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牀1期證實:愛滋病最新療法安全無副作用

臨床1期證實:艾滋病最新療法安全無副作用

導語: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是導致艾滋病的元兇。HIV通過“寄居”在免疫細胞內,摧毀患者的免疫系統。除了採取保護措施預防感染,時至今日,究竟有沒有方法能安全有效地防治艾滋病?

編譯 | 王冠琳

製版 | 趙利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是導致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徵,即艾滋病的罪魁禍首。自1981年美國首次報道該病毒以來,截止2017年,全球約有3690萬人感染了HIV,其中大部分感染者分佈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

HIV給免疫系統的傷害是“崩塌”式的,HIV主要攻擊人體免疫系統中的重要細胞CD4+ T細胞,從而導致免疫系統被瓦解。在這樣的情況下,人體非常容易被包括惡性腫瘤在內的各種疾病攻擊,從而導致死亡。

臨床1期證實:艾滋病最新療法安全無副作用

圖 | 全球HIV感染分佈(來源:WHO)

除了採取保護措施預防HIV病毒感染,時至今日,究竟有沒有方法能安全有效地防治艾滋病?

抗逆轉錄病毒療法

HIV是一種逆轉錄RNA病毒。HIV在逆轉錄酶的作用下,以病毒RNA為模板,在宿主細胞內,合成前病毒DNA,在通過整合宿主細胞中的DNA,在DNA合成酶的作用下,完成複製過程。

如何抑制並清除感染者體內的病毒是攻克艾滋病的關鍵。其中,一項重要的突破就是抗逆轉錄病毒療法,這是目前治療HIV感染以及艾滋病的基石,也是使用最廣泛的抗艾療法。

抗逆轉錄病毒療法(antiretroviral therapy,簡稱ART)主要通過抑制HIV的複製過程等,來抑制病毒,從而減緩AIDS的發病過程。美籍華裔科學家何大一提出的著名的“雞尾酒療法”,實際上是高效抗逆轉錄病毒療法,即通過多種抗逆轉錄病毒藥物聯合使用,從而避開抗藥性問題等。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ART療法使用人數逐年上升。

截止2017年,有超過59%的HIV感染者使用了ART療法控制HIV。ART療法作為HIV預防和治療的基礎,確實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HIV感染者的死亡風險,將曾經被“判處死刑”的不治之症轉變為能夠長期治療的疾病,讓艾滋病人活得更久(下圖)。

臨床1期證實:艾滋病最新療法安全無副作用

(a) ART療法人數不斷上升

(b)艾滋病的新發人數和死亡人數開始有所下降

然而,

ART療法依舊存在很多侷限,如療程長,副作用大等。特別是HIV在適應性進化的過程中不斷產生抗藥性,導致ART的有效性不斷下降,治療難度進一步加大。

更為重要的是,ART療法無法徹底的清除HIV病毒,治癒艾滋病。處於活躍狀態的HIV病毒能夠被抗逆轉錄病毒藥物殺死,而那些處於“休息”狀態的HIV病毒會繼續潛伏在人體的免疫系統中等待時機,在患者停藥後又重新開始“活動”起來,儘管存在一些誘惑激活劑,但目前的ART療法還不足特異性清除HIV。

細胞免疫+抗逆轉錄病毒聯合抗艾

隨著腫瘤細胞免疫療法的蓬勃發展,科學家們也開始嘗試通過細胞免疫療法來治癒艾滋病。

癌症細胞免疫療法抗擊腫瘤的其中一個思路是通過過繼性T細胞(adoptive T cell therapy,ACT)免疫療法(下文簡稱ACT療法),體外培養改造患者自身的免疫T細胞,使其能夠特異性識別和殺傷癌細胞,再重新回輸灌注到患者體內,從而達到治療腫瘤的目的。

那麼,這種方法是否也可以治療艾滋病呢?

上週,來自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的研究人員在《分子-療法》期刊上發表了一篇相關論文,報道了通過使用ACT療法結合ART療法、特異性治療HIV感染的最新臨床1期試驗結果。

研究人員選擇了6名接受ART療法並處在穩定期的HIV感染者,其中5名為男性高加索人,1名為女性非洲裔美國人,他們的年齡分佈35歲到65歲之間,平均治療時間為6.5年。

研究人員收集了不同患者的T細胞,並在實驗室中培養它們來增加其數量。當獲得合適數量的特異T細胞後,研究人員分兩次將一定劑量的細胞回輸灌注進這6名患者體內,以此幫助免疫系統抗擊HIV。

該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驗證ACT方法的安全性,研究發現該治療耐受性良好,且幾乎沒有不良事件。此外,有兩名患者在兩次輸注後表現出可檢測到的T細胞介導的抗病毒活性增加,不過這種輕/中度的改變的臨床意義還不清楚。

在綜合評估灌注的結果時,研究人員

並未發現HIV特異性免疫反應程度的總體增強。這可能是由於兩次輸注的劑量較低,也有可能是T細胞體內擴增不足。

該研究的高級研究者,來自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的David Margolis教授表示,“我們的主要目標就是檢測該方法的安全性,目前的實驗結果表明該方法是安全的,有助於我們後期更好的改進針對HIV的免疫療法。”他們的長期目標是使用HXTC作為特異性清除HIV感染的一部分,以及把HXTC方法和潛伏逆轉劑相結合,達到清除HIV的目的。

不過,該研究的第一作者Julia Sung同時提醒到,“儘管這是一個有前景的發現,但不要過度解讀實驗結果——目前的結果還並不能治癒艾滋病。”

抗艾疫苗

多年來,抗艾之路一直道阻且長。除了不同的治療HIV病毒感染的方法,在過去的30年間,科學家們和藥企都致力於開發HIV疫苗,從源頭上預防HIV的感染。

然而,至今還沒有一款HIV疫苗問世。

今年6月,《柳葉刀》報道了一項HIV疫苗的最新研究。研究人員發現給恆河猴和健康人注射一種概念性HIV-1疫苗後,會誘導身體產生強烈的免疫反應。

而另外一項今年4月發表在《自然-醫學》上HIV疫苗研究則發現了一種強效廣譜抗HIV抗體(bNAbs),單次注射能夠保護恆河猴37周免受SHIV(猿-人免疫缺陷型病毒)感染。目前正在非洲和美國進行兩項大型臨床3期實驗,以研究抗體介導的保護作用。

不過,各方科學家對開發出“真正意義”上的疫苗均持有謹慎的觀點,畢竟此前的疫苗研究最後都倒在了後期的臨床實驗中。

參考文獻:

[1] 題圖來源:Wiki Health, http://www.wikiihealth.com/hivaids-signs-symptoms/

[2] WHO HIV update: global epidemic, progress in scale up and policy uptake http://www.who.int/hiv/data/2017_global_summary_web_v11.pptx?ua=1

[3] HIV-Specific, Ex Vivo Expanded T Cell Therapy: Feasibility, Safety, and Efficacy

in ART-Suppressed HIV-Infected Individuals, Molecular Therapy

[4] Evaluation of a mosaic HIV-1 vaccine in a multicentre, randomis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phase 1/2a clinical trial (APPROACH) and in rhesus monkeys (NHP 13-19), The Lancet

[5] A single injection of crystallizable fragment domain–modified antibodies elicits durable protection from SHIV infection, Nature Medicin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