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若此人不死,诸葛丞相一生岂会如此劳累,恢复大汉也未可知啊

三国时代,天朝三分,就团队作战能力而言,皇叔团队可能是较弱的,诸葛丞相劳累一生算是明证。另外两个创业团队局面则大为不同。看看孙权团伙,英雄谋士各负其责,有负责作战统帅的,有负责施政的,团伙里各方面的人才多多,大家伙的潜力可以大大的的发挥,占踞一方不足为奇;孟德团伙人才更不消说,智囊团队都能为后世贡献一个"军师联盟"的电视剧,到了后期乃至晋朝初,原始创业团队的光芒仍然闪烁。

如若此人不死,诸葛丞相一生岂会如此劳累,恢复大汉也未可知啊

与之相比,蜀汉团队就显得人才匮乏。诸葛丞相固然是奇才,军事上对魏国取得上风且扩张领土、内政上则让蜀汉家底子厚实,科技发明领域不让那些专家,如此全面性的奇才,无怪乎在当时及后世都受到高度推崇。但这也反应在诸葛亮没有足以帮衬他的团队,才让他无论大小事都要亲力亲为,说他是过劳死的历史代表还真不冤枉。难道诸葛果真如此悲催,打从出道以来就一直是独挑大梁的劳碌命?其实诸葛亮一生当中,曾经视三个人是能与他相辅相成的搭档。这三个人分别在不同时间点和他走到了一块,但因为不同原因最终不能相伴到最后。这其中一位让诸葛深感遗憾的男人就是士元,这个早殒的凤雏。

如若此人不死,诸葛丞相一生岂会如此劳累,恢复大汉也未可知啊

东汉末年是个比拚名声的年代,诸葛也有个响亮的外号"卧龙",这代表他深受荆州名士们的肯定,是日后发迹的重要资本。同一时期,有人获得了"凤雏"的称号,代表此人有足以和诸葛并驾齐驱的才能,他就是庞统,庞士元。如同电影、电视剧,小说有时为了故事性的喧染,难免会对历史做出改编,士元就是一个被过度改编的例子。传说中描述士元是个丑怪,行事作风又十分张狂惹人厌(以人物形象的塑造来说,如此鲜明地描述的确会记忆深刻难以忘怀);其实史书中对于士元的长相没有专门研究分析的篇幅,士元通常会不断赞美人优点,使众人都喜欢和他交往。

如若此人不死,诸葛丞相一生岂会如此劳累,恢复大汉也未可知啊

但书中却也十分美化士元,曾经描述士元被皇叔被轻视所以只能担任耒阳县令的小官,怀着被轻视的怨气,士元那是每日里喝酒玩醉不干正事,后来却只用半天时间把累积一百多天的事务处理完毕,并向皇叔等人表示老子不想干了的怨气。据史料记载,士元是曾担任耒阳县令,在任内职务工作完成的不太好,最后没能通过考绩就给免职了。

如若此人不死,诸葛丞相一生岂会如此劳累,恢复大汉也未可知啊

虽然登台亮相就落漆,凤雏肚子里还是有真家伙,史书没有说明他老兄在荆州期间的具体事迹,不过从他后来与先前立下大功的诸葛亮都担任军师中郎将的人事命令来看,庞先生这回干得相当不错。之后刘备应益州刘璋的邀请准备进入今天的四川一带,士元则以军师的身分一同前往。

如若此人不死,诸葛丞相一生岂会如此劳累,恢复大汉也未可知啊

对皇叔集团来说,为了实践诸葛恢复汉家的战略,此次入川,其实就是要干掉刘璋好夺走根据地。所以刚抵达蜀地,士元就表示:"听说刘璋要来迎接我们,干脆趁刘璋还搞不清楚状况时做掉他然后趁机占领川蜀!"刘备却说:"这会破坏我的形象,现在不宜轻举妄动。"被打枪的士元只能放弃斩首行动。 几个月后,刘备抢人地盘的企图曝光了,刘备赶紧和士元商量。士元立刻提出他有三条谋策。上策是挑选强将精兵不停赶路,突击敌巢成都;敌酋不善军事,准备工作比较差劲,我们可以找找机会试一试斩首行动。中策则是将率领白水军的敌军小杨、小高骗过来,搞掉他们,带着他们的手下弟兄向成都进攻;下计是不要那座白帝名城了,咱们到荆州,忽悠他们的势力和咱们一起干,争取早点灭了他们。"

如若此人不死,诸葛丞相一生岂会如此劳累,恢复大汉也未可知啊

刘备选择按照中策,告诉杨怀、高沛:"我荆州老家听说有危险,所以我决定要离开益州回去救援。"杨怀、高沛于是前来送行,结果带着随从进了刘备大营,正吃着宴席听着歌……突然就被刘备给杀了!

如若此人不死,诸葛丞相一生岂会如此劳累,恢复大汉也未可知啊

变脸飞快超翻书的皇叔趁势攻下要地——涪城,并举办庆功宴会。在喝茫然后,皇叔对士元说:"今日的宴会,真爽呀!"士元回答:"爽啥啊,攻占了别人的地盘,还要喝酒寻欢,这哪里是仁者的带兵之道呢?切!?"皇叔瞬间就变脸了。看看皇叔一连串的行为。璋哥请他来协助防御,不但好声好气的招待,还拨给刘备两万多人并提供丰富资源,结果刘备从没认真防御,只想着收买人心好找机会并吞人家地盘,然后又谋杀按礼节来送行的杨怀、高沛。可以说刘备入益州做得每件事都不地道。当然,夺取益州是刘备集团必要的战略,但最要面子的刘备却受不了士元打脸他巧取豪夺的行径,于是他见笑转生气的发飙了。

如若此人不死,诸葛丞相一生岂会如此劳累,恢复大汉也未可知啊

"当年周武王打下了殷地,他既唱歌又跳舞,难道他不是仁者?你讲那什么屁话?滚!"看着激动的刘备,士元没太大反应的退席,而发完酒疯的刘备没多久就后悔自己的失态,他请士元还席,士元便回到坐位,然后谁都不理自个喝酒吃菜。面对这诡异的沉默,刘备突然问:"士元,刚刚的事情是谁的错?"士元秒回:"君臣皆错。"刘备大笑,接受这和稀泥的答案,接着继续宴会。

如若此人不死,诸葛丞相一生岂会如此劳累,恢复大汉也未可知啊

士元的举动其实相当厉害。战场上,他从不忌讳仁义道德,所以屡屡提出搞突袭的斩首行动;战场外,他仍旧坚守一定的节操品性,而且直言不讳地提醒得意忘形的刘备,毕竟你要搞表面工程就要搞到底,可千万别只做半套,使刘备在益州经营的心血功亏一篑呀。之后士元继续随军进攻雒县,没想到在攻城时被守军的流矢射中,年仅 36 岁就过世。

如若此人不死,诸葛丞相一生岂会如此劳累,恢复大汉也未可知啊

士元的早逝对刘备集团绝对是一大损失。唯一值得庆幸的,是不久后刘备集团出现一位不亚于凤雏的智者补上了人才空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