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0圆明园大劫难|漂洋赴华(1)

点击上方“圆明园遗址公园”可以订阅哦!

1860圆明园大劫难|漂洋赴华(1)

1860年1月12日中午,蒙托邦将军从马赛港登上“黑豹”号商船(英国P&O公司汽轮),前往亚历山大港。他选择了经埃及苏伊士地峡这条最近的线路,这可使他比部队早一个月抵达上海。

随行的有身边副官和传令官及其儿子夏尔·蒙托邦上尉,还有参谋长施密茨中校、炮兵司令本茨曼上校和军需助理杜比等。蒙托邦指出每人至香港的路费是4000法郎(相当于如今3万欧元),所以他理解法国政府只肯为务必先去备战的人预定这艘航船。

船上同行的还有拟返回上海的法驻华公使布尔布隆及夫人,以及蒙托邦将军秘书兼(英语)翻译伊里松,路费3000法郎将军自掏腰包;这个年轻人后来晋封埃里松伯爵,著有《一个赴华翻译的日记》等。

同时,船上有许多英国人。让埃里松感到庆幸的是,出发半小时后,“这群兴高采烈的冒险者便互有好感,融合了起来,仿佛大家久已生活在一起似的”。但1月份的地中海,对于晕船者实在可怕。蒙托邦将军直到马耳他才让秘书放下了心,秘书说道,将军固然有点儿晕船,但主要是因为从前在非洲作战,胸部中弹一直未能取出,故在波尼法斯海峡浪大颠簸时感到难受。经过这条危险的海峡时,乘客们不禁想起4年前“快活”号沉船的遇难者(约800人死亡),其中有开往克里米亚的第八轻骑兵师的1个中队和一批水手。

终于到了马耳他!“黑豹”号要在那里加煤。在首都瓦莱塔,蒙托邦将军受到礼炮的迎接。1798年,拿破仑·波拿巴在统兵前往金字塔的途中,占据了马耳他。埃里松心里想,波拿巴当初若让此地留在骑士团手中,那么,如今依然在这里的应该是骑士团骑士,而不是英国人了!

大家游览市容。将军去看圣·让大教堂骑士团骑士墓厅,该教堂是为纪念骑士主保圣人让·巴普蒂斯特而建的。埃里松等去逛上城、石板街和一排排白房子,只见拱廊下穿梭着身裹黑披风、目光亮如钻石、走路细腰在颤动的马耳他女子。

船驶向亚历山大港,颠簸一直不断。元月20日抵港。码头上,有毛驴队等候。要进城没有其他交通工具。埃里松记道:“一头毛驴一个赶夫。毛驴倒相当漂亮,赶驴的人却丑得很;毛驴温顺安静,赶夫指手划脚、吃喝不停,像着了魔似的;驴耐心地驮着你,而赶夫则竭力想控制你。”埃里松自以为人家为他提供的是“德莱斯普斯先生的毛驴”,这种荣幸总是乐于被接受的!这样他感到犹如坐在地峡(即苏伊士运河)开凿者费尔南·德莱斯普斯本人那头雄驴背上,进入了法老们的土地。直至他发现所有的战友都坐在同样牌号的驴背上!

(未完待续)

《1860:圆明园大劫难》法国作家笔下的历史。本书从1856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写起,叙述了英法两国任命将领、筹划“远征”、漂洋赴华、途经香港、抵达上海,进而攻占大沽炮台、入侵北京的战争过程,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书中以战争亲历者的日记和回忆录为依据,描绘了英法联军官兵贪婪地抢夺圆明园中的奇珍异宝,无情地破坏华丽辉煌的宫殿,最终在熊熊烈焰中将这座举世无双的御苑毁为废墟的情景,以大量鲜为人知的细节展现了一幕真实而又触目惊心的历史。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到圆明园遗址公园南门西侧清史书店”购买《1860:圆明园大劫难》。

1860圆明园大劫难|漂洋赴华(1)

微信号:yuanmingyuanpark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