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味人间吃货指南——海西篇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位于中国青海省的西部,是青海省下辖的一个自治州,由于位于青海湖以西而得名。自治州首府位于德令哈市。北邻甘肃省酒泉市,西接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南与本省玉树、果洛藏族自治州相连,东与本省海北、海南藏族自治州相毗邻,是青、甘、新、藏四省区交往的中心地带。

特色小吃:德令哈手抓羊肉、德令哈酸奶、德令哈糌粑、景阳杂碎汤、炕羊排、烤全羊、烤血肠、烤羊肉串、手撕藏牦牛肉、糌粑。

糌粑

美味人间吃货指南——海西篇

糌粑是青海省海西藏族自治县的特产。实际上糌粑是藏族人一日三餐的主食。糌粑是用青稞制成的炒面,制作方法是将青稞麦炒熟、磨细、不经过筛滤去皮儿成的炒面,类似于我国北方的炒面。藏族吃糌粑,通常是先把少量的酥油茶倒进碗里。加点糌粑面,用和搜不断搅捏,直到成团后送嘴而食。

德令哈酸奶

美味人间吃货指南——海西篇

是乳汗发酵酿制成的半凝固体食品,有“达雪”(用提取酥油后的酪浆制成)和“俄雪”(用没提过酥油的奶做成)两种。由于酸奶是牛奶经过发酵作用的食品,所以营养更为丰富,也较易消化。

手抓羊肉

美味人间吃货指南——海西篇

手抓羊肉是青海高原牧民对羊肉的一种独特吃法。因吃时一手持刀切割,一手抓肉入口而得名。烹调方法十分简单,先以新鲜羊肉用水煮熟,再加盐或蘸盐即可食用。经过烹制的羊肉熟而不烂,肉味鲜美。原为牧民在游牧过程中的一种简便进餐方法,现已成为富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风味食品之一。

干拌

美味人间吃货指南——海西篇

干拌是一种先经水煮,而后加入丰富的佐料炒制而成的拉面,辣椒和醋可根据自己的饮食习惯添加,别送一碗牛肉清汤,味道独特、极为爽口。干拌面的份量很足,如果不够的话,还可以另加一个烤馍,总共不过6元钱左右,价廉物美。

奶皮

美味人间吃货指南——海西篇

奶皮也叫干奶酪,和西餐中称作"忌司"的相似,是青海农牧地区农民用牛奶制成的著名土特产品之一,为牛奶制品中最可口的营养食品。其制作历史已近百年。有名的奶皮产地是海北藏族自治州的门源回族自治县。奶皮的制法是将鲜牛奶入锅煮熟后,控制火力,微火烘煮,并不断搅动,使水分慢慢蒸发,奶汁浓缩,在锅底凝结成一个圆形的黄色奶饼,放凉处阴干,即成。奶皮纯黄夹白,油渍点点,蜂窝沙孔满布,入口奶油溢香,酥柔味美,不油不腻,营养丰富,不但可供日常食用,而且更是逢年过节、迎亲嫁女待客的上品,也是探亲访友、慰问老年病人的礼品。老年人喜把奶皮切成小块泡在奶茶中食用。若切盘上席,作为干果软糖,则是很好的奶油小吃。

杂碎汤

美味人间吃货指南——海西篇

青海人民把杂碎汤泡馍看成是最美好的早餐。它既能补身、耐饥,又能抗寒。杂碎是指煮熟的牛羊的头、心、肺、肠、胃、四蹄等,俗称“下水”。它又分两种,即“牛下水”或“牛肉杂碎”、“羊下水”或“羊肉杂碎”。杂碎汤就是杂碎煮成的汤,即下水下锅后,加调料、山楂等物,文火煮,肠肚烂后捞出,继续煮头蹄,去上层油 凝固(称“化油”),全部捞出备用。汤中加一些干葱丝、绿芫荽等调味品。杂碎汤香味浓、不腻、补身。

焜锅馍馍

美味人间吃货指南——海西篇

青海人不叫馒头,而称馍馍。“馍馍”只是一个总称。青海农业区和半农业区各族人民常吃的馍馍千姿百态,品种繁多,如花卷、油包、油饼、曲连、油香、炉馍馍、馒头(祭祖用的大馍馍)、焜锅馍馍等等。它们是逢年过节,串亲访友经常携带的传统礼品,也是每饭难离的主食。其中最受人欢迎也最普遍的,是焜锅馍馍。

什锦人参果

美味人间吃货指南——海西篇

什锦人参果:用青海牧区特有的蕨麻(人参果)为主料,并配以青梅、京糕、薏米、莲子、核桃仁、葡萄干、冰糖等料制作而成的甜味菜肴。制作方法:先将人参果洗净褪皮,和莲子(去心)。薏米一起上笼蒸熟。葡萄干也洗净略蒸。把青梅、京糕切成小丁,后用水化开冰糖,滤除杂质,放入已蒸熟的人参果里和青梅、京糕、薏米、莲子、核桃仁、葡萄干等,烧开后略加团粉勾芡,即可装汤盆上桌。

发菜蒸蛋

美味人间吃货指南——海西篇

青海高原盛产的发菜是山珍之一,在封建社会作为供奉皇室 的一宗贡品,唐、宋时已远销国外。现在,由于“发菜”和“发财”的谐音,既讨吉利,又可寄托乡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