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明知道太子劉盈軟弱無能,爲何還要將皇位傳給他?

劉邦作為漢朝的開國皇帝,文韜武略,他的帝王之才是世人所欽佩的,那麼,為什麼劉邦有這麼多兒子,卻仍然把這麼一片大好河山託付給軟弱平庸的劉盈呢?

首先,古代對於血脈繼承大統很注重,特別是皇室貴族的嫡長子繼承製,是不能輕易改變的,有這樣的規定也不是沒有道理,畢竟皇帝九五之尊之位,眾人都虎視眈眈,如果沒有一個規則在,很容易出現內亂。

諸如戰國時期的趙武靈王,原本在趙武靈王的統治下,趙國已經十分強大了,並且在七雄中名列前茅,可惜趙武靈王在選繼承人的問題上出現了致命錯誤。

劉邦明知道太子劉盈軟弱無能,為何還要將皇位傳給他?

趙武靈王偏向與小兒子何,於是無視祖制,將原太子廢掉,結果引起沙丘之亂,趙武靈王被活活餓死,趙國的實力也逐漸削弱。所以說,並不是事事都由君主說了算,你沒有正當的理由,是不能輕易廢掉太子的。

這些疑慮和隱患劉邦自然知道,況且大漢王朝新建,絕不能出現一絲動盪。

當時戚夫人得寵,一直想要煽動劉邦換掉太子,劉邦雖然心動,想要換掉太子,卻遭到了文武大臣們的反對,畢竟沒有什麼像樣的理由,對於維護嫡長子繼承製的大臣們來說,沒門!

為了保住劉盈的太子之位,大臣們甚至結成一派,和劉邦據理力爭。爭論中有號人物,名叫周昌,原本是個結巴,越急越說不成話的那種,爭不過劉邦,最後只能他賭氣說,“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欲廢太子,臣期期不奉詔!”

劉邦明知道太子劉盈軟弱無能,為何還要將皇位傳給他?

一場劍拔弩張的爭辯算是有個和緩的氣氛,原先劉邦見到大臣們都一邊倒的要保住劉盈,心裡也有些要放棄,奈何找不到臺階,這下週昌用他的結巴和賭氣逗笑了大家,事情也就順勢落下帷幕了。

劉盈是呂雉的兒子,呂雉的勢力,就連劉邦也不能小瞧。呂雉曾以一個富家小姐的身份嫁給劉邦,算是患難夫妻,兩人一起顛沛流離,經歷了那麼多的風風雨雨,於情於理,劉邦也不能對她做出什麼忘恩負義的事。呂雉是個女強人,她也不是好惹的。

除了呂雉本人外,還有她的家族也是一個不容小覷的力量。從劉邦起事開始,呂家就充當了一個後背力量,劉邦彭城戰敗後,投奔呂雉的哥哥呂澤,並重新調整作戰方案,組織隊伍對抗項羽。

劉邦明知道太子劉盈軟弱無能,為何還要將皇位傳給他?

西漢建立後,呂家的勢力更加龐大,這讓劉邦不得不有所顧慮,如果廢了太子劉盈,戚夫人和她的兒子如意肯定鎮不住。如果不能,將會是又一場內亂。

所以說,其實劉邦從頭到尾都很清楚,劉盈即使軟弱無能,他也要出於全局考慮,將皇位讓給他,畢竟對一個帝王來說,江山社稷的安定才是最重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