低於最終能獲取的財富。

(好深刻的一段話,事實上也是如此,比特幣有誰從2元拿到20000元還不出手的?超額財富不但考驗智商、運氣、也更考驗人性,期待鉅額短期回報是非常不明智的,同樣,期待長期鉅額回報是反人性的)

四、估價交易與擇時交易

文中擇時交易的定義:指努力去預知股市的行為,認為未來會上漲則買入,認為會下跌則賣出。

文中估價交易的定義:盡力做到股票報價低於其公允價格買入,高出時賣出。另一種要求不太高的估價方式是,確保自己購買的股票的價格不會太高,並長期持有。

作者認為估價交易在做好理性分析的基礎上是可行的,實踐上也是好的,但是擇時交易本質上是投機。

我們確信,無論哪一種估價方法,聰明的投資者都能得到滿意的結果。(我想聰明的投資者應當是堅持風險原則並長期持有的。)如果投資者以預測為基礎強調擇時交易,那麼他最終將成為一個投機者,並要面對投機所帶來的財務結果。

(以為自己在投資,實際在投機)

五、市場波動與投資者

如何看待市場波動,是投資者與投機者的重要分水嶺。

作者認為,與高價(相對於收益和有形資產價值而言)購買的股票的人相比,這種賬面價值為基礎而建立股票組合的投資者,可以以更加獨立和超然的態度來看待市場的波動。只要所持的股票的盈利能力令人滿意,他就可以儘可能不去關注股市的變幻莫測。此外,他有事還能利用這種變幻莫測,來實現自己的高拋低吸。

幾乎很少有人看到,一位真正的投資者會被迫出售自己的股份,而且在絕大多數時間裡,他都可以不去理會當期的股價。

從根本上講,價格波動對真正的投資者只有一個意義,即當價格大幅下跌後,給投資者買入的機會,反之亦然。除此之外的其他時間裡,投資者最好忘了股市的存在,更多地關注自己的股息回報和企業的經營結果。

投資者和投機者之間最為現實的區別,在於他們對待股市變化的態度。投機者的興趣在於預測市場波動,並從中獲利;投資者的興趣在於按合理的價格購買並持有股票。(以後自己堅決不再寫預測第二天市場的文章,而只寫關注的股票)

六、對股票業績的解讀

我們都知道,股票的業績很不靠譜,很多手段可以改變業績,而很多人是看業績買股票的。除了前文作者對業績與業績預測的觀點(複製過來:至於那些力求發現最有前景的股票的投資者,都會面臨兩種障礙:首先,人總是會犯錯;其次,人的競爭能力有限。即使其判斷無誤,當前市場價格也許已經充分體現了他的這種預測。就短線擇股而言,當年的業績已經成為華爾街眾所周知,次年的業績如果可以預測的話,也已經被人們仔細考慮過了。),作者對業績高度警惕下給出了較為簡單的解決辦法。我們都不是搞財務的,複雜的方法怕是學不會的。

兩條建議:第一,不要過分看重某一年的業績;第二,如果確實關注短期業績,請當心每股收益數據中存在的陷阱。投資者越是注意業績,越有必要注意各種會計或其他陷阱。

格雷厄姆給出的避免會計陷阱的方法極其簡單:使用平均利潤!

相當長實踐的收益平均數(7-10年),有助於緩解和商業週期帶來的利潤波動。它比當期業績更為有效,此外,一個重要優勢是,它幾乎可以解決所有會計陷阱。

七、公共事業股的解讀

公共事業指數的市場紀錄表明,此類投資有非常多的盈利機會。

相比其他股票,股息回報率高出很多,對於保守型投資者而言,公共事業股所處的壟斷地位,的確擁有較大的優勢和較少的劣勢。

這就意味著投資者可以忽視股市狀況,而把自己當成一家地位穩固、利潤豐厚的企業的部分擁有者。投資者可以在有利的時機,隨時利用市場情況,很低的位置買入或者很高的位置賣出。(我們市場不也有麼,鐵路、電力、公路,長期持有確實是不錯的)

八、一些格雷厄姆的金句

1、眾所周知、股民的記憶是短暫的。(我的天,讀著好疼!)

2、好股票最有說服力的標準是多年連續的股息支付記錄。(穩健)

3、相同其他條件下,持有大量現金的公司更值得持有。(穩健)

4、我們不願意以未來的前景和承諾,來補償眼下價值的不足。(穩健)

5、基金的業績大多未能超過一般水平的事實正好證明,想要超過一般水平的成就非常困難!(指數定期定投一定要在投資組合中佔有重要地位。)

九、附錄中巴菲特的解讀

這部分文章最有趣的就是著名的“擲硬幣的猩猩”了。故事有兩個部分,第一全美2.25億人擲硬幣,總有人贏到最後;第二,換成猩猩結果一樣。通過這個例子,巴菲特有力地駁斥了部分所謂的股神,其實就是概率來了運氣好而已。

其次,巴菲特重申了兩個觀念:

1、買進的是企業,而不僅僅是股票

2、市場經常是無效的。

第二篇 我在股市的20年

1998年畢業,剛剛工作就接觸到股票,原因大約有幾個。一個是有一位同學學的財經,跟著他熟悉了股市,第二個是比較喜歡新鮮事物,喜歡嘗試,第三個,應該是年少氣盛對自己非常有信心。

1、1998--2001

剛開始沒錢的,剛畢業的時候3000開了戶,就沒怎麼用,機緣巧合在1999年到2001年的牛市中小有收穫,應該是大概10000元掙了2000多吧。其實這個收益也沒跑贏指數。不過從頭就以價值投資為自己的信條,遺憾的是那時候根本不清楚價值投資是什麼。買了書,主要是信奉各種K線組合,試圖找到可以贏市場的方法。現在想想可笑,如果真有能夠贏的K線圖形,那麼,它一定馬上是無效的,畢竟市場是零和的遊戲。

2、2001--2005

熊市是最好的老師。說實話覺得自己參與股市有很大部分是娛樂的需要,不得不說人是有賭性的,買賣能給我帶來樂趣。這個階段的熊市讓我見識了威力,80000的本金虧損一半。終於認識到自己無法戰勝市場。但是好處是經過了一輪熊牛交替,有了一些收穫。

一個是,認識了這個市場是有機會的,只要你耐心等待低點。另一個是截然相反的,那即是市場是有風險的,安全第一。

3、2005-2008

史無前例的大牛市終於讓我解套,風險意識已經在第一位的我,在市場接近5000點的時候全部退出股市。眼睜睜看這朋友笑我膽小,眼睜睜看這突破6000,但是心裡雖然煎熬,但是確信漲的太多了,始終沒有進入。而後的大跌慘不忍睹。活生生腰斬再腰斬。朋友的股票他再也沒提起。

4、2009--至今

2009年,正好在浙大做訪問學者,時間充裕,無聊中開始看股票。有了兩次熊牛交替,有了新的收穫。一個是那不要期望太高收益,自己定的10%,第二是專注部分股票。

以前可是翻來翻去看股評推薦和從頭到尾看每隻股票K線圖的。

從這個時候開始關注兩隻股票,一個是金螳螂,自己專業相關的。一個是興業銀行,開始關注低估績優股放棄概念股。自己知道金螳螂的行業地位,也很放心,自認為這次價值投資了吧?可惜,在第一次復權的震盪中就讓我下車了。雖然有利潤(大約30%),但是遠遠沒拿到堅持所達到了利潤(10倍)。之所以買興業銀行,第一是覺得足夠安全,第二是發現其波動非常規律,買了價值投資的股票,卻按照投機的態度去操作。好在自己定的16以下買,17以上賣還是比較成功的,這些年來沒有虧損過一次。

而重點要說的是我那位朋友,從上次的失利後,他80%以上的倉位開始定期定投某基金,指數在這10年中,依舊是很慘,但他的收益在這10年中穩步增長,更重要的是他的心態變得非常好,不再關注每日的漲跌,非但很輕鬆,而且自己操作的那20%也由於定期定投的影響,全部關注在價值股上,即使2018年,也因為主要持倉中國平安和華蘭生物而領先指數。

順便說一句,2018年,我遇到了20年第一次單隻股票虧損50%以上。那就是陽光電源。當時認為非常健康的財務和大幅度的低估。誰知光伏新政一出,直接3個板。從此讓我知道一個道理,我們的股市中,決不能買政策補貼的,受政策影響大的股票。除此之外,2018年由於堅持以興業銀行、長江電力等股票為主,不算陽關電源居然還有10%收益。

然而進入2019,依然沒有改掉頻繁操作的毛病,雖然底倉一直是銀行。看來自己太重視股市的娛樂性了。思前想後,為了減少操作,也為了更好地理解市場,看看書吧。從最早的格雷厄姆的《聰明的投資者》開始吧。

第三篇 我們的市場更適合價值投資

很多內容在第一、二篇其實鋪墊了很多,結論就是我們的市場不但適合價值投資,而且更加適合價值投資。

一、格雷厄姆給出的兩條防禦型投資的路徑我們是適用的。

第一種途徑,定期定投。

由於我們市場的波動性遠遠高出美國近些年來的市場,定期定投指數能讓我們在更多的低位獲取更多的籌碼,因此,可以在高位獲得更豐厚的收益。

第二種途徑,低估股票組合投資。

由於我們的市場更加散戶化和更不崇尚價值投資,因此有更多的可選目標。格雷厄姆說美股雖然不乏相應的股票與時機,但是越來越不好找到相應的股票,而我們的市場相對容易的多。不過我們可以看到,隨著我們市場的成熟與機構參與度的提升,特別是國外機構參與度的提升,從18年起,這些股票在減少,估值也在提高。但遠遠沒有到盡頭,而只是開始。

二、我們依然處在經濟上行期。

價值投資的基礎是市場上的上市公司在成長。而我們國家即使增長下降了一個臺階,依然是最強勁的經濟體。而且在市場處於調整期內,龍頭公司更加由於市場集中度提升而獲得超額市場。格雷厄姆在書中說道,相對整體經濟,上市公司都不能算作很小的公司,都是行業內較大甚至很大的公司。

三、3000點顯然不是高位

價值投資的一個重要前提是低估。我們所處的3000點,無論如何看也不是高點,甚至是比較低的位置。因此,至少在這個時候,價值投資大有機會。而美國指數經歷了一輪大牛市,相比而言,我們現在的股市大有可為。

最後想說的,寫這麼多好累,呵呵。我還會拿出一點倉位來玩,畢竟股市的娛樂性對我很重要,讓我玩的開心是不是也是很有價值的事啊。掙錢是為了更好地生活,如果股市不能給你帶來財富,還帶不來開心,又或者即使帶來了財富,卻讓你付出太多時間,失去陪伴孩子成長的快樂,失去悠閒自得的夜晚而去燈枯油盡地讀財報,那也不是價值所在吧?(作者:起風的曰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