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放款端看P2P網貸平台

前一段時間P2P網貸公司爆雷,好多文章出來,大多都是分析理財端的,比較深刻的一段話是:你盯著別人利息,別人看的你本金。

P2P網貸公司分為兩塊,理財端和放款端。放款端一般情況為網貸平臺母公司的另一個子公司,為網貸平臺收集申請借款人的信息資料,貸後管理及其他。A手頭有富餘的錢投到了理財端,B需要資金週轉到放款端申請,申請通過後,把A 的錢借給B,平臺賺取諮詢費,信息費等各種費用。咱們主要談放款端的事情。

從放款端看P2P網貸平臺

A把錢通過平臺借給B,平臺的諮詢費,信息費如何收取,流程大概:B到放款端申請借款,通過了審核,批款的額度是5萬元,這個時候就在理財端平臺顯示籌標,這個時候一個A或者多個A 一起就可以投這個標,但是需要留意理財平臺上這個標的認籌金額可能就是7萬多了,多出來的2萬多就是平臺收取的諮詢費,信息費以及其他費用。等於這筆款放款到A之前,平臺已經把平臺掙得費用已經收了。B在放款端籤的合同上顯示的借款本金也是7萬元多,雖然他到手的金額只有5萬。很多B這樣的客戶去放款端籤合同是不具體看合同的,合同那麼厚,很多也是看不懂的,就是有些看見了,有疑問,很多也是迫於急用錢,旁邊再有放款端靠放款業績賺提成的客戶經理“溝通解釋”,也基本都簽了合同。而事實上,很多借款客戶是對這個一點是不知的,他們會以為平臺是像銀行一樣靠每月的還款額來掙錢收取利息,而不知,平臺在給他們放款的時候,已經把平臺的費用基本已經扣了。

從放款端看P2P網貸平臺

有些平臺是B 簽了7萬本金的合同,在扣除完平臺的費用2萬,直接給B打款5萬,B根本就沒見過自己合同上籤的本金,而一些大的平臺,是把合同上的本金7萬直接打到B的卡里,然後在銀行卡里劃扣掉2萬的平臺費用,剩餘5萬,雖然從打款到賬再到劃扣掉平臺費用只有幾秒幾十秒鐘,但是起碼本金到過B 的銀行卡里,給人感覺“正規”些。

如果B每月按時還款是看不出差異的,以B 到手額5萬為例,放款端的客戶經理一般會跟B 說月利息為兩分左右,即一萬元一個月兩百利息,合同期限一般大多都籤的為三年,因為這樣公司利益最大化,客戶經理拿到的提成也最多,每月利息是一千元,三就是三萬六,B到手5萬,三年下來要還到8萬六千元。三年三十六個月,拿8萬六除以36就是B每月的還款額,大概2389元,5萬除以36是1389加上利息一千也2389,這樣就是明面上客戶經理給B這些借款客戶算的利息,費用,每月還的到手額5萬處除以期限36的本金加上按月付的利息一千。實際上是合同上本金是7萬多,法律上的利息只有一萬多左右,利息是很低很低的。

從放款端看P2P網貸平臺

這些絕大部分的客戶是不知道的,只要去提前還款的時候,才會被驚到,居然需要還出比到手額多出那麼多錢,也是一直以來糾紛的頻發點。

國家是明令禁止砍頭息的,但平臺收取的是服務費,諮詢費等費用,不算利息,躲避監管,擦邊球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