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毛主席的戰爭輔導教材

「孫子兵法」毛主席的戰爭輔導教材

推薦理由

百世談兵之祖

世界現存最古的兵書

濃縮中國戰略智慧的精華

創作背景

《孫子兵法》的作者,是中國古代偉大的軍事家孫武。孫武,字長卿,春秋末期齊國樂安(今山東省惠民縣)人。他的先祖陳完為陳國人,時逢內亂,逃至齊國,受到“春秋五霸”之一的齊桓公的重用,改姓田,後來因為伐莒國有功而賜姓孫。孫武在世時,齊國內亂,遂出奔吳國,隱居姑蘇,著書立說。公元前516年,闔閭自立為吳王,任孫武的好友伍子胥為大將,準備討伐楚國。伍子胥深知好友之才,一連七次向吳王強力推薦。公元前512年,吳王闔閭召見孫武。孫武向吳王獻《孫子兵法》13篇。吳王讀後大悅,任命孫武為將軍。其後孫武“西破強楚,入郢,北威齊晉”。他與伍子胥助吳王闔閭三次伐楚,攻佔楚國首都郢,破越國,闢疆土,戰績顯赫,為吳王闔閭會盟諸侯、成就霸業立下蓋世的功勳。孫武的結局至今仍是個不解之謎,無從考證,只有他撰寫的《孫子兵法》代代流傳,至今仍閃耀著奪目的光輝。

全文解讀

《孫子兵法》共13篇,即計篇、作戰篇、謀攻篇、形篇、勢篇、虛實篇、軍爭篇、九變篇、行軍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和用間篇,約6000字。這部兵書內容包羅萬象,涉及謀略、政治、經濟、外交、天文、地理、氣象、哲理及戰爭規律等多個方面,堪稱世界兵學理論的寶庫它。的戰略思想主要分為戰前策略和戰時策略。戰前將帥要審時度勢,採用政治、外交、經濟等手段,不戰而屈人之兵,達到戰爭的最高境界。戰時,將帥須力爭主動。兵法運用之妙,存乎一心,知彼知己,出其不意,攻其無備,以壓倒敵人的優勢速戰速決,力求以最小的損失獲取最大的戰果。

名家點評

朕觀諸兵書,無出孫武;孫武十三篇,無出虛實。夫用兵識虛實之勢,則無不勝焉。

——中國帝王李世民

孫子十三篇,不惟武人之根本,文士亦當盡心焉。其詞約而縟,易而深,暢而可用,《論語》、《易》、《大》、《傳》之流,孟、荀、揚諸書皆不及也。

——中國學者鄭厚

世界上所有的軍事學院都應把《孫子兵法》列為必修課程。

——英國軍事家蒙哥馬利

深遠影響

《孫子兵法》是中國古代兵學著作的傑出代表,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軍事思想、軍事體系、文學語言,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跨越古今,滲透中外,榮膺“世界古代第一兵書”的美譽。歷代軍事家、政治家無不從《孫子兵法》中汲取養料,行軍治國平天下。秦朝的項羽,漢代的韓信、霍去病,三國的曹操、諸葛亮,唐朝的李世民,宋代的岳飛,明朝的戚繼光,都曾從《孫子兵法》中受益匪淺。他們運用其理論指導戰爭、治理國家。到近代,它更是聲譽日隆,影響甚大。孫中山先生曾說:“就中國歷史來考究,二千多年的兵書,有十三篇,那十三篇兵書,便形成了中國的軍事哲學。”毛澤東歷來重視對《孫子兵法》的研究,他稱孫武是“中國古代軍事學家”,認為“知彼知己,百戰不殆”是顛撲不破的科學真理。他不但在著作中多次提到孫武和《孫子兵法》,而且在中國革命戰爭中創造性地靈活運用這部兵書的理論精髓。可以說,《孫子兵法》豐富和促成了毛澤東卓越的軍事思想。在國外,日本一些大公司的高層管理人士必讀《孫子兵法》,認為它是一本“商戰聖典”,是任何人都應該學習的一本書;美國著名的西點軍校將它列為必讀書目之一。進入20世紀80年代,國際上流行“《孫子兵法》熱”。《孫子兵法》不但受到軍事界和戰略家的重視,而且已經擴展到軍事以外的其他領域,如經濟、體育、管理、外交等,尤以商業和管理業中的應用最為矚目。總而言之,《孫子兵法》以高度凝練的形式概括總結了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規律和法則,是一門攻無不克的藝術、創造輝煌的科學。

經典片段

◆ 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思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

◆ 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敵而制勝。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

延伸閱讀

戰國中期齊國的軍事家孫臏是孫武的四世孫,著有《孫臏兵法》。它的體系與風格和《孫子兵法》一脈相承,強調“必攻不守”、“貴勢”的戰術思想。北宋神宗元豐年間,朝廷將《孫子》、《六韜》、《吳子》、《三略》、《尉繚子》、《司馬法》、《李衛公問對》合在一起,號為“武經七書”。

注:本文內容引自於 《人一生要讀的100本書》 作者:楊飛,童小珍 華僑出版社

每天三分半,每天一個知識點,喜歡的朋友可以關注我們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