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值30億,讓阿里、騰訊競折腰的小紅書還能繼續紅下去嗎?

剛剛迎來5週年店慶的小紅書,喜提3億美金融資,在融資名單中,電商巨頭阿里和社交寡頭騰訊赫然在列。

估值30億,讓阿里、騰訊競折腰的小紅書還能繼續紅下去嗎?

小紅書歷史融資表

電商市場早已經是紅海一片,小紅書能夠獲得兩大電商巨頭的青睞,足以證明小紅書的“社交+電商”模式已經殺出重圍。截至2018年5月,小紅書用戶接近1億,緊追大熱的抖音。同時,小紅書創始人瞿芳和毛文超表示,在近1億用戶中,小紅書的月度活躍用戶接近3000 萬,是一年前的三倍,去年6月,小紅書週年慶,開售兩小時銷售額破一億元。雖然相距天貓雙十一銷售額甚遠,但做為一個沒有老品牌做背書的跨界電商後起之秀,這份答卷對小紅書來說已經算得上精彩。

估值30億,讓阿里、騰訊競折腰的小紅書還能繼續紅下去嗎?

成長快速的小紅書

其實早在以前,一直以內容分享起家的小紅書就有做電商的計劃,小紅書創始人毛文超也表示:“對做電商沒有價值的內容,不應該出現在我們的社區裡面。”

社交+電商並不是小紅書獨創,但是小紅書走出了屬於自己的一條“妖路”——明星效應、粉絲流量帶貨。而且作為流量明星入駐小紅書,不僅帶來了熱度,還讓一些明星翻了身,林允就是一個比較典型的例子。2017年入駐小紅書後,在小紅書上颳起一股“鄰家少女風”,因為推薦的東西足夠接地氣,順利從演技垃圾的“星女郎”逆襲成為“新晉美妝博主”、“新一代帶貨女王”,除了林允,范冰冰在小紅書上共發文53篇筆記,粉絲量達到993.1萬人,經她推薦的產品一度脫銷斷貨,代購紛紛喊話范冰冰:“快把小紅書卸載了,好好拍戲吧,代購們都快累死了。”長篇詳細的筆記讓范冰冰在小紅書完成了由演員到美妝博主的轉變,成了實力帶貨女王。

估值30億,讓阿里、騰訊競折腰的小紅書還能繼續紅下去嗎?

范冰冰小紅書賬號

估值30億,讓阿里、騰訊競折腰的小紅書還能繼續紅下去嗎?

林允在小紅書上的分享

不過,看似風光的背後,小紅書也難免遇到“成長的煩惱”:1億“小紅薯”能否撐得起30億美元的估值?他還能“紅”多久?

深陷假貨疑雲,口碑出現下滑

今年年初,小紅書一改一貫的低調作風,冠名了《偶像練習生》,並作為《創造101》的主要贊助商出現。根據艾瑞數據資訊顯示,自節目開播,小紅書的月獨立設備數環比增幅1月份達到了4%,2月躍升至20.9%,三月增幅更是達到38.4%,導流效果堪稱強大。

小紅書的用戶數量飛速攀升,月活日益增長,隨時而來的卻如同其它電商一樣,陷入了假貨疑雲。小紅書想要變現,就勢必結合電商,這也是符合創始人初衷的,只不過他一直以來都以不做電商的姿態在做著電商,讓一部分人忽略了他的本質。好了,我們言歸正傳,大家在網上購買產品時,最擔心的問題莫過於是不是正品,據中國電子商務投訴與維權公共服務平臺接到的用戶維權案例顯示,小紅書疑似售假、發貨慢、退款難等問題頻發,用戶投訴不斷。

有網友表示:“專櫃都沒出的款 你們假的已經戴起來了”。

估值30億,讓阿里、騰訊競折腰的小紅書還能繼續紅下去嗎?

網友吐槽小紅書售假

還有網友在微博上曝出自己在小紅書上買到假貨的經歷,即使是小紅書自營也難逃賣假貨的質疑。

估值30億,讓阿里、騰訊競折腰的小紅書還能繼續紅下去嗎?

用戶發微博稱在小紅書買到假貨

估值30億,讓阿里、騰訊競折腰的小紅書還能繼續紅下去嗎?

微博搜索“小紅書 售假”出來一堆消費者的控訴

商業模式引人詬病

小紅書上的明星KOL典範可以說非范冰冰和林允莫屬了,與他們在熒幕前的樣子不同,他們推薦的都是一些平價產品,林允的推從幾毛錢一張的隱形雙眼皮貼、11塊錢一瓶的火烈鳥睫毛膠,到百元以內的平價腮紅等,范冰冰也推薦幾塊錢一張的面膜,幾十塊的頸霜,但真的就是十足十的誠意推薦麼?稍微留心就會發現,范冰冰通過小紅書打造美妝博主人設,併成功吸粉後,已經開始在做自己的美妝品牌——FAN BEAUTY,或者兩個是同時進行的。林允推薦的產品有些確實自己在用,好用的話“種草”也無妨,不過,像MAC就是她本人代言的,所以說是商業植入,軟文也說的過去。這對於明星和平臺來說可謂是“一石三鳥”,平臺流量不愁了,明星靠這個成功洗白,立新的人設,廣告主也笑盈盈的達到了目的,可謂皆大歡喜。如果只是到這裡,其實無可厚非,畢竟好用又平價的產品,我們也受益了。

估值30億,讓阿里、騰訊競折腰的小紅書還能繼續紅下去嗎?

MAC宣傳海報——林允

不過,《齊魯晚報》的微信公眾號揭露:“在種草模式中很多明星大V推薦的商品自己沒有用過,所寫的內容都是編的。在小紅書、大眾點評等網購平臺,職業寫手將企業或者公關公提供的產品材料加工成生動有趣的‘用後感’,再通過相關渠道進行轉發推廣,這樣的‘網紅’商品製造模式已形成一條利益鏈。”所以有爆料稱很多明星的小紅書賬號都不是明星自己寫的,而是有一個團隊寫手在幫忙運作,這也是打造明星商業價值其中的一環。

相信很多小紅書的老粉已經非常明顯感覺到小紅書的改變了,15年接觸小紅書時,小紅書上的文章的質量還是非常優質中肯的,到如今的小紅書,身邊不少資深紅薯都感慨,早已不是當年的小紅書了,原以為他是女性知乎,沒想到卻成了一個明星加持的媒體平臺,在小紅書上隨便搜一個產品,都說好用,幾乎就沒有說不好用的,仔細研究那些測評分享文章,很多都是代購,或者具有賣家嫌疑。

被阿里、騰訊追著投,小紅書還能自由生長麼?

如今阿里和騰訊都已入局,藉助這兩大靠山,小紅書獲取可以進一步提高其變現能力。

但江湖中有一句話說的妙:阿里入局,寸草不生。不知道阿里此時是要做財務投資人的角色還是戰略投資人?不過巨頭們顯然都會有自己的算盤,小紅書一直努力在內容和電商的蹺蹺板上保持平衡,這兩大巨頭的加入顯然為這種平衡增加了變數。不過,既然是投資者,就意味著有話語權,也許不就的將來我們就可以看到阿里旗下淘寶、天貓,與小紅書的結合,騰訊社交與小紅書電商的捆綁,不知這樣的小紅書的變現之路將發展成何模樣。

歸根到底,產品是電商的核心價值。貨真價實,優質生活一直是小紅書主打的核心特色,如何提升產出內容的質量,在假貨氾濫的電商市場上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是小紅書面臨的最大挑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