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城县漫河乡村史研究(4)-完

民俗信仰和农村历史

我们说的民俗信仰包括:祖宗崇拜,土地崇拜和其他民情风俗。

农村历史和民俗信仰如果说同义词有点夸张,但是民俗绝对是农村重要的部分,这个说法不会有太多人反对。农村历史长河里伴随农民文化几乎民俗文化占了绝大部分。

首先起源于明朝山西大槐树迁移的那次迁移运动,产生了很多民俗俚语。比如解手,比如“问我老家在哪里,大槐树下老鹮窝”。解手是小便的意思,由于那场迁移运动带有官方强制的因素,因此有很多是押解迁移,而迁民小便需要解手,于是解手成为俚语流传了600多年。那场迁移设计到华北,山东,及南方多个地区是一场以京津冀为重点,以山东为辅,以四川福建等地为补充的迁移。

漫河乡在1996年合并了杨庙公社,合并后共有42个行政村。村名大部分是高或屯,原来屯是迁来的,村或别的名称是原住民,但是由于当时战乱造成这里人几乎灭绝死光,所以几乎百分之九十是迁来的。一般先来到一个地方比如是姓吴的,就叫吴家什么什么,这是最普遍的村名定名方法,如果有其他点重要如地形或重点能引起公共影响的就会选事件定村名。这里可以分别列出典型的是:杨庙村,高辛庄,灵神庙。其他以迁民姓氏定村名为主。我们分别介绍。漫河乡辖

漫河村、许家铺、后八丈、前八丈、杨小庄、倪庄、南学、段庄、信乡、马娥庄、吴家铺、丰庄、祁庄、李高、塘坊、灵神庙、杨庙、杨青高、后李庄、前黎庄、韩关、叶家铺、申董村、何董村、小刘庄、刘高、吴高、高辛庄、西档柏、西临阵、中临阵、东临阵、东档柏、西韩村、东韩村、义和庄、前宣屯、后宣屯、留驾井、卞庄、赛马庄、郭庄42个村委会。

1、以祖先崇敬为主的村名。

杨庙村:山西洪桐迁来杨氏并建杨氏家族庙,村名杨家庙,1958年改名杨庙。起初名西 八丈。

李高:建村是明朝前,李氏祖先李盘石始居此,村名李盘石高,简称李高。

2、以土地信仰为主的村名

灵神庙:因建村后村中孩子儿童等病多,村民祈求神灵竟然病愈,因此得名灵神庙。这里的庙一般指的的是土地庙,明朝受朱元璋大封城隍庙的影响村野大量开始建起当方土地庙,作为城隍的基层机构。

很多人对土地庙仍然怀疑,这里说民俗是彻底的客观,比如农村人死以后,众人举行的一个对外仪式就是“报庙”。这里的庙就是土地庙。为什么到土地庙报道呢?从文化上讲人死后魂魄暂居当地土地庙里,后人要先照看,于是就有报庙和送饭的说法。

前后八丈:前后八丈原名东八丈,杨庙原名西八丈,竟然是因为杨庙和前后八丈之间一条八丈的大路而得名。

漫河村:八丈村和漫河村当初迁民都是张姓首先来到这里,但是张姓都没有用张姓立村名,都和地形有关,漫河由于是古屯氏河古称,所以叫漫河。其实屯氏河远远不在这里,而是屯氏河作为黄河的决口河流,经过张甲河、漳河,到了这一带几乎就大水漫灌了。江江河和湘江河就是进一步的支流。漫河村在湘江河,江江河交叉口汇流沿岸。所以叫漫河。

3、和公共事件有关

所谓公共事件就是俗语公案,重大的和公共利益有关的案情或事件,被以村名的形式保留了下来。

义和庄:乾隆年间本村禀生杨一贯,喜欢化解村民诉讼,于是村名定位义和庄。本村原为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洪桐李姓迁民。

高辛庄:清乾隆高姓王爷佃户逼租,高以见打死王差,被灭九族,其子逃到武邑赵董村被赵氏收留,名高冠英,后成人赴京告状,后免罪,又重回故地。故村名高辛庄。

塘坊:清朝道光间曹氏由景现王高迁来,从事制糖业,村名塘坊。

赛马庄,马厂:都是因为明朝养马而来的村庄子。后马厂改名郭庄。

4、和皇权有关的村名。

和皇权有关的村子我们在上几节都重点讲过,这里不再详述,简略说下。

东柏档,西柏档,东临阵,西临阵和燕王扫北有关。

东韩村,西韩村,马庄和北宋伪皇帝刘豫有关。

南学村和乾隆有关。

信乡,前后宣屯和明朝阜城知县王继礼有关。

留驾井和东汉初开国皇帝刘秀有关。

杨青高村本来是迁民定村名,但是地理位置和汉朝韩王信有关。

5、和明朝初期山西大槐树迁民有关。

除去以上我们讲的村名,其余皆是明朝山西大槐树迁民首先入驻的姓氏立村。

这里简单做个表格。

村名

年代

首迁姓氏

来源

许家铺

永乐年间

许姓

洪桐县

杨小庄

永乐二年公元1404

杜姓

来自太原况村,清朝后绝嗣

倪庄

永乐年间

倪姓

洪桐县

段庄

不详

段姓

段氏佃户庄子

吴家铺

永乐年间

吴姓

洪桐县

丰庄

不详

吴姓

原吴家场院

祁庄

清朝乾隆40年1702

祁姓

景县梁集

后李庄

永乐三年公元1405

李姓

洪桐县

前黎庄

永乐三年公元1405

李姓

洪桐县

韩关

永乐三年公元1405

韩姓

洪桐县

叶家铺

永乐三年公元1405

叶姓

洪桐县

申董村

永乐三年公元1405

申董二姓

洪桐县

卞庄

永乐三年公元1405

卞姓

洪桐县

何董村

永乐三年公元1405

何董二姓

洪桐县

刘高

明朝万历21年1594

刘姓

周高庄迁来

刘家庄

永乐年间

刘姓

洪桐县原小刘庄1981改名

吴高

永乐19年1423年

吴姓

山东德州迁来

阜城县漫河乡村史研究(4)-完

衡水景阜圈hd-jfq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