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写小说的官员不是好数学家:祖冲之爱写志怪小说还出了书!

众所周知,祖冲之(429~500,南朝齐人),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因精确了圆周率而流传于世,他发明的“祖率”将圆周率限定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直到过了一千多年的16世纪,阿拉伯数学家阿尔·卡西才打破了这一纪录,这可大大的让国人面上增光。他编撰的《大明历》(462年)是当时最科学最先进的天文历法,为天文学的发展做了大贡献。

不会写小说的官员不是好数学家:祖冲之爱写志怪小说还出了书!

除此之外,祖冲之也颇有自己的政治主张,他生逢乱世,眼见时局动荡,黎民生活艰苦,晚年的他更多关心政治。他做过昆山县令,还曾写过一篇《安边论》,主张开垦荒地,发展农业,增强国力,安定民生,巩固国防。虽然颇得南齐明帝赞赏,因当时的大环境,祖冲之的治世主张是注定无法实现了。

不会写小说的官员不是好数学家:祖冲之爱写志怪小说还出了书!

可见,祖冲之并非纯粹的“理工男”,他还有个让人大跌眼镜的爱好,那就是写志怪小说!不光如此,他还集结成册,一共10卷,名《述异记》,这可是文学专著了,《隋书·经籍志》杂传类也有收录。

来看看祖老师的脑洞大开吧!

不会写小说的官员不是好数学家:祖冲之爱写志怪小说还出了书!

一只神奇的狗狗!

陆机少时,颇好游猎,在吴豪盛客献快犬名曰黄耳;机后仕洛,常将自随。此犬黠慧能解人语,又尝借人三百里外,犬识路自还,一日至家。机羁旅京师,久无家问,因戏语犬曰:“我家绝无书信,汝能传书驰取消息不?”犬喜摇尾,作声应之。机试为书,盛以竹筒,系之犬颈。犬出驿路,疾走向吴,饥则入草噬肉取饱。

每经大水,辄依渡者弭耳掉尾向之,其人怜爱,因呼上船。裁近岸,犬即腾上,速去如飞。迳至机家,口衔筒作声示之。机家开筒取书,看毕,犬又向人作声,如有所求;其家作□书内筒,复系犬颈。犬既得信,仍驰还洛。计人程五旬,而犬往还裁半月。后犬死,殡之,遣送还葬机屯南,去机家二百步,聚土为坟,屯人呼为“黄耳坟。”

大概意思就是:

陆机年少的时候,喜欢打猎,有人献给了他一只狗,起名叫黄耳。陆机后来到洛阳做官,黄耳也跟着一同上任。这小狗能听懂人话,曾经叫人送到三百里外,小狗自己识路,一天就回家了。陆机在京师做官久了,开始想家,家里也很久没有音讯,就开玩笑说:“家里没个音讯,黄耳你能帮我寄封信通个消息吗?”黄耳高兴地摇尾巴,“汪汪”,答应了。陆机真就写了封信,放在竹筒中,然后系到了黄耳的脖子上。小狗就顺着驿路,一路向吴地而去,路上吃草吃肉而活。

陆地上还好说,一碰到河流,黄耳就扮可爱,向船上的人耷拉着耳朵摇尾巴,船上的人很怜爱(真的不会被做成狗肉火锅吗?)就招呼黄耳上船。一到岸上,黄耳就抛弃了船家,跑得飞快。一直到了陆机家里,就汪汪地示意家人。家人打开竹筒就看到了陆机家书。看完以后,黄耳又对着人发声,陆机家里人明白,又写了回信,托黄耳带回去。黄耳再回到洛阳,才刚刚过了半个月,要知道,那时候人一来一回也要五十天。后来黄耳死了,陆机为他下葬,葬在了老家的村南,离陆机家里只有两百步的距离,还“聚土为坟”,村里人都称“黄耳坟”。

不会写小说的官员不是好数学家:祖冲之爱写志怪小说还出了书!

祖冲之应该是从朋友陆机那里听说的故事,记录了下来。陆机同志真是养了一条堪比“某东犬”还要神奇的狗狗。除此之外,《述异记》还记载了许多神异故事,比如某地挖出了一双大鞋子,长七尺三寸,某地有一个神异的女巫,某人夜里做了梦白天就应了验等等。祖老师真是颇有想象力,这也和科学家“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方法论相通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