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解體的歷史原因是什麼?

繽匯


關於蘇聯解體,很多人會認為是勃列日涅夫上臺後的大量提拔親信,以至於特權階層的形成(當時以勃列日涅夫為核心的特權階層共有300多萬人之多,佔整個蘇聯總人口的1.5%),國家貪汙腐敗橫行,再加上後來戈爾巴喬錯誤的改革措施,以至於世界上的超級大國蘇聯解體。


其實這個認知是非常表層的,因為蘇聯本身其實就不能算一個非常嚴格的國家,隨著一戰後社會主義陣營崛起,一個由15個權力平等的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自願聯合而組成的暫時性聯邦國家。它的主體是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等到烏克蘭、白俄羅斯、南高加索聯邦加入之後,逐改名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簡稱蘇聯。

所以當時的蘇聯其實更相似現在的歐盟,因為在《蘇聯成立條約》中規定,每個加盟共和國都保留自由退出聯盟的權力。也就是說蘇聯中央政府的政治權力要比美國這種州政府聯邦國家落上許多。




所以,正如我們有句老話說的,世界上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當時蘇聯領導人錯誤的改革政策,腐敗的政府再加上冷戰的效應固然是蘇聯解體非常重要的因素。但是換句話說,這種自由的聯盟的形式,解體不過是時間早晚的事情罷了,因為不管是從文化、地域、文字上面,他們的認同感就非常低。

正所謂:大難臨頭,各自飛。才是蘇聯解體真正的原因。


三觀粉碎機


蘇聯是在蘇維埃政權基礎上面建立的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但是從十月革命開始,到後來蘇聯的轟然解體。彷彿是曇花一現一樣,曾經的龐然大物突然消失。我們作為後來人,究竟該如何評價蘇聯? 蘇聯解體又是因為什麼原因?

內部矛盾激化,階級層次固化嚴重

我們先說一下蘇聯內部存在的問題。首先第一點是階層固化嚴重。斯大林雖然領導了蘇聯人民取得抗戰的勝利,但是在抗戰之後,卻犯了很多領導者一樣的錯誤。論功行賞雖然是對的,但是偏偏不該進行“終生制度”。一些當年參戰的老兵被賦予了大量特權,很多人在自己的位置上做到死。

隨後赫魯曉夫上臺,曾經試圖改變過這種局面。但是因為動了太多人的利益,結果被人趕下政壇。勃列日涅夫上臺的時候,又是一個十足的草包,連主席的位置都是靠撿漏得來的。等到勃列日涅夫在主席的位置上病逝之後,蘇聯的這種幹部終身制度想改也改不動了,因為完全固化下來。


經濟發展畸形,人民生活水平差

第二個問題就是蘇聯的經濟模式,已經完全發展成了畸形。由於蘇聯為了實現與美國進行霸權爭奪的目的,以犧牲農業為代價大力發展重工業。同時發展的模式更是粗、大、快,嚴重拖累了蘇聯的經濟發展。再加上眾多領導人的盲目改革,漸漸的把蘇聯往死亡推進。

蘇聯解體的時候,可謂是千瘡百孔。但是他曾經能夠和美國叫板,說明死了的駱駝都要比馬大。蘇聯解體之前,生活在這裡的人們生活水平究竟怎麼樣?

斯大林時期人們剛剛從戰爭中解放,通過一系列的措施,只在一定程度上的改善了人們的生活。看一個國家是否是發達國家的標準,可以通過人均收入來粗略的估計。蘇聯人民的收入主要是包括了:工資、集體農莊的報酬,國家和企業的福利,以及個人的副業收入。

經過中間幾次的改革制度,蘇聯的名義收入和實際收入曾經出現過快速的增長。比如說從1955年到1982年之間,蘇聯人民的平均工資從71.8盧布漲到了177.3盧布。同時蘇聯盲目的實行計劃經濟,也在國內實行了比較高的福利政策。比如說在1983年的時候,蘇聯曾經投入1345億盧布用於社會消費基金。

我們再看一下蘇聯人民的衣、食、住、行方面。從1965年到1985年的20年時間,蘇聯人民對於紡織品的人均消費,從26.5平方米增加到37平方米,棉製品增長了36%,絲織品增長將近90%,和當時西方發達國家不相上下。但是在服裝的質量上面,就比不上西方國家了。

在吃的方面,其實蘇聯在50年代中期的時候,就把糧食產量保持在600公斤每人,口糧問題基本是可以了。同時從1960年到1985年的25年時間,蘇聯人民在肉、奶、魚上的消耗也是大幅度上升。和當時的國際水平相比,基本上是屬於中上水平,和西方國家還有所差距。


二戰結束的時候,蘇聯人均住房面積不足七平方米。等到1985年的時候,也只不過是十幾平方米。所以從住房方面上來講,蘇聯和西方國家的差距還是很大。至於在蘇聯家庭耐用消費品上面,儘管比不上西方國家,但是還是足夠的。比如說在1982年每百戶就有91臺電視,89臺冰箱,71臺洗衣機。每千戶居民就有25輛汽車,和西方國家還是有差距。

但是由於蘇聯的畸形發展,這些經濟繁榮只是表面上的。基本上從1985年開始爆發出各種問題,蘇聯人民的生活水平開始急劇下降,當時的肉奶蛋甚至成為了短缺商品。到了1991年蘇聯解體前夕,1200多種消費品種有1100多種短缺商品,40%到50%的蘇聯人生活在貧困線邊緣。

蘇聯的解體是多方面、多層次的原因,他的解體將會是必然。內部矛盾突出,外部又有美國的虎視眈眈。如果說到底是哪位領導人,致使蘇聯推向深淵,其實每個領導人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列寧將蘇聯帶來生,斯大林將蘇聯帶向病,赫魯曉夫讓蘇聯病入膏肓,波烈日捏夫治死了蘇聯,戈爾巴喬夫掘好了蘇聯的墳。


另外要說的是蘇聯算不算髮達國家,其實勉強算得上,只是他的發達有點虛,經不起時間去打磨。可是蘇聯實行非常高的福利政策,雖然在匯率上達不到發達國家標準,但是在購買力上還是可以的。


史之策


蘇聯解體的內在原因,是一個老大帝國,失去自我更新能力,日益老化,官僚積習,創新無力,資源浪費,最終失去活力。

蘇聯解體的外在原因,是與美國展開無窮盡的軍備競賽,寶貴的資源未用於國家發展,浪費在不同方向的軍備上,軍備競爭還不能轉化為高科技成果。這個外在原因存在兩面性,美國當時也是強弩之末了,冷戰結束後好多年硅谷才爆發的,社會資源也撐不下去了。為何蘇聯先垮,就涉及下面要談的蘇聯解體具體原因。

蘇聯解體的具體原因,戈爾巴喬夫。這個人到底是不是美國派往蘇俄的深海,一直有爭議。他是深海,不必多談了。他不是深海,那就是諜戰的最高境界:讓一個敵人不知不覺的為己方工作,他還覺得自己在做很高尚的事情。

總體上說,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健康,不會被對手拖垮。如果不慎弄上來一個敗類當元首,會損失很大,可如果足夠強健,至少能不黃攤兒。

蘇聯解體,一個值得深思的笑話。

(全文完)


李牧


我提供一種新的視角,來論證這個問題,

要想回答這個問題,就在判斷意大利和德國東邊的歐洲,是不是歐洲的問題。

地理上這個問題十分容易回答,無疑屬於歐洲,但是,歷史學上,人們回答這個問題就有點疑問了。

正是這一疑問,導致了對歷史趨勢和軌跡的定性和判斷。

我們可以通過,中亞人口生育率與東歐的比較,發現兩者的區別。

2016年,中亞各國

哈薩克斯坦,總和生育率是2.73

吉爾吉斯斯坦,總和生育率是3.1

塔吉克斯坦,總和生育率是3.36

烏茲別克斯坦,總和生育率是2.46

土庫曼斯坦,總和生育率是2.89

阿富汗,總和生育率是4.63

阿塞拜疆,總和生育率1.94

格魯吉亞,總和生育率2.0

2016年,東部歐洲一些國家

烏克蘭,總和生育率1.47

波蘭,總和生育率1.32

羅馬尼亞,總和生育率1.58

俄羅斯,總和生育率1.75

愛沙尼亞,總和生育率1.58

希臘,總和生育率1.33,

克羅地亞,總和生育率1.4

白俄羅斯,總和生育率1.73

立陶宛,總和生育率1.7

匈牙利,總和生育率1.45

保加利亞,總和生育率1.53

看的出,中亞地區的國家的總和生育率遠遠高於歐洲東部的總和生育率,接近高出一倍。人口和經濟在沒有明顯干預的情況下,是有一定的聯繫的。東部歐洲,和曾經長期深深受到歐洲管理的中亞地區,依然具有發展水平的差別。

更何況更加遙遠的中國呢?

足見,東部歐洲從歷史發展過程來說,更加傾向於歐洲,而不是亞洲。

歐洲,在資本主義時代,是領先於世界的,那麼強者不能恆強,下一個時代的領導者就不會是這一個區域中誕生。巴黎公社是一次嘗試,東歐在漫長的人類進化發展史中,也只能作為領先地區的新時代的嘗試,就如同中國在宋元明對資本萌芽的嘗試一樣,是不能夠成功的。

歷史選擇的國家,一定是一度非常落後的國家群體裡的,又有一定悠久歷史元素的國家,充當下個時代的領導者,將新事物萌芽發展起來。歷史是斤斤計較的,

1860年,東部歐洲開始了有深度的社會調整,並且成功的在一次世界大戰前完成了第一次工業革命。而同期,中國只是接觸了工業革命,遠遠沒有完成工業革命,這就是差距,這就分別出了誰是先進大區的國家,誰是曾經或者未來領先大區的國家。

東歐是西方的東歐,歷史已經證明了這一點。我們的觀念應該跟上歷史的腳步,

這就是,東歐走向復辟的原因。


正切之餘弦


戈爾巴喬夫的改革,有利於國家,但是不利於蘇共的獨裁統治。軍隊國家化,無法黨指揮槍,黨衛軍無法通過暴力手段鎮壓反對派。新聞輿論自由化,不利於蘇共用謊言欺騙民眾。經濟改革的失敗,民生嚴重惡化。危及蘇共執政的合法性。有利於國家的改革必然不利於蘇共的獨裁統治,蘇共的利益與國家、人民的利益是對立的。蘇共滅亡是必然的,不滅亡那是偶然的。時間問題罷了。蘇聯解體了,原來的蘇共既得利益者依舊脫下紅色外套披上新裝成為新社會的權貴,依舊影響著俄羅斯的政治經濟。所以,俄羅斯並沒有實現完全的民主自由。對於敵人,必然要清洗,還富於民。


鐵筆著信史


1991年12月25日,深夜,當中情局叫醒睡覺的美國總統,彙報了蘇聯聯邦共和國解體,睡眼朦朧的總統一下子睜大了眼晴,十分驚訝,並不斷說,這不是好事情。估計美總統擔心蘇聯的核彈四分五裂,沒有監管吧,一旦流入黑市,升起兩個太陽,害怕至極。蘇聯的工業頭重腳輕,一切計劃經濟,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用品奇缺,由於大力發展重工業,一切以軍事為首要任務。阿富汗戰爭,嚴重拖累了蘇聯的財政,蘇聯的財政百分之五十靠石油收入。在六十年代末,由於石油漲幅大,蘇聯用這筆錢大量造坦克飛機,在東德,鐵甲滾滾,讓西方望而生畏。可好景不長,美國使了個絆腳石,聯合中東主要產油國,增大產量,壓低價格,使石油大跌。蘇聯財政吃緊,各個加盟國勾心鬥角。蘇聯體制僵化,非市場經濟,一切以計劃經濟,國內貪汙式腐化。1984年,當美國總統宣佈實施星球大戰計劃,蘇聯就坐不住了,耗費無盡的人力財力追趕。當戈爾巴喬夫上臺後,面對國內矛盾重重,拋出新思維,向西方伸出欖橄枝,大刀闊斧,改革。一次,蘇聯代表團來北京,就戈爾巴喬夫改革一事,我國一位領導人不禁憂心衷衷地說,戈爾巴喬夫這個人,不可理喻,不從下層群眾開始,而從上層建築開始,不是個好的兆頭!而中國的改革開放,是反映大眾的心聲,正在黑暗中摸著石頭過河,人民群眾盼望改革,盼望士地下放到戶。而戈氏的新思維,一下子觸動了高層建築的利益,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如今的戈爾巴喬夫,七八十高齡,正在為一家人的生計奔波,昔日的蘇聯總統,一下子淪為平民,每當坐在家裡,看著屏幕上的俄羅斯總統普京,弋氏心裡的滋味如何?只有戈氏自已心裡清楚,畢竟八十年代末,報刊雜誌上封面印著當時世界十大風雲人物,戈爾巴喬夫首當其中,額頭上的疤痕被技術處理掉了,好帥啊!


丫AkE


蘇聯崩潰的緣由是極端複雜的,有內因也有外因,有遠因也有近因,有客觀緣由也有客觀緣由,但最基本緣由就在於蘇聯74年的社會主義反動與建立中,一直 沒有認識分明什麼是社會主義以及如何建立社會主義這一關係社會主義制度生死存亡的大問題,固然從斯大林之後的歷屆蘇聯指導人認識到了斯大林形式存在的嚴重 弊端,但是由於沒有提出一個指導蘇聯變革開放的科學的、具有蘇聯特徵的社會主義理論,也沒有一個根據科學理論制定的正確的道路、方針、政策,更沒有采取正 確變革的方式、辦法與程序。從基本上說,歷次變革都沒有打破傳統的社會主義體制,所以蘇聯的變革固然歷經38年,潮起潮落,但究竟未在蘇聯找到一條既契合 馬克思主義根本原理,又與蘇聯國情相契合的、具有時期特徵的、能極大地解放與開展消費力,完成共同富有的社會主義強國之路。沒有把社會主義制度與市場經濟 相分離,發明出比資本主義更能促進社會消費力開展的有效體制,使蘇聯的社會主義最終走向了死亡。

(一)內因與外因

  在剖析蘇聯崩潰的諸多緣由的互相關係時首先遇到的就是內因與外因的關係,即蘇聯崩潰主要是由於蘇聯自身的政治經濟緣由,還是由於帝國主義“戰爭演化”戰略和陰謀團結活動的結果。

   誠然,從“十月反動”成功和蘇聯降生的第一天起,帝國主義就把搞垮蘇聯和整個社會主義作為它們對外戰略的目的。戰前它們採取武裝推翻的“扼殺”戰略,遭 到失敗。戰後以後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對蘇聯轉為實行“遏制”戰略,即用政治的、經濟的和軍事的“對立力氣”遏制蘇聯和共產主義思想在世界擴展影響。“遏 制”戰略同時也包含“戰爭演化”的內容。初期是把蘇聯的瓦解寄予在幾代身上,寄予在經過施加壓力使蘇聯政策軟化和變化上;後來是經過“思想解除”,惹起 “不受歡送的比照”,“播下不滿的種子”,以期“有朝一日解除戰爭演化之國”。布什出任美國總統後進一步提出“超越遏制”戰略,從此,美國對蘇政策主體轉 為“戰爭演化”戰略,即經過政治、經濟、外交和文化等手腕,使蘇聯對外開放、對內實行民主化,逐漸歸入西方政治經濟體系。與此同時,在看待蘇維埃聯盟問題 上,美國的政策是支持民主方向下的民族主義,以各種方式支持民族別離和共和國獨立,以期到達肢解蘇聯的目的。

  西方國度的“戰爭演化” 戰略對蘇聯劇變和崩潰確實起了重要作用,但是,“戰爭演化”戰略能否得逞,歸根結底取決於蘇聯自身的狀況。馬克思主義的辯證法以為,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 因是變化的基本,外因經過內因才而起作用。在蘇聯劇變和崩潰的緣由上,蘇聯社會自身的問題是主因,西方國度的“戰爭演化”戰略是輔因。第一,美國總統布什 提出“超越遏制”戰略,是在戈爾巴喬夫擔任蘇共中央總書記並提出新思想之後。戈爾巴喬夫停止的以民主化、公開性和多元化為主要內容的政治體制變革,為西方 國度施行“戰爭演化”戰略提供了就好的時機和條件。第二,戈爾巴喬夫“新思想”的提出和政策的轉變,其社會背景是蘇聯同美國軍備競賽和經濟競賽雙失敗,是 蘇聯傳統政治經濟體制障礙消費力開展,社會經濟政治蘊藏著深入的危機。第三,廣義地說西方國度的“戰爭演化”戰略由來已久,在50年代中至80年代中的整 個時期蘇聯指導人對此還是有警覺的。赫魯曉夫固然提出戰爭共處的對外道路,但沒有放棄國度利益,否認國際上的階級鬥爭,認同西方價值觀,在國內反攻反社會 主義和民族別離主義實力猖狂進攻、美國等西方國度強力施壓下不時潰敗,才招致蘇聯崩潰和劇變。第四,西方國度的“戰爭演化”戰略歸根結底是兩種社會制度的 經濟競賽,是蘇聯形式與西方經濟制度哪個更有利於消費力開展的競賽。在蘇聯形式促進消費力疾速開展的時期,帝國主義的“戰爭演化戰略”是決不會得逞的,到 70年代新科技反動興起之後,蘇聯形式不合適新科技開展的請求,經濟進入中止時期,而西方市場經濟合適科技反動,經濟進入新的開展時期。正是這一基本原 因,加之戈爾巴喬夫的錯誤道路,招致西方國度“戰爭演化”戰略的得逞。

  (二)直接緣由與基本緣由

  在剖析蘇聯崩潰 緣由的互相關係上,又一個重要的問題是如何認識戈爾巴喬夫時期要素和戈前時期要素在蘇聯崩潰上所起的不同作用和互相關係。我們以為,戈爾巴喬夫的錯誤路 線、方針和政策是蘇聯崩潰的直接緣由,而蘇聯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與聯邦制國度構造的矛盾和傳統體制與社會消費力的矛盾是蘇聯崩潰的歷史本源。

  1.蘇聯崩潰的直接緣由

   說戈爾巴喬夫的錯誤道路、方針和政策是蘇聯崩潰的直接緣由,首先是由於蘇聯崩潰發作在戈爾巴喬夫任內,是作為戈氏“變革”的直接結果和最終結局而呈現 的。有一種觀念以為,蘇聯崩潰發作在戈氏任內,不等於戈氏有義務,更不等於是戈氏的義務事故,好像一個絕症病人死在一個大夫值班時間內。但是,蘇聯患的既 不是絕症,戈氏也不是沒有直接義務。

  蘇聯的出路本有兩種可能,而不是一種可能。雖然戈前時期存在種種問題,為聯盟崩潰留下隱患、積聚 矛盾、構成土壤和根底,但是這些問題並非絕症,聯盟的出路並非必定是崩潰。假如執行一條正確的變革道路、方針和政策,對傳統經濟體制停止基本變革,對政治 體制停止恰當變革,同時留意不給反黨反社會主義分子和團結國度的民族別離主義分子以可乘之際,那麼蘇聯不是不能夠防止崩潰,其所存在的經濟、政治和民族等 問題不是不能夠逐漸處理。但是,戈爾巴喬夫執行的是一條錯誤的變革道路、方針和政策,為反黨反社會主義分子和民族別離主義分子提供了極好機遇,為蘇聯崩潰 提供了促使矛盾總迸發,並使可能性變成理想性的條件。從這個意義說,對蘇聯崩潰起了決議性的作用。

  在蘇聯崩潰上戈爾巴喬夫的錯誤不是 認識問題,也不只是操作問題,更嚴重的是準繩性、道路性錯誤。聯盟構成的根底是社會主義道路,各共和國為了完成社會主義的共同目的,達成共同繁榮和美妙的 將來而分離在一同;聯盟賴以維繫的最重要紐帶是黨的統一指導。而戈氏“變革”竟全面否認完成理想社會主義制度,向西方政治經濟制度認同;全盤否認黨的歷 史,削弱黨和否認黨,實行多黨制,放棄黨的指導位置,最後自行瓦解黨。這一切在政治上是屬於否認黨否認社會主義的右傾道路錯誤,在關係聯盟命運上搞的是挖 掘聯盟存在的根底和撤除聯盟維繫的骨架,因而對聯盟崩潰負有直接義務。

戈爾巴喬夫沒有同民族別離主義停止應有的鬥爭。固然1922年 聯盟條約規則了加盟共和國主權和退盟權,但是後來退盟法又規則能否退盟必需經全民公決決議。蘇聯於1991年3月就聯盟出路舉行了全民公決,在多數加盟共 和國參與全民公決,多數公民同意保存蘇聯的狀況下,戈爾巴喬夫不是應用全民公決的結果,同民族別離主義停止堅決鬥爭,在必要時採取果斷措施維護法律的尊 嚴,而是拋開全民公決,妄圖經過與葉利欽等少數指導人會談決議蘇聯的命運,結果不是適度分權,而是向民族別離主義不時妥協和退讓,無限度地供認共和國主 權,招致聯盟失去賴以存在的根底和條件。

  在蘇聯崩潰過程中呈現的民族和主導共和國,其主權請求絕不是居於主導位置,起著決議性的作 用。俄羅斯是主體民族和主導共和國,其主權請求絕不是權限劃分問題,而是與聯盟中央搶奪最高指導權問題;其獨立決不是中央分立問題,而是聯盟崩潰問題。發 展下去,或者是戈下臺,或者是聯盟崩潰。戈爾巴喬夫對此不會不認識,但是思想的右傾、政治的脆弱和個人的利益使他不是抓住主要矛盾採取有效措施維護國度統 一,而是讓葉利欽牽著鼻子走,一味妥協和退讓,哀求保存一個總統職位。但是“覆巢之下豈有完卵”,毀了蘇共和聯盟豈有總書記和總統的安身之地。

  2.蘇聯崩潰的基本緣由

   在蘇聯崩潰的戈爾巴喬夫時期要素和戈前時期要素的互相關係上,前者是直接緣由,後者是基本緣由。由於第一,戈爾巴喬夫變革的社會背景是蘇聯傳統體制特別 是傳統經濟體制障礙消費力開展,社會政治經濟孕育著深入的危機。第二,戈爾巴喬夫變革惹起社會各種矛盾的總迸發,而之所以迸發是由於在此以前矛盾已長期積 累,到達只需一根導前線的水平。第三,戈爾巴喬夫變革執行的是一條右傾道路,右是“左”的反動,是由於“左”的道路長期統治,形成的問題相當嚴重,以致於 能讓右傾道路禍國一時。從總結經歷經驗的角度思索,從處理基本問題的角度思索,重點應是剖析蘇聯崩潰的本源,剖析傳統體制的弊病,提出相應對策,確保國度 統一和繁榮興盛。

  那麼蘇聯崩潰的歷史本源或基本緣由是什麼呢?我們以為,蘇聯崩潰的基本緣由是蘇聯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與聯邦制國度構造的矛盾和傳統體制與社會消費力的矛盾。

   ——嚴重不順應時期請求的蘇共政治體制。在原蘇聯蘇共是執政黨,但長期以來蘇共缺乏黨內民主,長期以黨代政,構成了個人集權制、職務終身制、幹部任命 制。個人集權制使蘇共及其幹部構成具有特殊利益、卻與大眾越來越疏遠的“共同體”;職務終身制招致大批庸人進入和滯留在指導層和變相任命制,不允許黨員對 黨的詳細政策有任何不同見地,構成了選拔心腹和保官的組織道路。這“三制”害慘了蘇共。它使蘇共指導人以言立法,以言廢法,以人治替代法治,最終使蘇共脫 離了人民。

  ——蘇共官員貪汙墮落嚴重。在“8·19”事情之前,蘇共各級黨組織已在很大水平上被官僚階級、糜爛分子所控制。黨同人民 大眾的血肉聯絡,在許多中央曾經蕩然無存。首先,蘇共指導層一邊講人民是國度的主人,一邊卻由“公僕”們隨意做出損傷人民利益的決議。他們從特供商店低價 購置進口名牌商品和把子女送到西方留學;將國有企業化為私有;應用高通貨收縮率,經過取得和挪用鉅額貸款謀利,以至靠扣壓、推延發放工人工資經商;經過辦 銀行假破產併吞客戶資金……俄羅斯新聞媒介直言不諱地指出,俄國的爆發戶中,61%的人是靠將國有企業化為私有;而非常之九的私有企業老闆,是過去社會主 義企業的指導人。美國一個特地研討俄羅斯問題的工作小組擔任人弗蘭克·奇福德說:“(蘇聯)是獨一在本人的葬禮上致富的政黨。”其次,蘇共指導人不許人民 對政策有任何見地,置人民的呼聲於不顧。例如,烏茲別克老百姓給蘇共中央寫了大量的信,反映種種兩袖清風和奉公守法問題。這些信都轉到了烏茲別克共和國黨 中央,請求停止調查,但得到的答覆千篇一概,或者說查無實據,或者說已做了處置。1980年至1983年這短短4年時間裡,蘇共中央收到來自烏茲別克的這 種信件就有幾萬封,卻不奏效果,這顯然會招致人民大眾對黨的愈加不信任。

  蘇聯崩潰前不久,蘇聯社會科學院曾停止過一次問卷調查,被調 查者以為蘇共仍可以代表工人的僅佔4%,以為代表全體人民的佔7%,以為蘇共代表全體黨員的也只佔11%,而以為蘇共代表黨的官僚、代表幹部、代表機關工 作人員的,竟佔85%!也就是說,絕大多數蘇聯人民並不以為共產黨是他們利益的代表。在這種狀況下,人民乃至普通黨員自然不會再有當年捍衛蘇維埃政權和社 會主義國度那種政治熱情和貪生怕死的肉體了,對蘇共的倒臺冷眼旁觀,以至呈現在對立陣營中,都是不奇異的。從某種意義上說,正是蘇聯黨群關係的首先崩潰, 才招致了蘇共和蘇聯崩潰的悲劇。

  ——高度集中的方案經濟體制,嚴重障礙了消費力的開展和人民生死水平的進步。原蘇聯高度集中方案經濟 體制規則,國度的一切經濟活動均由中央方案決議,形成共和國失去經濟決策權;資源歸屬、企業從屬、產品物資和財政收支高度集中於中央,共和國既無權也無力 綜合開展地域經濟;產業政策和消費力規劃依照全國的地域專業化分工停止,形成許多共和國經濟“殖民地化”,構造單一、消費落後、生活低下。高度集中的經濟 體制,約束了中央和民族地域的積極性。這一切構成了共和國經濟主權請求和民族別離的歷史本源。

  ——高度集中的方案經濟體制形成經濟發 展的一切動因不是產生於體制內,而是來自體制外。消費的目的是完成國度方案,體制內沒有構成滿足人民需求的運動機制;產權虛位形成體制自身缺乏內在動力, 企業運營和勞動者的動力不在體制內,而來自外部發動;排擠商品貨幣關係,排擠市場競爭,閹割了體制的效率機制,構成數量型經濟和消耗型經濟。由此產生這種 體制的致命性弊端就是障礙科技進步,特別不順應現代高科技開展的請求,招致經濟開展粗放運營,經濟構造比例失衡,產業級次嚴重落後。這一切形成蘇聯經濟長 期存在短缺性經濟危機,經過長期的效率降落,最後迸發衰退性經濟危機。蘇聯形式帶給人們的不是富有的社會主義,而是危機的社會主義,並與西方興旺國度構成 宏大反差,這就是蘇聯崩潰的基本緣由。


方言講史


任何政權只要民心喪盡,眾叛親離,失道寡助,就必然崩潰垮臺。蘇聯官僚集團控制、壟斷了國家的一切,對人民實行了殘酷的經濟剝削和政治壓迫,比沙皇時代還殘暴,老百姓怨聲載道,心中充滿了對統治者無比的仇恨和怒火,在一定的條件下就象火山下被擠壓的岩漿一樣猛烈地噴發出來,這是任何力量都擋不住的,能不迅速坍塌解體嗎?就象當初的大清一樣,雖然“有兵在”,但也逃脫不了滅亡的命運!至於說是“美國的陰謀”,純粹是騙人的鬼話!你怎麼不“陰謀”一回把美國解了體?那才是本事!


敖包相回


關鍵是出了修正主義。什麼是修正主義?許多人搞不明白。修正主義在中國古代春秋戰國時期,曾經成功的把晉國一分為三(韓,趙,魏三國)。韓趙魏是晉國的大臣。因此不難理解什麼是修正主義了。修正主義就是把國家一把手幹掉。這種事也可以發生在民營企業。民營企業的重要管理人員,把總裁幹掉,自己成為總裁。國有企業也可以發生,重要副手把一把手幹掉,自己成為一把手。等等,就是修正主義。蘇聯的主要問題是出了修正主義。


文林153202312


一一窮途末路,必然中的必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