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清朝有一种奇怪的现象,就是明知库兵从银库里偷银子却不抓,这是为什么?

夏杰


有人说,清朝有一种奇怪的现象,就是明知库兵从银库里偷银子却不抓,这是为什么?

在大清时期,有一个官职特别特殊,因为做这个职业的人并没有实权,反而还做的是苦力。他们这类人,不会有人给他们塞银子求办事,但他们会自己给自己“塞银子”。大家好奇这类人是什么吗?他们就是库兵。当时很多人都想要去当库兵,因为干这一行的人可以明目张胆的偷银子,可以说这是他们默认的行为。



曾经在道光年间就发生了一件让帝王愤怒不已的事情,国库中的真金白银,居然无缘无故的就少了1000多万两,这可等同于王朝全年1/4的收入。这件事当然是大事,于是道光帝就下达命令,务必要将此事查清,结果查完发现,银子居然全部都是那些库兵们偷盗的。这就挺让人好奇了,库兵们在搬银子的时候,就是为了防止他们偷,所以都不准他们穿衣服。他们去之前会将衣服脱了进去,然后换上里面备好的衣服,出来时又要把里面衣服脱了,光着出来。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都还能偷走银子,也真挺让人好奇。



若知道了他们的方法,也只能佩服不已,这一个个的都是狠人。他们为了拿银子,提前就做了很多练习,用猪蹄,鸡蛋之类的东西塞进屁股里面。这样经常练习以后,他们的屁股就可以用来成为藏银子的地方,以此偷偷的拿走银子。但这也是有后遗症的,这些库兵们老了以后基本都会有脱肛的问题出现。



其实库兵们的这种方法难道就真的隐蔽吗?当然不是,许多监察的人都知道他们会偷银子,可却不敢抓他们。这条利益线上涉及的人太多了,动一个就会牵扯很多人。库兵这类没有实权却极为吃香的工作,谁都想去干,可以说竞争压力特别大。若是没有一些关系网,这些人都进不去。而要维系关系网也得用银子,库兵们偷拿出来的银子又会送一些给其他有权有势的人,以此来保平安。因此,对于这类偷银子的库兵,他们不是不想抓,而是不能抓。


漠外孤舟


银库是清朝地位之最的国库,自然会派不少库兵守护着国家的银两。然而尤其在道光年间,守卫库兵竟然从银库中偷取银两靡然成风。

清朝库银丢失情况多严重?

纸永远包不住火。由于银库库兵的银两分配不均以及人际关系的复杂程度,最终小到底层官兵、大到宰相大臣都想极力掩饰的黑幕被揭开。

道光皇帝勃然大怒,这整个国家吃饭的国库银两竟被他们揣入腰包,太荒唐了!

于是道光帝派刑部尚书前去调查,不查不知道,一查真是吓一跳。原本银库里应该存放1218万两的白银,但现在却不足293万两。堂堂一个国库,竟然不明不白被拿走了925万两银子,这对道光帝更是火上浇油。

然而无奈的是,上哪儿去追回这空缺的925万两白银呢?补全国库简直是无稽之谈,道光帝也心知肚明。这偷拿库银的事已不是一年两年了,小到库兵,大到朝廷大臣,如果将他们一一抓获,必将会影响到朝廷局势及运行。


所以,道光帝下令,将经手过库银的库兵以及银匠全部关押;并按一定比例进行处决,其家属被发配边疆。

担任过库官、大臣等官员,依据在任时间每月受罚上交一定银两,若已离世,则由其家属减半代付。

然而从之前的种种迹象来看,这些库银的丢失一定是因为内部的人坚守自盗,否则丢失了这么多的钱,怎么可能没人发现。

想要成为银库库兵都需要什么要求?

一般银库会雇佣13名库丁,他们也不是能天天干活的。因为户部银库每月只开放9天时间,这样他们才得以进入银库“工作”。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具备成为库丁的条件,库丁必须能够承受得起1000两白银的重量(也就是现在的74斤左右的白银重量)。


不光是这样,还得承重走十几步路,并能跳过银库高高的门槛,这样才能成为“百里挑一”的库丁。

对于这样能捞到不少油水的库兵一职,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工作。所以我们大可以想象出库兵一职背后的水有多深。

他们必须先备好大概6000两左右的白银贿赂户部官员,才可能成为库丁。

然而库兵是如何偷运白银?

我们好奇的当然是库兵如何将白银偷运出来的,因为我们知道进入国库,一定是戒备森严。更何况按照规定,库兵进入银库前必须脱光了衣服进去,还要接受官员检查等等。

历史上并未对此有所记载,民间说法可有不少:

以身藏银:就是有这样一种人,专门为了从银库里偷运白银而训练了一群孩子。开始他们训练孩子将鹌鹑蛋塞入自己的“谷道”(你懂的)之中,在习惯了之后,他们会让孩子塞入鸡蛋。


如此下去便是鹅蛋、铁丸(约300克重)。在习惯了放入一个铁丸之后,他们会要求孩子增加铁丸的数量,增加到了十个,这才达到了训练的标准。

因为十个铁丸大约为100两白银,最终这些孩子训练成功后,会被送去当库丁。

以壶藏银:这第二种说法便是到了寒冬,库丁便要求携带水壶,以便口渴时喝水。到时候就将银子置于壶中,而城内必定寒风刺骨,壶内的水会被冻住,也把银子给冻住了。

所以在官员往下倒水壶的时候,银子并不会从壶中掉落,因此也就不会被发现了。

为什么不管,背后有谁包庇?

一个国家的国库竟有近七成的白银流失,为何等到快要亏空的时候,皇帝才会知晓呢?这其中的猫腻,想必大家都心知肚明。


从最底层的库丁到皇帝,这中间会经过非常多的关卡。那要是皇帝以下的大部分官员都心怀不轨呢,他们合伙将皇帝一人排除在外,皇帝不知情,他们当然会愈加肆意妄为了。

库丁们当然不敢那么干,但是身处高位的大臣官员们敢那么做,有这些人撑着腰,库丁们自然也不会担心了。其实除了库丁那样一点一点搬运之外,那些有权有势的官员也会大量大量地转移白银。

到清朝灭亡,银库里还有多少钱?

如此一来,清朝灭亡后,国库中的银两所剩无几,那么究竟有多少呢?曾经有人在清朝灭亡后打开过国库的门。

但令人错愕的是,竟然只有几千两银元静静躺在那里,实在是让人百感交集啊!

文|姜乐乐


史之策


库兵偷银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进出银库都是要脱光的,而且嘴都要张开,发出哦哦哦的声音,以表示嘴里没有含着银锭。

那么这种局面下,库丁怎么偷出银子呢?你可能已经想到了,用肛门夹带。据说偷银子的库丁都是从小训练,最早在肛门里塞涂了油的鹌鹑蛋,然后换鸡蛋,从一个到几个,据说练的最厉害的可以塞进去七八个,这样的库丁到了库房里,一趟偷个几十两官银一点问题都没有。

实际上,这种手法虽然看似隐蔽,但却是一个公开的秘密,库房官员看守库房几十年,银子多少自己心里没有点B数?那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库丁的作案都是团伙性质的,其中的大头都是孝敬给了管理库房的官员,甚至很多库丁本身就是这些官员培养的。

你想想,能够系统性的给这些库丁从小进行训练,那肯定不会是一般的小势力,而是成组织成规模的集团。这些集团的头头要么跟库房管理官员有关系,要么干脆就是监守自盗,至于整个过程中最辛苦的库丁,他们拿到的都是小头。

偷盗官银是诛九族的罪名,所以这些人都是亡命之徒,有些官员就是发现了他们的勾当,摄于其淫威,也不敢直说。毕竟,谁会招惹亡命徒呢。


扣毛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银吃银,这在清朝是一种普遍现象,但奇怪的是,上级明知这种现象却放任不管,这究竟有什么奥秘?

清朝一共有两大银库,这两个银库截然不同。

一个是国库,由户部执掌,国库的库银属国家所有,必须经过严格审批手续才能开支,任何人不得随意从中支取银两,皇帝也不例外;

另一个是内库,由内务府掌管,内库中的库银归皇帝所有,皇帝可以自由支配。

相比皇帝自己的内库,国库的守备十分森严。

如今各级国库都由武警守卫,而清朝的国库是由专门的库兵守卫。出于对汉人的不信任,这些库兵只用满人,不用汉人,而且世代沿袭,祖祖辈辈只干守国库这一件事。

守国库是件很枯燥单调的事情,而且风险比很大,万一出了安全问题,可是掉脑袋的事情,但满人对这个职位仍是趋之若鹜,想方设法谋取这个职位,甚至要花很多银两去贿赂管事的官员,希望能得到库兵这个职位。

满人之所以如此执迷当库兵,是因为这个职位油水很大。

户部为了保证国库安全,要求进出国库的人必须脱掉衣服,一丝不挂,防止有人夹带银两出库,这就像如今一些金银首饰加工厂,对工人的人身检查也十分严格。

可人的智慧是无穷的,库兵还是有办法偷银子,他们经过长期训练,把肛门扩张,让直肠适应藏匿硬物,然后把银子塞进肛门和直肠里,偷偷夹带出去,虽然这种“肛门纳银”每次能偷的数量有限,但这可是无本的买卖,而且日积月累,是一笔十分惊人的额度。

宋人笔记小说《鹤林玉露》曾记载一个“水滴石穿”的故事。

话说名臣张乖崖曾为崇阳县令,有一天,他偶然发现麾下一个管钱库的小吏头巾下有一枚钱,张乖崖质问这个小吏,小吏不以为然地说,这是从库房中拿的。

张乖崖十分生气,下令打小吏的板子,没想到小吏理直气壮,反而质问说:“一枚钱算什么!你就要打我?我看你敢不敢杀我!”

张乖崖更加气愤,挥笔写下判词说:“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写完之后,张乖崖亲自挥剑,把这个小吏当场斩首!

张乖崖能发现小吏“监守自盗”,难道清朝户部会不知道吗?

当然不是,他们不但知道,还一清二楚,但他们不管。

为什么呢?因为库兵只是小蛀虫,他们才是大硕鼠。

康熙晚年时为政十分松弛,导致官场贪污成风,吏治腐败,各级国库是贪污的重灾区,无论户部国库还是地方各级国库,在一个个大硕鼠、小蛀虫的鲸吞蚕食下,亏空极其严重。

库兵从国库中偷银子,好歹是小偷小摸,但户部各级官员、朝廷高官和满清贵族,对国库可是明目张胆地拿,就连很多皇子阿哥们都和户部官员勾结起来,大发“国库财”。

反正是国家的钱,不拿白不拿,傻子才不拿,胆小鬼才不敢拿。

当大大小小的官员们都从国库发财时,所有人的利益都绑在了一起,成了一根绳上的蚂蚱,大家彼此心知肚明,谁也不说破,一起闷声发大财。

可以说,凡是知道国库秘密的人,都是从中受益的人,绝不会站出来举报,若谁坏了规矩,那可是一牵连一大批,拔出萝卜带出泥,所以没人会去追究小小的库兵。

在这种官官相护、塌方式的腐败下,国库亏空十分可怕,雍正未继位时就对这些现象十分清楚且深恶痛绝,当他下定决心整治时,经过盘点发现:

户部的国库亏空竟然达到250万两,山东一省的国库亏空也有50万两之巨!

雍正反腐的决心前所未有,对涉事的达官显贵、王公贵族一概不放过,主管户部的历任尚书、侍郎、郎中、主事等各级官吏,被责令均摊赔偿150万两,历史上闻所未闻。

雍正的十二弟允裪曾主管内务府,被责令对内库亏空负责,被迫将家中贵重财产当街变卖,弥补内库亏空;雍正的十弟允䄉因此事赔偿白银数万两,因为凑不够数,被雍正抄家。

在雍正雷厉风行的整治腐败下,吏治为之一新,各级国库重新变得充实。

但好景不长,雍正死后,乾隆继位,这个败家子很不赞同雍正的严苛,反而仰慕康熙的宽仁,不但自己享乐奢靡,还放松对官员的监督约束,清朝国库很快为之一空。

所以说,在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中,雍正才是对清朝国力强盛最最重要的贡献者,可惜后世只讲“康乾盛世”,完全忽视了这位雄才大略的君主。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1843年初,大清户部的库兵张诚宝的侄儿想捐个官干干,于是张家人带了1万多两银子到户部,但在过秤的时候,张诚宝故意作弊,只过秤,不收钱,只开了收据,钱原路返还。

但这事儿由于牵扯到户部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利益分配,有人威胁要举报,有人索取封口费,但遭到了张诚宝的拒绝,于是这事儿很快就被捅了出去,由于事关重大,甚至被争到了朝堂上,最后越描越黑,纸再也包不住火,户部多年的黑幕被揭开,道光皇帝大怒,下令彻查。

道光皇帝此时已经是60多岁的老人了,几年前的鸦片战争让他耗费了几千万两银子的军费和赔款,黄河的连年水患也耗费了2300万两银子,而大清年收入才4千万两白银,这钱实在不够花,道光皇帝望着列祖列宗,心里真是忧伤的很。

此时作为国本之一的府库竟然出了大问题,皇帝自然明白户部的积弊已经不是几年的问题了,决心彻查到底,他派出由几个大学士、刑部尚书、军机大臣等核心重臣挂帅的调查组进驻户部,

开始了彻查。

在皇帝的高压之下,调查的效率非常高,很快就查明了,户部账面上的银子是1218万两,但实际库存不足293万两,缺口高达925万两。

在血淋淋的事实面前,道光皇帝几乎崩溃了,本想着还有1000多万的家底,如今只剩200多万,这日子可怎么过?

对于这些流失掉的银子,几乎没有追回的可能性,过去的几十年里,户部和府库官员先后有几百人,负责银两进出搬运的库兵更是数不胜数,大多数早已不知所踪,这些钱怎么被盗的,怎么流失的,去向如何,几乎就是一笔烂账。

即使皇帝再大发雷霆,这些银子还是追不回来,在那个落后的靠骑马传递信息的时代,上哪儿追去?

眼看着这个调查组也追不回银子了,道光一怒之下,下了一道残酷的命令:过去几十年,至少在他当皇帝的这20几年里,凡是经手库银的库兵、查验银两的银匠能找到的全部抓起来,并按比例处斩,他们的家属妻妾子孙全部发配到新疆给兵丁为奴。

为了挽回损失,道光下令:从嘉庆5年到道光23年,这几十年里,凡是担任过库官、查库御史的官员,按照其在任时间计算,每月罚1200两银子,如果已经死了的,家属减半缴付,户部官员也按比例罚缴,而主管库银的大臣也予以罚款,最多的一个大臣被罚了十几万两。

最终,道光帝好歹拿回了几百万两银子,杀了许多库兵,虽然没补全,但也算出了口恶气。

在几十年的时间里,户部就这么悄悄地流失了几百万两白银,显然这里大多数是被人给偷的,通过蚂蚁搬家,积少成多,一步一步造成了巨大的亏空,而能偷的,也就那些负责搬运的库兵了,他们怎么做到的?上头为什么没有惩罚?

按照户部的规定,不管是酷暑严寒,库兵在进入库房前,必须脱光自己的衣服,然后依次进入库房,再穿上统一的工作服,工作结束后,在监督官员的注视下,再脱光衣服走出库房,在库房前的大堂上,他们还要接受官员的检查,比如把自己的双手展开,两腿微微蹲下,或者跳跃几下,把嘴巴张开等等,防止他们把银子夹带出去。

最后检查完了,他们才能穿上自己的衣服离开。

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库兵们为了盗银子,想了很多办法,比如把银子涂上猪油塞入肛门,直接塞入肠道内,一次最多可塞入80两银子,不过这很考验人的忍受能力,搞不好没几年屁股就残废了,很多库兵是孩子接老子的班,为了将来偷银子,从小就要刻苦练习……

而到了冬天,他们也有办法,以喝水的理由带上茶壶,到时候,把银子放入茶壶内,北京城那么冷的冬天,水很快就冻住了,顺便把银子也冻在了水里,出门检查的时候把茶壶往下倒也出不来,就这么蒙混过关了。

对于库兵们的盗窃,官员们就没有发现吗?

其实每年负责库银的官员都会进行查库,但往往就是一种形式主义,官员们来了,往往就是查查账本,检查一下档案,看一下库房现场,几千几百万两的银子也未必正儿八经去点检、抽检,最后就提出一些工作要求,然后接过库兵们笑纳的红包,就一走了之。

在嘉庆道光年间,每次遇上上头派来的御史来检查,府库官员都会献上3000两银子,而御史的随从都会收到300两银子,在这么丰厚的红包之下,检查就流于形式。

而整个库房,从库兵到官员,就成了一个贼窝。


云中史记


清朝户部的国库有三大库,这三大库分别是银库、颜料库、绸缎库。

这三大库房并不仅仅只有它们名字那么简单,除了白银、颜料和绸缎之外,其他诸如黄金、铜、铁、锌各种金属以及各种珍贵中药材等物资,均可以存放进这些重要的库房中。

我觉得不用介绍大家都可以知道哪个库房存放的物资最为珍贵。

在这三个库房中,拥有着重中之重地位的库房就是银库,清朝的银库里存放着堆积如山的白银。

在我们这个年代,白银的地位虽然已经没有那么高,但是在那个黄金极为稀缺的年代,白银却是百姓们能接触得到最为珍贵的货币。

清朝户部的银库与我们想象中的不同,清朝户部的银库跟皇帝几乎没什么关系,在名义以及法理上,户部的银库不属于皇帝,而是属于整个朝廷、整个帝国。

因此,皇帝对户部的银库基本上是很难插手的,他们想要用钱,只能从内务府拿钱。

成为银库库丁的要求

户部的银库中,除了一些专门管理银库的官员之外,银库一般会雇佣13名工作人员,这13名工作人员在当时被称之为库丁。

在清朝时期,户部挑选库丁一般会有一个最为基本的审核要求。

那就是要求竞选库丁工作的工作人员必须得能拿得起1000两也就是现如今大概74斤左右的白银行走十来步。

然后在走完十来步后,还得能在银库高高的门槛上跳上一步,只有能达到这些要求的人,才能初步的进入到银库中工作。

在当时,银库的库丁们每个月只有九天的时间可以进入银库中搬运白银。


而作为清朝少有油水丰厚的工作岗位,户部的库丁自然也不是什么人都能担任的。

如果他们想要争取到这个工作岗位的话,他们就必须等花费大概6000两左右的白银打点户部的官员,只有这样,他们才有进入银库中工作的机会。

在成为库丁之后,这13个工作人员并不是每天都有工作做的,户部银库每个月只有九天的开放工作时间。

而且最重要的是,他们并不是每个人每个月都能有九天进入到银库中工作的,因为户部的银库有一个轮流值班的习惯,所以每个库丁在每个月只有大概4到5天能轮流进入到银库中工作。



银库库丁如何在银库中偷运白银

关于这些银库库丁贪墨银库中的白银、捞到油水的细节在历史中是没有记载的,不过虽然历史并没有记载,但是在民间传说中对此却有着一定的推测。

在民间传说中,库丁们贪墨银库中钱财的方法可能有两种,第一种就是身体藏银法。

在第一种说法中,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使用这种方法的,在当时人们为了能胜任这些工作,他们会如同现如今乞讨集团训练小乞丐一样从小训练出一些库丁出来。

在最开始的时候,他们会让这些接受训练的人把鹌鹑蛋塞入自己的五谷轮回之地中。

在习惯了鹌鹑蛋之后,他们会让这些人塞入鸡蛋,塞完鸡蛋之后就塞鹅蛋。

最终在习惯了鹅蛋之后,他们会让这些人塞入十两也就是现在300多克重的铁丸。

在习惯一个铁丸之后,他们会逐渐地让这些人增加铁丸的塞入数,一直到能塞入十个铁丸才算达到基础的标准。

而十个铁丸就是100两,按照清朝每两现如今37.3克计算,他们每人得在自己的身体中塞入3730克,也就是现如今七斤多的铁丸才能达到标准。

在这些人被训练出来后,训练他们的人就会花钱帮他们买通户部的官员,把他们送去当银库的库丁。

最终他们能从银库中拿多少钱就得看他们的能耐了,而因为他们是被别人花钱训练出来并送入银库中工作的,所以这些钱自然是不能由他们自己独享的,他们还得分出大头部分给那些控制他们的人。

这就是民间关于库丁在银库中捞油水的第一种获取方法。

除此之外,传说中还有第二种方法,在这第二种方法中库丁们并不是用身体偷偷运出白银的,而是用专门的麻袋偷出这些白银的。

至于这个方法的细节因为我看了半天也实在搞不懂是怎么操作的原因,在这里我们就不细说了。

惩罚以及追查自有上头顶住

而如果要说到为什么清朝朝廷上面的人会任由这些库丁在银库大捞油水,其实原因非常简单。

首先第一层会管到他们的人就是被他们打点了几千两白银放他们进入的人,这些人因为收了钱自然是不会搬起砖头砸自己的脚,因此他们不会管这些库丁。

至于朝廷派到银库中监管财务的查库御史以及其他的大臣们,他们则会有其他的人应付。

在清朝的户部中,除了最底层的库丁会手脚不干净之外,那些重要的大臣很多也是不干净的。

他们不会像库丁那样一点点地偷运出白银,他们会凭借着自己的权势大量大量地转移出银库中的白银,那些由皇帝派来监管银库的人就是交由这些大佬打点的。



每一个到来的查库御史以及其他监管大臣在来到这里之后,他们都会接受到来自于户部官员的金钱轰炸以及生命威胁。

一般他们都会乖乖收下这些官员奉献给他们的钱财,而如果不接受的话,他们也不会选择把这些事情捅出去,因为这些户部官员背后隐藏的势力实在太过于恐怖了,他们还得为自己的身家性命着想。

道光年间的骆秉章就是这些人中不贪墨但是又不敢说出来,最终因为清廉被道光皇帝提拔的。

于是在上头有人顶着的时候,这些库丁们自然就不会遭受到阻碍以及惩罚了。

银库中七成白银的丢失

在嘉庆年间以及道光年间的时候,这些现象是最为普遍的,但是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在道光二十三年的时候,事情终究还是暴露了。

在道光二十三年,银库的库丁们因为分配不均捅出了一个大娄子,最终导致这些一直被他们极力掩盖着的黑暗真相暴露了出来,闹到了道光皇帝那里。

道光皇帝在得知出了这么一档子事情后,他就派出了刑部尚书去查这件事情。

在刑部尚书细细查处之后,被发现的就不止库丁们大捞油水的真相了,接下来刑部尚书向道光皇帝呈上了一份使道光皇帝暴跳如雷的结果。


在户部银库的账本中,银库中原本是该存放12182116两白银的。

但是在刑部尚书查过之后,银库中却只剩下了2929354两白银。

要知道,这丢失的900多万两白银可是整个银库库存的70%份额,面对这份令人震骇的调查结果,道光皇帝怎么可能不震怒?

雷霆之后乌云再度笼罩

于是接下来道光皇帝就派出了以军机大臣、户部尚书、兵部尚书、工部尚书以及宗室大佬等人为首的调查组对此事开始进行了调查。

经过层层的调查之后,不仅是银库的库丁,户部的大量官员以及曾经在嘉庆年间到道光年间被派到银库监管的官员都被揪了出来。

他们很多人都遭受到了来自于道光皇帝的严厉惩罚,而他们中如果有人在被查出来时已经去世的话,那他们中饱私囊的钱财将由他们的后代担当偿还。

原本道光皇帝是想把其他介入进来的、但介入不深的官员也处置一番的。

但这其中涉及到的官员实在太多太多,他们在朝廷中的势力也实在太过于根深蒂固的原因,所以道光皇帝为了防止把他们全部铲除会动荡到朝廷局势,就只处置了一些深涉其中的人物。


其他关系不大的人,最后则被道光皇帝放过了。

这件事情对道光皇帝的影响很大,从此之后,他开始在朝廷各个部门推广起了自己节俭的理念。

不过在他到处节俭的时候,他却忘记了一件最重要的事情,他并没有从根源上去改变这件事情。

在银库看管并没有进行太多改变的情况下,银库的传统又继续延续了下去,一直重复如此,历史总是那么的相似。

所以说这就是清朝银库库丁之所以没接受到惩罚的原因,在那层层盘绕的利益包庇中,只要上头的大臣不出事,那他们就没有什么事,我觉得那些库丁在这些事情中只扮演了一个很小的角色,他们只涉及到了下层最细微的一点白银流失,其他更多的白银流失,不可能是由这些小库丁们完成的,而是由那些位高权重的大臣们通过各种手段给捞掉的。


孤客生


1843年(道光23年),随着一支由几个军机大臣,大学士,以及刑部尚书等组成的监察队伍入驻户部,大清朝国库的腐败大案缓缓浮出水面。

调查结果显示,户部银库账面金额1218万两,实际金额约293万两,925万两白银不翼而飞。要知道大清朝一年国库的收入才不过4000多万两。近一千万两白银不知所踪,这究竟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

几十年的时间,在戒备森严的银库拿走近一千万两银子,若无外贼,必有内鬼!而这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这一切还得从清朝银库的看门者——库兵(或库丁)说起。

一、库兵——6000两白银是入场券。

在大清银库中,除了一些中高层的管理人员,离白银最近的人就是库兵了。库兵是大清朝银库的基层管理人员,一般会招募13名库兵,这些库兵大都是身强力壮的汉子。但是并不是说你有一身肌肉就可以进银库的大门。

一般来说,要想成为库兵,必须用至少6000两白银去打点关系,从银库的基层长官,中层长官,甚至一直到户部尚书,你都得打点。虽然付出很多,但在银库里工作,获利自然是相当丰厚的,至于获利的方法下面会讲到。这些库兵每个月有九天的时间在库房里搬运银两,因此只要将这9天好好利用起来,大把的银钱自然是不用愁喽!

但是,在每次库兵进入工作场所之前,都要脱光衣服在大堂里走两步,下班时也是如此,他们的随身物品也都要经过检查,以保证仓库银钱的安全。那么如此严密的检查,银两到底是怎么运送出去的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二、库兵有绝活,肠道当钱包 。

根据民间的传说,第一种方法就是肠道当钱包的绝活。既然你要脱光了检查,不能将银子藏在身上,那就藏在身体里啊。这些库兵会将银锭塞进自己的肛门里(画面太美,不敢直视),一般来说,这些库兵都是经过严格训练的,一个人的肠道大约可以放进上百两银子。

只要在脱光检查时确保银子不掉出来,就算是成功了一大半了。只要一出户部仓库直奔厕所,自然就可以将银子拿出来分赃了。

由于银锭都是椭圆形的,只要库兵在进入银库之前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就可以做到。有些库兵是直接听命于上级某位大臣的,也就是专门为某些大臣偷银子的职业库兵,他们往往从小就开始训练这项绝活,先从鹌鹑蛋开始,再到鸡蛋,鹅蛋,经过这样一套训练,在肠道里装下一百两银子自然是不成问题。

但是长期干这个活,很容易感染,导致发炎甚至腐烂,在医疗技术不发达的晚清,这些库兵的结局往往是悲惨的,他们只是贪官污吏牟取暴利的工具。

第二种方法就是在冬天的时候将银子冻在随身携带的茶壶里,由于银子被冻在了铁壶里,再加之有茶叶的掩盖,往往能够得手。

三、沆瀣一气,监察禁区。

有人说,这样的活动持续了几十年,为什么没有败露呢?这当然是得益于晚清处处腐败的官僚集团啊!库兵在大清国库中偷运银子长达几十年之久,其上级官吏不可能不知道,户部的上下官员也不可能不知道,真正不知道的恐怕只有皇帝一人而已。上下一气,官官相护,都想从银库中分一杯羹,自然构成了一张利益与腐败相交织的大网,将所有的威胁都挡在外面,库兵肆无忌惮地搬运银两,上级官员坐享其成。

我们都知道,明清都是有监察制度的,对于国库这样重地的监察,自然更加严厉。只要监察得彻底,再多的腐败都不用怕。然而,悲剧的是,负责日常监察的官吏也沦陷在了这摊利益的泥沼里。监察御史一来,三千两雪花白银送到你脸上,就连御史的随从也能混到五六百两银子。这样的利益诱惑,相信任何人都难以幸免。

倒是有一个不收贿赂的骆秉章,但是这些贪官污吏为了让这位瘟神远离他们的利益之网。于是奏请皇帝将他的官位拔高,以脱离骆秉章的直接管辖。于是骆秉章的官位竟然奇迹般的晋升了!恐怕连他自己也很难想清楚吧!

一群贪官污吏,训练几个身怀绝技的库兵,再贿赂几个监察御史,就能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从国库里拿走近一千万两白银,真是触目惊心!在道光皇帝的检察队伍查清情况之后,大批官员落马,几乎所有的有关人员都受到了严惩,追回了近900万两银子。尽管银子亏空基本被弥补,但是清朝腐败的根源仍然存在,这也是导致清朝灭亡的重要原因!


无笔史官


曾国藩的老乡郭嵩焘说:“元与奸臣番僧共天下,明与宰相太监共天下,本朝则与胥吏共天下。”历来就有监守自盗这一说,管理户部银库的人员为郎中,郎中手下有库丁。题主所说的库兵实际就是福垊文中所说的库丁。其实说库丁明目张胆偷银子也不对,只不过户部的库丁、郎中、侍郎、尚书他们都一套对外不知的潜规则!有人问为什么福垊知道这个潜规则?还不是他们因为分赃不均,相互告发惊动了历史上最吝啬而又最奢侈的皇帝——道光帝!

银库库银竟然丢失70%,这得是多少碗打卤面啊!

道光皇帝的皇后好不容易过个生日,吃碗打卤面就心疼的再也不给皇后过生日了。然而为什么又说他最奢侈呢?他建设陵墓舍得花钱,国防却不舍得花钱,结果鸦片战争失败,赔了大量赔款。这不1843年初,又爆出了户部库银失窃大案。

因为库丁、郎中、守卫分赃不均,相互告发,惊动了道光皇帝。道光皇帝派曾国藩、骆秉章前去银库盘点库银。曾国藩、骆秉章等宽衣解带一一清点,账目上是1218万两白银,经过几日细致盘点,仅仅只有293万两白银,竟然丢失了75.94%的银两。道光帝勃然大怒,这些个监守自盗、中饱私囊的腐败窝案被连根拔起。

那他们是如何中饱私囊的呢?前面福垊说了,他们有潜规则。潜规则就是库丁向郎中送钱,郎中向侍郎、尚书送钱,而库丁则是直接通过绝招利用上班的便利挪运库银,而后来直接往兜里装了。在说绝招前,我们先看看如何成为库丁?

如何成为库丁?

成为库丁,要求非常严格,必须满足下面几个条件。

第一、必须是扛(入)旗的满人,因为满人也有个别人没有旗籍。满人清廷信任满人。

第二、必须是壮丁,需要经过搬运一百斤左右的货物,并能轻松跨越高门槛的考试。

第三、要私下给户部官吏库银的官员送6000千两左右的银子。第三条非常重要,没钱想当库丁,那是做梦。

这还不完,三年全部换人,平时工作也实行,轮班制。一般都是一月工作20天。

库丁如何工作?

库丁进去银库前,先脱掉所有的衣服,然后换上工装(号衣)。工作结束后,在库银出口处,接受银库管理员郎中的检验。具体如下,赤身蹦跳式地行走,并且检查口中、出翔口,看有私藏夹带。然后,才能更换自己的便装。

库丁如何盗银?

如果严格执行,上的规则,谁也带不走一丁点碎银子。但非常意外的是,他们竟然盗出了75%的银两。他们是这么做到的呢?他们盗银的方式有两种。第一种,通过将银两含在口中。第二种,将银块藏入出翔处。一般报名库丁的人,都会提前甚至专业练就出翔处藏银子的诀窍的。为了幸福生活,他们的训练也满拼的。先从小铁球,一步步的联练习。一个,两个,三个,直到五六个。最后,用银子练习,等完全适应后,他们就会采用这种方法,每次盗出不少银两。至于赤身检查这一步,因为郎中们是收了钱,所以也就是形式主义了。但公然向衣兜里装银两,他们期初是不敢的。而到了后来,就更恶劣了,他们不再换工装了,而是穿着有大衣兜的便装大量装银子。然后经过郎中那里留一下一部分,经过守卫处,再留下一部分。

这就导致了大量库银丢失,后来因为库丁、守卫、郎中他们内部分赃不均,加上潜规则都变成了明规则了,以至于相互告发,最终他们一起完蛋。

那么一开始他们偷银子为什么不抓呢?

这个答案和很简单,因为一开始他们都严格遵守潜规则,而且根本没那么大胆,保密工作自然做的很好了。到后来胆子太大了,完全公然偷盗,加上分赃不均,就是不相互告发也会被发现的。而告发者试图想将功折罪,最终仍然没逃出惩治的下场。莫伸手,伸手必被捉!道光帝最后打死了老虎,拍死的苍蝇。


福垊


这事发生在道光年间,有一天道光皇帝突然想查看一下国库到底还有多少银两,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账簿上清清楚楚记载国库本应该有1218万两白银,而国库目前仅仅只有不到300万两白银。

这一结婚让道光皇帝都蒙圈了,国库差入如此之大,少了900万两白银,要不是亲自去查看,根本不知道还有这等离谱的事存在。


道光本想下令彻查此事,将失踪的白银追回,并惩罚相关人员。但是他后来又仔细一想,又放弃了这种打算。因为他清楚国库少了900万两白银,肯定不是一两年的事,而是发生了很久,甚至在前朝就已经开始了。

银子肯定是看守的库定监守自盗,但是明白人都知道他们又怎么有如此大的胆,肯定是上面有人指使。倘若道光这回不查看,这事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被揭露,满朝文武估计上上下下都分了一杯羹。道光自然不会糊涂到抓了所有的大臣,因此他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麦地传奇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牵一发而动全身”,偷盗库银的背后,牵涉到了整个官场的腐败问题。

库兵偷库银,不是一种个人行为,而是一个有组织,有计划的集体性行为。库兵只不过是最后的执行者,说白了他们就是被人当枪使的角色。

清朝的银库,归户部管辖。因为银库属于国库,皇帝们如果不是特意去银库查看的话,光看账本的话其实是很难发现银库里面的具体情况,这就为管理库银的官员们提供了可乘之机。


对于级别比较高的官员,他们想要把银库里面的库银变成自己口袋里面的银子,是不用亲自去银库里面偷偷摸摸拿,早在银子入库之前就已经被他们动了手脚,很大一部分已经流入了他们的口袋。在清朝时期,银库的主管(银库郎中)在一个任期内可以轻松贪墨数十万两白银。当然,这些白银不会全部落入他自己的手中,他也会上下打点,以谋求更好的升官发财。

真正想要从银库中偷盗库银的,其实是那些比较低级的库吏们。这些库吏不能像银库郎中们一样可以在银子入库之前就私包中囊,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独特的手段。

银库中出入库的银子需要人搬,这些搬运的人被称之为库兵(库丁),他们属于直接能接触银子的人,自然能找到机会盗取一点银子出来。可以说,库兵是一个肥差,很多人都想干这份工作。不过,想要获得这份工作可不容易,不拿个六七千两银子去贿赂管事的人根本进不了 。

普通人家没有这么多钱去贿赂,但是那些低级库吏们还是可以想办法把自己的人安排去当库兵。

这些安排进去当库兵的人,都要经过严格训练之后才能上岗。究竟是什么训练呢?其实就是训练如何神不知鬼不觉的把库银偷出来。

按照清朝的制度,库兵在银库中工作时,要脱光光,这主要也是为了防止他们偷库银。不过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库兵们早在上岗之前就练出一门绝活,那就是利用肛门藏银子。据说,把这门绝活练到极致,肛门里一次性可以藏好几斤银子。

利用这种方法,库兵们即便是赤身裸体,也能把银子带出来,然后大家一起分赃。

清朝时期库银被挪用、偷盗属于常见的现象。比如说道光时期,账面上记载的库银存量1218万两,但是实际存量却只有292万两,还有926万两银子不见踪影。

这些银子哪去了?自然是进了银库各级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的口袋中。

面对这种情况,道光也很生气,准备彻底查一查。可是一查问题就出来了,朝中大大小小官员,基本都在这里面分了一杯羹。道光也只能惩戒一下银库的各级管理者,对于其他牵连的官员就此作罢。

这里还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故事,道光时期有一个人清官叫做骆秉章,层经做过银库的管理。因为骆秉章为官清廉,不接受贿赂,导致银库各级官员收益大幅度降低。



这些大小官员一合计,决定替骆秉章上下打点,好让骆秉章尽快高升,这样他们好继续对库银动手。果然,骆秉章一调离,他们又开始大肆挪用库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