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1期证实:艾滋病最新疗法安全无副作用

临床1期证实:艾滋病最新疗法安全无副作用

导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是导致艾滋病的元凶。HIV通过“寄居”在免疫细胞内,摧毁患者的免疫系统。除了采取保护措施预防感染,时至今日,究竟有没有方法能安全有效地防治艾滋病?

编译 | 王冠琳

制版 | 赵利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是导致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即艾滋病的罪魁祸首。自1981年美国首次报道该病毒以来,截止2017年,全球约有3690万人感染了HIV,其中大部分感染者分布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

HIV给免疫系统的伤害是“崩塌”式的,HIV主要攻击人体免疫系统中的重要细胞CD4+ T细胞,从而导致免疫系统被瓦解。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体非常容易被包括恶性肿瘤在内的各种疾病攻击,从而导致死亡。

临床1期证实:艾滋病最新疗法安全无副作用

图 | 全球HIV感染分布(来源:WHO)

除了采取保护措施预防HIV病毒感染,时至今日,究竟有没有方法能安全有效地防治艾滋病?

抗逆转录病毒疗法

HIV是一种逆转录RNA病毒。HIV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以病毒RNA为模板,在宿主细胞内,合成前病毒DNA,在通过整合宿主细胞中的DNA,在DNA合成酶的作用下,完成复制过程。

如何抑制并清除感染者体内的病毒是攻克艾滋病的关键。其中,一项重要的突破就是抗逆转录病毒疗法,这是目前治疗HIV感染以及艾滋病的基石,也是使用最广泛的抗艾疗法。

抗逆转录病毒疗法(antiretroviral therapy,简称ART)主要通过抑制HIV的复制过程等,来抑制病毒,从而减缓AIDS的发病过程。美籍华裔科学家何大一提出的著名的“鸡尾酒疗法”,实际上是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即通过多种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联合使用,从而避开抗药性问题等。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ART疗法使用人数逐年上升。

截止2017年,有超过59%的HIV感染者使用了ART疗法控制HIV。ART疗法作为HIV预防和治疗的基础,确实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HIV感染者的死亡风险,将曾经被“判处死刑”的不治之症转变为能够长期治疗的疾病,让艾滋病人活得更久(下图)。

临床1期证实:艾滋病最新疗法安全无副作用

(a) ART疗法人数不断上升

(b)艾滋病的新发人数和死亡人数开始有所下降

然而,

ART疗法依旧存在很多局限,如疗程长,副作用大等。特别是HIV在适应性进化的过程中不断产生抗药性,导致ART的有效性不断下降,治疗难度进一步加大。

更为重要的是,ART疗法无法彻底的清除HIV病毒,治愈艾滋病。处于活跃状态的HIV病毒能够被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杀死,而那些处于“休息”状态的HIV病毒会继续潜伏在人体的免疫系统中等待时机,在患者停药后又重新开始“活动”起来,尽管存在一些诱惑激活剂,但目前的ART疗法还不足特异性清除HIV。

细胞免疫+抗逆转录病毒联合抗艾

随着肿瘤细胞免疫疗法的蓬勃发展,科学家们也开始尝试通过细胞免疫疗法来治愈艾滋病。

癌症细胞免疫疗法抗击肿瘤的其中一个思路是通过过继性T细胞(adoptive T cell therapy,ACT)免疫疗法(下文简称ACT疗法),体外培养改造患者自身的免疫T细胞,使其能够特异性识别和杀伤癌细胞,再重新回输灌注到患者体内,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那么,这种方法是否也可以治疗艾滋病呢?

上周,来自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的研究人员在《分子-疗法》期刊上发表了一篇相关论文,报道了通过使用ACT疗法结合ART疗法、特异性治疗HIV感染的最新临床1期试验结果。

研究人员选择了6名接受ART疗法并处在稳定期的HIV感染者,其中5名为男性高加索人,1名为女性非洲裔美国人,他们的年龄分布35岁到65岁之间,平均治疗时间为6.5年。

研究人员收集了不同患者的T细胞,并在实验室中培养它们来增加其数量。当获得合适数量的特异T细胞后,研究人员分两次将一定剂量的细胞回输灌注进这6名患者体内,以此帮助免疫系统抗击HIV。

该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验证ACT方法的安全性,研究发现该治疗耐受性良好,且几乎没有不良事件。此外,有两名患者在两次输注后表现出可检测到的T细胞介导的抗病毒活性增加,不过这种轻/中度的改变的临床意义还不清楚。

在综合评估灌注的结果时,研究人员

并未发现HIV特异性免疫反应程度的总体增强。这可能是由于两次输注的剂量较低,也有可能是T细胞体内扩增不足。

该研究的高级研究者,来自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的David Margolis教授表示,“我们的主要目标就是检测该方法的安全性,目前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安全的,有助于我们后期更好的改进针对HIV的免疫疗法。”他们的长期目标是使用HXTC作为特异性清除HIV感染的一部分,以及把HXTC方法和潜伏逆转剂相结合,达到清除HIV的目的。

不过,该研究的第一作者Julia Sung同时提醒到,“尽管这是一个有前景的发现,但不要过度解读实验结果——目前的结果还并不能治愈艾滋病。”

抗艾疫苗

多年来,抗艾之路一直道阻且长。除了不同的治疗HIV病毒感染的方法,在过去的30年间,科学家们和药企都致力于开发HIV疫苗,从源头上预防HIV的感染。

然而,至今还没有一款HIV疫苗问世。

今年6月,《柳叶刀》报道了一项HIV疫苗的最新研究。研究人员发现给恒河猴和健康人注射一种概念性HIV-1疫苗后,会诱导身体产生强烈的免疫反应。

而另外一项今年4月发表在《自然-医学》上HIV疫苗研究则发现了一种强效广谱抗HIV抗体(bNAbs),单次注射能够保护恒河猴37周免受SHIV(猿-人免疫缺陷型病毒)感染。目前正在非洲和美国进行两项大型临床3期实验,以研究抗体介导的保护作用。

不过,各方科学家对开发出“真正意义”上的疫苗均持有谨慎的观点,毕竟此前的疫苗研究最后都倒在了后期的临床实验中。

参考文献:

[1] 题图来源:Wiki Health, http://www.wikiihealth.com/hivaids-signs-symptoms/

[2] WHO HIV update: global epidemic, progress in scale up and policy uptake http://www.who.int/hiv/data/2017_global_summary_web_v11.pptx?ua=1

[3] HIV-Specific, Ex Vivo Expanded T Cell Therapy: Feasibility, Safety, and Efficacy

in ART-Suppressed HIV-Infected Individuals, Molecular Therapy

[4] Evaluation of a mosaic HIV-1 vaccine in a multicentre, randomis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phase 1/2a clinical trial (APPROACH) and in rhesus monkeys (NHP 13-19), The Lancet

[5] A single injection of crystallizable fragment domain–modified antibodies elicits durable protection from SHIV infection, Nature Medicine


分享到:


相關文章: