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王杨行密与大蜀山行宫

作者 李云胜

从古至今,合肥的名人出了不少,做官的位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为文的学富五车、著作等身;科研的摘取过诺贝尔物理奖。但称王称霸的却只有一个,那就是五代十国中吴国的开国君主杨行密。作为出生于合肥的吴王,自然在他的家乡留下了许多遗迹。据说,杨行密发迹后,在合肥大蜀山建造一座行宫,也就是兵营。

吴王杨行密与大蜀山行宫

可具体位置在哪里呢?可能因为实在是太久远了,大蜀山一带已经没有任何蛛丝马迹。文字记载也很少,除了一些只言片语外,明朝文史学家王世贞在《画苑》倒是提到过:“杨行密在淮南时,披荆剪草作行宫于此,固一时之雄也。而今墨雨安在?杨吴之宫阙何存?”

吴王杨行密与大蜀山行宫

说到兵营,还是让我们首先来搞清楚营署的概念吧!

在中国古代,营署的含义有两种,一是指营妓的坊署。例如《宋书·后废帝纪》上说:“昱渐自放恣,太妃不復能禁。单将左右,弃部伍,或十里、二十里,或入市里,或往营署,日暮乃归。”

还有一种是营舍官署的简称。宋朝马令写的《南唐书》说,南唐的时候,都城建康发生过一次大火,烧了一个多月,“庐舍、营署殆尽”。这件事被后人记录在史书里,书中的营署就是指的营舍官署,只是后来成了军事机构的称呼,那还是清朝的时候。

吴王杨行密与大蜀山行宫

看来,想要寻找到杨行密的大蜀山行宫很难,那就让我们了解一下这位吴王吧。

史书上记载他是由牙将而至吴王,这从能够在正史中列有一席之地,就可以明白他的分量了。

关于唐末宋初之间的五代十国,二十四史里既有薛居正主修的《旧五代史》,也有欧阳修编纂的《新五代史》,里面都有杨行密的传。比如《新五代史》卷六十一《吴世家第一》里说:“杨行密,字化源,庐州合淝人也。为人长大有力,能手举百斤。”

这位大力士原为庐州牙将,按照当时的军阶,五人为一伍长,二十人为什长,百人为百夫长,五百人为小都统,一千人为大都统,三千人为正偏将,五千人为正偏牙将,一万人设正副将军。如此分析,大概相当于师级军官,倒也和今天市一级军事配置相当。

吴王杨行密与大蜀山行宫

公元883年,唐政府任命他为庐州刺史,归淮南节度使高骈所属。后来高骈被毕师铎攻打,杨行密被高骈任命为行军司马,率兵数千支援,屯驻于蜀冈(今江苏扬州西北),以诱敌袭营的伏击战大败毕师铎。高骈被毕师铎杀害后,杨行密在城下披麻戴孝大哭三日,一鼓作气攻破城门,占领扬州,自称淮南留后。

吴王杨行密与大蜀山行宫

根据史料记载,当时的扬州城在今天的江苏扬州西北,城里粮食所剩无几,老百姓都以堇泥(一种粘土)为饼食之,甚至发生吃人肉现象。杨行密下令用军粮救济百姓,一举赢得了民心。其后杨行密又与秦宗权、孙儒争夺江淮一带,先后消灭其他势力,逐渐占有此地。杨行密先后担任宣州观察使和淮南节度使,并且攻掠各地,“自淮以南、江以东诸州皆下之”,杨吴政权的地盘已具雏形。

吴王杨行密与大蜀山行宫

公元902年,杨行密受封吴王。有学者认为杨行密去世时唐朝仍然存在,形式上他仍奉唐正朔,实际上也未建立独立王国,因此就理论而言,杨行密还只能算是唐朝的封国国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