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者,詭道也!從《孫子兵法》談諸葛亮伐魏的必敗

上一篇我們說了《孫子兵法》中的“計”主要意思是計算,而不是詭計,那麼難道整本書就沒有說計謀嗎?答案是也有,而且就在《始計篇》,計謀在書中被稱為詭道,所謂,“兵者,詭道也。”

孫子在這裡講了十二條詭道,其實也就是十二條騙術,主要是用來引誘對方犯錯,對方一犯錯,自己的機會就來了。下面我們結合歷史上的戰例來說說這十二條詭道。

兵者,詭道也!從《孫子兵法》談諸葛亮伐魏的必敗

詭道一:“能而示之不能”,就是本來我能做到,但是為了麻痺對手,故意示弱,假裝自己不能。例如,拿破崙在馬倫哥戰役中就採取了一系列的戰略性欺騙手段,其中在瑞士進軍方向故意示弱,隱匿了預備軍團的行軍路線,讓奧軍無法掌握其真實目的,錯誤地判斷了法軍的真實企圖,最終讓拿破崙取得奇襲的效果,而獲得最終勝利,由此可見,示弱是為了隱藏意圖,在敵人不注意的時候,給予致命一擊。

兵者,詭道也!從《孫子兵法》談諸葛亮伐魏的必敗

詭道二:“用而示之不用”,意思同第一條差不多,就是我想用了,但是我假裝不用。比如韓信的“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之計。項羽在自封為西楚霸王后就將劉邦敢進了漢中,冊立其為漢王。而劉邦在去往漢中途中,就將所有的棧道全部燒燬,以表示起不會再與項羽爭霸天下。但劉邦具備一定實力後,便要重新入駐中原。而陳倉是劉邦入關中的必經之地,為了麻痺章邯,劉邦依照韓信的計謀派樊噲帶領一萬人去修五百里棧道,但這樣浩大的工程三年也難以完成,何況劉邦的軍令中寫的是一個月期限。這就讓章邯認為劉邦不足為慮。但他沒有想到劉邦的精銳部隊已經從小道偷襲陳倉。劉邦接下來一舉平定三秦,奪取了關中寶地,為與項羽逐鹿天下奠定了基礎。

兵者,詭道也!從《孫子兵法》談諸葛亮伐魏的必敗

詭道三:“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意思是明明離地方很近,卻放出假情報,讓敵人覺得我們離他們很遠。或者是明明離得很遠,卻假裝已經到達敵人附近。這裡的關鍵是虛實變幻。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就唱了一出空城計,一人一琴加上城門大開,讓司馬懿以為諸葛亮的主力部隊就在附近,所以不敢攻城。雖然在正史中,空城計是趙雲對曹操,但是這計謀所依仗的就是這詭道三。

兵者,詭道也!從《孫子兵法》談諸葛亮伐魏的必敗

詭道四:“利而誘之”,意思是用利益來引導對方犯錯,這樣自己的機會就來了。比如劉邦在白登之圍中被匈奴的冒頓單于圍困,沒有辦法,只好派人用金錢買通冒頓單于的寵妃,讓其在冒頓面前說好話,以致匈奴在重重包圍中留了一個口子讓劉邦撤退。

兵者,詭道也!從《孫子兵法》談諸葛亮伐魏的必敗

詭道五:“亂而取之”,意思就是把局勢整亂,然後趁亂獲得利益。比如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在長達4年的波黑戰爭中,趁機獲取的巨大利益。當時波黑的三大民族,穆斯林族、克羅地亞族和塞爾維亞族因為對國家的前途發展持不同意見而爆發了戰爭,全國有27.8萬人死於內戰,有三分之二的基礎設施遭到毀滅。而美國卻把波黑作為其“新幹涉主義”的試驗地,不僅藉此打擊了俄羅斯,分化了波黑,也進一步加大其在巴爾幹地區的影響力,鞏固了其在北約和世界事務中的話語權。

兵者,詭道也!從《孫子兵法》談諸葛亮伐魏的必敗

詭道六:“實而備之”,意思是如果對方的實力很強大,就要處處防備。其中中國古代修築長城就是為了抵禦匈奴人的入侵,因為匈奴人的兵馬強悍,必須要時時提防。所以各個王朝的君王都頗為擔心,在戰國時代就早早修築了長城,並且在後來的朝代不斷加固。當年法國的馬其頓防線也是為了實而備之。

兵者,詭道也!從《孫子兵法》談諸葛亮伐魏的必敗

詭道七:“強而避之”,這裡的意思是避開敵人強大的地方,攻擊其羸弱的地方,所謂打蛇打七寸,攻擊其弱點,往往可以以少勝多。曹操與袁紹的官渡之戰,曹操以2萬軍隊對陣袁紹的11萬,當時很多人都認為“四世三公”的袁紹必勝,但曹操運用強而避之的方法,先斬殺顏良文丑,又突襲烏巢,成功火燒袁紹糧草,導致其軍心大亂,原本的強也變成了弱,最後被曹操一舉擊破。

兵者,詭道也!從《孫子兵法》談諸葛亮伐魏的必敗

詭道八:“怒而撓之”,就是讓對方生氣,使其自亂陣腳,也就是我們熟悉的激將法。在諸葛亮出兵伐魏的最後一戰中,諸葛亮在五丈原為了激司馬懿出戰,送他女人衣服,可司馬懿不吃這一套,就是高掛免戰牌。也讓諸葛亮這一計沒有施展成功。

兵者,詭道也!從《孫子兵法》談諸葛亮伐魏的必敗

詭道九:“卑而驕之”,意思是自己謙卑,讓對方驕傲,人一旦驕傲就會犯錯,強大的對手只有犯錯了才有戰勝他的機會。最典型的就是勾踐滅吳中的“臥薪嚐膽”,他卑微了夫差生病了,竟然去嘗其糞便,這樣的卑微讓夫差放鬆了對他的看管,一直專心爭霸中原,卻沒想到最後被越人滅國了。

兵者,詭道也!從《孫子兵法》談諸葛亮伐魏的必敗

詭道十:“佚而勞之”,意思是讓對方不斷處於調動中,疲於奔命,不停地騷擾他,讓其疲倦,最後擊破對方。這個在日常的男女關係中很常見,男孩喜歡一個女孩,就死纏難打,最後幾年過去了,女孩可能再也沒有力氣去擺脫他了,最後也就在一起了。

兵者,詭道也!從《孫子兵法》談諸葛亮伐魏的必敗

詭道十一:“親而離之”,就是傳說中的離間計。

這個在戰國時期頗為流行。當年長平之戰,趙王就是受了離間計,才換下善於防守的老將廉頗,讓沒有操軍經驗的趙括統領全軍,與“人屠”白起一決勝負,結果活活坑死了40萬趙國好兒郎。

兵者,詭道也!從《孫子兵法》談諸葛亮伐魏的必敗

詭道十二:“攻其不備,出其不意”,意思就是趁對方不注意的時候,打擊其沒有防備的地方。日本在二戰中突襲珍珠港用的就是這一招,完全趁美軍沒有防備,摧毀其在太平洋上的主要戰力。不過後來,美軍也相仿,在日本的廣島、長崎投下原子彈,讓日本人也試試被意外打擊的滋味。

兵者,詭道也!從《孫子兵法》談諸葛亮伐魏的必敗

綜上可見,詭道就是讓對方犯錯,抓住對方犯錯的空隙,取得勝利的法子。

但實際上,詭道只能用一次,不可一而再,再而三地使用。所有戰爭的最後勝利還是要看五事,即“道、天、地、將、法”,為什麼諸葛亮能用詭道贏司馬懿一次二次,但卻勝不了整場戰爭呢?

首先,蜀國伐魏,屬於侵略戰爭,不得天道;其次,魏國內部未亂,伐魏並不得天時;然後,出蜀伐魏國舟車勞頓,特別是運糧,往往一車糧食在路上就要被消耗掉大半,而且蜀國並不富庶;再次,蜀國老一輩人才凋零,後繼無人,姜維一人獨木難支;最後,即使是蜀國法令嚴明,但人不可逆天。所以說諸葛亮在出徵之前就已經註定了自己的敗局,也許他只是想實現自己“隆中對”的宏偉藍圖吧,我覺得這樣的人也是可敬可佩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